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快速顺序插管在急诊脑外伤及脑卒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外伤及脑卒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口气管内插管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顺序插管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效果、插管时间、心率、收缩压波动、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插管总有效率、插管时间、心率、收缩压波动、SPO2最低下降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I应用急诊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插管效率,稳定心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 脑外伤及脑卒中 快速顺序插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非手术治疗严重尿道狭窄。方法利用现有的各种粗细医用导管,由细到粗分别留置尿道内,3~5天。可重复一或几个循环。结果基本恢复尿道的排尿功能。结论各种导管顺序扩张治疗严重尿道狭窄效果明显,病人痛苦小,依从性好,可大大减少反复多次的尿道扩张术,造成的尿道再损伤。

  • 标签: 粗细导管 治疗 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通气合剂对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术后24h空腹饮用健脾通气合剂,比较两组产妇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术后的胃肠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口服健脾通气合剂,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功能 剖宫产 健脾通气合剂
  • 简介:摘要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于化疗、胃肠外营养、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等,具有对血管损伤小、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导管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但如果使用不当,非常容易造成导管堵塞的发生。近年来,临床新药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药物不相容的问题随之显现,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药学的临床应用研究方向不能仅局限于药动学、药效学,同时也应关注联合用药可能存在的配伍禁忌及毒性作用等1。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给药顺序 药物不相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应用于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快速顺序诱导插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对急诊外科成人重型颅脑损伤进行快速顺序诱导插管的45例患者以罗库溴铵1mg/kg诱导,助手进行环状软骨按压(sellick手法)辅助气管插管作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由急诊主治医师一次性完成快速顺序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结论罗库溴铵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快速顺序诱导插管应用中,能很好暴露声门为插管创造有利条件,结合环状软骨按压能减少胃胀气及误吸的风险。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罗库溴铵 快速顺序诱导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14年~2015年90例患者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作A、B、C三组。本院选用的是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相应的配套试剂,分析标本保持时间和温度对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结果标本全血温室(26摄氏度)放置,离心后温室(26摄氏度)放置6hAPTT结果和0h的结果相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室检测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APTT标本时,离心或未离心的标本在为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4摄氏度或室温下,应当选择标本采集4h内进行检测。

  • 标签: 标本 温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排气顺序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需要静脉留置针穿刺的2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先排气后穿刺,观察组先穿刺后排气,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5.38%低于对照组的11.53%,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先穿刺后排气,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排气顺序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当前工作状态下急诊生化检验从标本采集到结果报告的时间(TAT),探讨影响急诊标本报告时间的主要原因,寻找缩短结果报告的途径。方法利用LIS系统的统计功能,收集生化实验室某月内的急诊生化检验从标本采集到报告发出的各个环节所需时间,进行TAT统计并分析。结果门诊急诊标本平均回报时间为48分,TAT2>1h的标本所占的比例为6.05%,满足预期目标;住院急诊标本平均回报时间为111分,AT2>1h的标本所占的比例为12.55%,未能满足预期目标,标本从采集到上机是影响TAT的主要因素。结论优化标本的运送流程与标本接收高峰期的人力物力资源的使用,增强与临床联系与沟通,才能进一步缩短急诊标本报告时间

  • 标签: 急诊生化 回报时间 TA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需求与入院宣教时间及与患者入院时病情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方式。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间,入院3天以上且神志清的病人180例,进行入院宣教、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入院时轻度不适患者97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需要护士介绍主管医护人员、病区环境生活设施、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而对介绍各种制度,多选择在当日治疗护理后(占79%)。入院时严重不适患者83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95%选择刚入病房时介绍主管医护人员;而对病区环境、生活设施及各种制度的介绍则希望在第二天或病情稳定后介绍。结论应针对病人入院时的不同情况、区别不同的时间,采用灵活的入院宣教方式及内容,以使入院宣教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要求把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作为入院宣教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标签: 入院宣教 时间与内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护理管理的重点环节。方法在入院,交接班,健康教育,抢救病人,患者投诉,实习护士或新护士入科环节加强管理。结果有利于提高质量,降低风险。结论进行时间位点管理,能降低风险,减少纠纷。

  • 标签: 内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英简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英简APTT)检查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查的180例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全部患者入院编码打乱随机抽取进行平均分组,实验A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8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2.7ml)作为对照A组;实验B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7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作为对照B组。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P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APT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B组患者的PT、APTT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标本血量不足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简介:摘要部分急诊病人在急诊科的接诊处置中滞留时间较长,不仅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也容易造成医疗隐患和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诊病人中造成部分急诊患者滞留时间较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对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之最佳时间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8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畸形与引产证实为胎儿畸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最佳时间。结果28例超声诊断为胎儿畸形与引产后观察情形一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检查在15~26孕周最为适宜。结论超声诊断在胎儿畸形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择最佳筛查时机,有利于提高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降低初生儿缺陷,提高优生优育率。

  • 标签: 超声诊断 胎儿畸形 最佳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缩短预约患者候诊时间,缓解门诊压力,提升患者满意度,达到以患者为中心的目的。方法以消化内科为调查对象,跟踪记录每位医生就诊人次所需时间,精确计算每位患者的看诊时间,对预约患者的预约时间进行调整,从而缩短预约患者的候诊时间。结果调整前的预约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是30分钟,调整后的预约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为15.37分钟,缩短了近15分钟。结论针对不同科室不同病种就诊时间的长短,来设定每个患者的预约时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 标签: 门诊预约 候诊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短时遮盖和全天遮盖疗法对儿童单眼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儿,依据采用的单眼弱视遮盖疗法不同分为每天短时6h组和全天24h组。同时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弱视进行分析。随访监测12个月以上,对患儿弱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弱视程度,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共完成监测单眼弱视患儿80例(80眼),其中短时遮盖组43例(43眼),全天遮盖组37例(37眼)。短时遮盖组治愈率62%,全天遮盖组治愈率64%,两组间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685)。短时遮盖组有效率88%,全天遮盖组有效率89%,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08)。轻度、中度及重度弱视患儿中,短时遮盖组与全天遮盖组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全天遮盖疗法比较,短时遮盖疗法对于儿童单眼弱视治疗效果相近。

  • 标签: 弱视 儿童 遮盖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00例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观察组于术后12~24小时拔管,对照组于术后6~8小时拔管。比较两组产妇舒适程度、术后排气时间及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状。结果观察组产妇舒适度比对照组舒适程度有明显提高,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时间、尿潴留和尿路刺激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2~24小时拔除尿更利于产妇的恢复。

  • 标签: 剖宫产术 留置尿管 拔管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在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同一份静脉血在室温下采血后不同时间RBC、WBC、Hb、PLT、MPV的结果。结果不同时间段测得的RBC、Hb、WBC、PLT无明显差异,MPV在4h内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时间延长,MPV逐渐增大。结论除须特殊监测MPV的标本外,在室温下常规标本可在24小时内保持稳定。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放置时间 静脉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度及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15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采集2份血液样本,一份保存在常温下(A组),一份保存在-4℃条件下(B组),分别放置30min、1h、2h、4h、12h以及24h后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不同检验时间,两组标本的MCHC、HGB、WBC以及RBC水平变化不大,但是PLT水平变化较大;样本保存12h后,A组和B组的MCHC和HCT水平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时间和温度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

  • 标签: 血常规 时间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采集完立即在室温下对其进行常规四项检查,数据作为对照组。然后,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在-4℃条件下放置24h,B组置入-20℃条件下24h后再次进行凝血检查;C组在4h、8h、24h后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数据。结果凝血标本在-4℃条件下保存24h后,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20℃保存24h后,APTT明显延长(P<0.05)。在室温下,放置4h、8h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24h后,FIB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三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检验结果 时间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