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胎儿生长受限是产科重要并发症之一,是围产儿死亡和发病的重要原因。该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营养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尽管潜在疗法使用不同的策略,但许多主旨仍是通过改善胎盘循环和子宫血流来增加胎儿生长

  • 标签: 胎儿生长受限 治疗
  • 简介:摘要孕妇阴道分娩时,会经历比较长的时间,此过程中,孕妇会大量的出汗,且消耗大量的体力,需及时的进行液体与能量补充,但关于液体与能量的补充标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还需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中综述了关于产程中出入管理的措施。

  • 标签: 产程 出入量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单采血小板的采集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我院担负输供血的输血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我院的输血科每年可以采集单采血小板1700例,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随机选取60例献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采前血小板计数的高低均匀分成三组,(150~200)×109/L为A组,(200~250)×109/L为B组,(250~300)×109/L为C组,每组各有20例。对三组献血者者的采前不同血小板计数中全血处理、血小板收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C组献血者的全血处理(ml)分别为2619±235、2066±198、1774±204;A组、B组、C组献血者的血小板收集(×1011/袋)分别为2.25±0.27、2.72±0.43、2.77±0.47,三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挑选时,应该尽可能挑选采前外周血血小板>200×109/L的献血者,以保证良好的血小板收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全血处理量 血小板收集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耗氧是饮用水中微生物和还原性物质是否超标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氧化还原机理较复杂,要准确测定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分析了水样的保存方法、三角瓶的预处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通过严格控制加热时间、滴定温度和速度、水浴温度以及试剂的酸度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对相应的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总结出为提高实验准确度而采取的严格控制的指标范围,提出了几项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供从事一线耗氧测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 标签: 饮用水 耗氧量 检测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鼻饲后不同体位干预观察胃残留。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A组仰卧位、B组交替左右侧卧位、C组俯卧位,每组30例,于鼻饲后采取相对应的护理体位,每2小时鼻饲一次,于下一次鼻饲前抽吸胃潴留并记录。连续观察7天,每天观察时间为900~1700时。结果俯卧位组总胃潴留1.85±0.36ml(P<0.01),发生腹胀2例,呕吐1例(P<0.05);侧卧位组总胃潴留2.73±0.57ml,发生腹胀8例,呕吐7例;仰卧位组总胃潴留5.32±0.54ml,发生腹胀16例,呕吐15例。结论俯卧位、左右交替侧卧位与仰卧位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早产儿胃潴留,降低腹胀及呕吐的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体位 胃潴留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辅助治疗Hunt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Hunt综合症患者进行配对分组。对照组采用抗病毒、改善微循环、激素冲击治疗,同时辅以口服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总疗程为15天,评估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并统计分析好转率。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的好转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起始时间在患病一周以内的,实验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超出一周的患者好转率未见明显差距。结论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方案对于患病一周以内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案。

  • 标签: Hunt综合症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和骨减少患者规范治疗2年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45例,骨减少患者46例。骨减少组给予每日口服碳酸钙600mg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5ug,骨质疏松组在此基础上,每年静滴一次唑来膦酸注射液5mg,观察随访2年。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痛症状(VAS评分)等情况。结果骨质疏松组PTH、TRACP5b高于骨减少组,25(OH)D水平低于骨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和骨减少患者规范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唑来膦酸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镇痛药物对于ICU内患者胃残留(Gastricresidualvolumes;GRV)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危重患者。最终入选瑞芬太尼组35例,布托啡诺组各61例,地佐辛组63例,镇痛药物均采用静脉泵入。营养方案,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评级,制定营养方案,观察指标为每隔4小时予以抽取GRV,大于200ml,为阳性病例;记录患者鼻饲营养液能量达到85kJ-104kJ/kg所需天数。连续变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及多个样本率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瑞芬太尼组35例,布托啡诺组各61例,地佐辛组63例,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患者发生胃残留量过多的发生率比较中,瑞芬太尼组的胃残留过多的阳性发生率对比布托啡诺组(P=0.000)以及地佐辛组(P=0.000)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胃残留比较中,瑞芬太尼组仅和布托啡诺组有差异(P=0.006)。在营养达标时间对比中,瑞芬太尼组对于布托啡诺组(P=0.003)以及地佐辛组(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在镇痛使用中,相对于布托啡诺及地佐辛,对胃残留影响更小,营养达标所需时间更短。

  • 标签: 瑞芬太尼 布托啡诺 地佐辛 镇痛 胃残留流量 阿片受体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本站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标示标准,提高血液制品质量保证和安全性,为临床输血患者的液体出入量计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站2016年1月—2018年3月间制备的1单位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容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确定本站标准。结果200ml全血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范围为155.1±15.5ml,确定容量标示为155.1ml。结论本站标示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形成制度以规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备过程。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容量 标示量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肛裂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200例急慢性肛裂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保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治疗组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软膏,对照组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每日2次,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无效率、复发率、手术率,治愈时间,起效时间,复发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5.6%)高于对照组(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组治愈时间(P=0.00)、起效时间(P=0.00)及无效率(P=0.00)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时间有长于对照组趋势(6.3±1.8月vs5.5±2.3月,P=0.23),复发率有低于对照组趋势(18.3%vs30.6%,P=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手术率低于对照组(12.9%vs24.7%,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肛裂治疗药物,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患者手术治疗的比例及痛苦。

  • 标签: 肛裂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新生儿急救技术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升高,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以及生存质量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早产儿喂养及生长评估两个层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并且从早产儿自身、父母、医务人员以及社会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努力寻求相对全面的早产儿成长健康指导。

  • 标签: 生长干预 早产儿 喂养困难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接受治疗的24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按照人数相等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使用常规治疗的12例患者被编为对照组,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的12例患者被编为研究组,研讨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术后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腹腔引流量为(35.7±7.8)mL,平均拔管时间为(258.34±32.91)h,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腹腔引流量为(7.3±1.9)mL,平均拔管时间为(156.17±20.83)h,术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P<0.05)。结论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生长抑素 肝胆手术 胆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贝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加贝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加贝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有效缩短病程,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加贝酯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对于婴儿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对象选取本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间出生的婴儿76例,以计算机表法予以分组(38例/组)。对照组予以家庭式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该基础之上予以儿童保健护理,对比2组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2组予以不同的保健护理以后,观察组的生长发育状况相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明显,P<0.05,统计学具有对比意义。结论增强儿童保健护理的实施力度,利于婴儿生长与发育,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儿童保健 婴儿 生长发育 影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生长抑素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25例,以常规治疗为对照,以生长抑素治疗为观察组,分析生长抑素治疗的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胃肠动力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较对照组要好,腹胀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各项指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好,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生长抑素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胃肠动力,且安全性较高,治疗后不良反应少,值得去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输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120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输液组60例(对照组),限制输液组60例(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限制输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可明显减少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P<0.05)。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限制输液量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GDF-15)在肺癌诊断、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4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59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肺癌患者、健康体检者入院时第1d分别采集2ml空腹静脉血,检测两组血清GDF-15水平,分析血清GDF-15水平对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相较于健康人群,肺癌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明显更高(t=21.055,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而言,GDF-15是一种理想的血清标志物,可为疾病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均提供有价值参考。

  • 标签: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 肺癌 诊断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对急诊腹部损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胃肠功能、炎性因子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7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恢复排气、腹部症状缓解、肠呜音恢复、治愈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CRP、TNF-α、IL-6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治疗,生长抑素能有效促进急诊腹部损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诊腹部损伤 胃肠功能恢复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联用生长仰素,奥美拉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生长仰素注射液联合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生长仰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时联用生长仰素和奥美拉唑临床效果明显,能极大的缩短止血时间,减少输血量。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生长仰素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静脉滴注生长抑素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以及输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与输血量分别为(23.8±5.9)h、(260±100)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7±6.1)h、(370±120)ml,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时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止血时间及输血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生长抑素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