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我院重症科室的27名护理人员与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前后护理管理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后,身体约束率为18.75%,低于应用前的42.5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应用前,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应用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重症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用于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疼痛护理质量评估指标量表,自2015年5月起在我院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管理中进行应用。对比分析应用前后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结果骨科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开始应用时(2015年5月)以及实施1年以后的疼痛评估准确率分别为91.43%和96.79%,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分别88.93%和97.14%,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为89.64%和96.79%,临床疼痛干预有效率分别为86.79%和92.5%,疼痛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2.86%和97.86%。实施质量指标干预后,所有病历中均采用疼痛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了评估和记录,实现了患者定时、定量应用药物进行镇痛;结论应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能够有效的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实现骨科疼痛护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而提高护理临床护理管理水平,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疼痛护理 骨科 质量指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治疗的68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给予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方法。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救治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救治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关节外科病区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7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42例骨关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把门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基础骨关节外科护理;观察组基础骨关节外科护理+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指导下的护理,记录和比较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疼痛评分,总有效率、显效率以及无效率。结果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疼痛评分、总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以及疼痛控制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关节外科病区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临床作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骨关节外科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痛护理质量指标对肿瘤科癌痛护理的影响。方法在理论研究、临床调研基础上制定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包括护理人员癌痛评估准确率、护理记录合格率、癌痛药物准确使用率、患者癌痛控制满意度、患者或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运用癌痛护理质量指标对肿瘤科进行癌痛管理,实施定期督查,定期分析讨论整改,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癌痛评估准确率93.1%、护理记录合格率95.2%、患者癌痛控制满意度92.5%、癌痛药物准确使用率95.6%、患者或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90.4%,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肿瘤科癌痛管理,能以数据、事实为依据,提高癌痛管理水平,达到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要求,使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 标签: 癌痛护理 肿瘤科 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性。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骨科120例患者(在2016年10月21日—2017年10月21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建立,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NRS评分(1.02±0.44)分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7.85±1.37)h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建立效果明显。

  • 标签: 疼痛护理质量 建立 骨科 病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ICU护士工作期间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探析实施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自我院就职的ICU护士中选取54名作为样本人群,在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工作期间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工作期间应用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护士离职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院内压疮发生率以及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ICU患者尿路感染率、ICU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对照组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ICU护士工作期间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ICU 护士 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应用护理质量的相关评价指标护理质量进行监测,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护理安全以及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和判断,及时对质量异动问题进行发现,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以及措施的落实。之后再次通过护理质量评价对护理的效果改进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保证护理的安全。

  • 标签: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策略。方法以23名护士组建专科护理小组,负责敏感性指标调查及设计,调查内容上包含PACU护士核心能力,并借助Delphi专家调研论证指标。结果PACU护士核心能力调查结果表明521名护士能力处在中上的水平,在理论知识及专科技术能力却较低。专家问卷调查显示敏感性指标的判断、舒适及权威系数均较高。结论结合PACU护士现有能力,将专科护理技术及理论内容作为基础制定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对提升PACU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帮助。

  • 标签: PACU 护理质量评价 敏感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法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0例,其中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敏感指标的判定护理质量护理缺陷、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缺陷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医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各科室的护理质量敏感系数,降低护理缺陷与风险事件的发生机率,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缺陷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及方法,为产科护理效果评估、产科护理质量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科住院孕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综合理论研究、临床调查、专家咨询、出院追踪、病历回顾等方法对指标系统框架进行拟定,并结合理论进行指标筛选及论证。结果产科护理质量另加指标体系应设置为3级结构,1级指标设置3个,2级指标设置7个,3级指标设置为27个。结论设置产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助于促进产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

  • 标签: 产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普外科优质护理中设立质量敏感指标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设立普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9项,将其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优质护理中,观察比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通过应用质量敏感指标后,在分级护理、身份识别、专业技能、健康教育以及满意程度上均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普外科优质护理中设立质量敏感指标,对护理工作的综合评分有了明显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质量敏感指标 普外科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针对优质护理构建敏感指标,指导质量评价、持续质量改进,评价敏感指标评价效果。方法2015年1月~6月,医院外科接待患者3412例次,2015年8月进行筹备工作,10月证实实施新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2016年1月-6月,外科接待患者3761例次。结果改进后护理满意率、护士满意率高于改进前,改进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反映科室、护理模式的特点,有助于护理目标的达成。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 敏感指标 优质护理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质量评价指标。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0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均行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同时采取质量评价指标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率、杜绝护理缺陷率、护理记录完整率、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行质量评价指标管理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质量评价指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敏感指标在乳腺专科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收集乳腺病诊疗中心2018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56人和实验组7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去常规护理外,出院前通过敏感指标进行督查,进行强化宣教,提高知晓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均数、标准差、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胸骨旁引流管、腋下引流管及护士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的护理服务中,护理敏感指标的实行可以有效促进护理服务,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乳腺专科 敏感指标 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35例患者资料组成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3月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35例患者资料组成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LVEDD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指标水平,并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循证护理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PD)是妇科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女性的生殖器官没有实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经期会出现周期性反复疼痛,有的女性会出现剧痛晕厥。原发性痛经女性一般在月经初潮后的1~2年没有症状或有轻度不适,也有的女性会出现严重的痉挛性疼痛。本文对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护理及评价指标展开研究,以期为原发性痛经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借鉴。

  • 标签: 痛经 原发性痛经 中医 护理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为了提升治疗呼吸机的质量检测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依据《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呼吸机安全专用要求治疗呼吸机》GB9706.28-2006标准,使用CertifierFA呼吸机气流分析测试系统等检测仪器,对呼吸机常用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进行阐述,以期推动提高呼吸机检测技术的工作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免疫指标与凝血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选取我院女性乳腺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以11的比例收集在我院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免疫与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A153含量为62.87±21.64U/ml,而对照组为10.94±7.63U/ml,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APTT和TT值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体内存在高凝与免疫紊乱状态,要积极进行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 凝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