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有效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但近年来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剖宫产也在相应的变化。本文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5年间行剖宫产术的主要手术,为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剖宫产率 手术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手术变化的因素,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31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剖宫产手术变化的因素。结果13182例分娩产妇中剖宫产产妇4652例,占34.52%,而且4年间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幅不是很大;手术以难产占首位影响剖宫产手术变化的因素中,显著升高的是疤痕子宫、臀位及胎儿窘迫,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可将剖宫产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指征 变化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输血对肿瘤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行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6例对照组和266例研究组。对照组术前血红蛋白<100g/L时输入红细胞悬液,维持血红蛋白>100g/L。研究组术前血红蛋白<80g/L时输入红细胞悬液,维持血红蛋白80~100g/L。(1)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红细胞悬液用量,术中晶体、胶体液用量。(2)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输血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红细胞悬液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晶体、胶体液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输血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血红蛋白<80g/L时输入红细胞悬液在满足患者术中机体氧代谢需求的同时,还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同时不增加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输血指征 肿瘤 影响
  • 简介:摘要连续统计了四年的剖宫产,对其进行了分析,剖宫产居高原因是人为因素、社会因素造成的,要想使剖宫产人数下降,必须要改变孕妇的错误认识,需要家庭社会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使分娩成为自然。

  • 标签: 剖宫产指征切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变迁及降低剖宫产的措施。方法对两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剖宫产中,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病例为第1位,胎儿窘迫为第2位,社会因素为第3位,难产为第4位。结论合理严格掌握剖宫产,尤其初产剖宫产,才能大大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变化 降低剖宫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及手术。方法回顾2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超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简便可靠检查方法,胆囊息肉在手术后的病理类型有6类,分别为胆囊息肉、炎性息肉、单纯性腺瘤、乳头状腺瘤、腺肌样增生,癌变。这些病理类型以胆固醇息肉最多有10例,炎性息肉5例,其他1~2例。腺瘤性息肉在年龄、息肉个数、直径和基底宽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囊息肉依靠影像学检查,选择合理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 标签: 胆囊息肉样病 临床 病理 手术指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剖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890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41.03%,社会因素、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为前4位剖宫产主要。结论医护人员提高助产技术水平,严格掌握手术,加强医患沟通,避免医学和人文误解导致过度医疗。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并畸形手术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并小儿患者,给与手术以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儿经过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性的护理之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经过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后,可以有效的帮助患儿尽早地康复出院。

  • 标签: 小儿并指多指畸形 手术治疗 康复护理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血气胸患者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0月12例我院诊断自发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5~29岁,平均年龄(20.2±2.9)岁。主要手术方法为传统开胸手术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本次12例青年自发性血气胸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胸片显示肺复张佳,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现。结论青年自发性气胸多为肺大泡破裂,血气胸多为胸顶血管蒂断裂。一旦明确诊断自发性血气胸,因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青年 自发性 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攀升的原因,分析各项剖宫产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930例剖宫产产妇的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及难产是剖宫产最常见的三大因素,尤其是社会因素所占比例高达32.8%。结论剖宫产率攀升由多种因素所致,临床中应正确掌握剖宫产,尽量避免剖宫产的扩大化。

  • 标签: 剖宫产 指征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1—12月剖宫产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对江夏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所有孕产妇进行剖宫产的统计分析,临床工作中采取各项控制措施,在确保孕产妇及围生儿安全的前提下,以降低剖宫产率。结果通过控制剖宫产率从1月份的65%降至12月份的48%。结论在产科工作中,通过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及严格控制剖宫产,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改善产时服务模式,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剖宫产率 措施 质量管理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五年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4562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五年平均剖宫产率为66.5%,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为前4位剖宫产主要。结论剖宫产率上升其原因有科技进步的一面,也有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剖宫产手术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的范围。应加强孕期宣教和高危孕产妇监护,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可减少剖宫产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指征 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0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的变化,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04年至2013年在阿左旗中蒙医院分娩的7301例产妇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②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③剖宫产明显放宽,以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及社会因素为剖宫产主要。结论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的范围,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剖宫产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足月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率以及相应指标的逐年上升的变化原因,探讨剖宫产的利弊,并找出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针对2005年-2010年某院分娩产妇病例资料,对比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分娩率变化趋势,从剖宫产率逐年变化以及剖宫产指标各项因素的逐年变化,分析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原因。结果根据六年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的变化,分析剖宫产,主要原因为头盆因素和胎儿因素,同时发现社会因素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结论要合理看待剖宫产的分娩过程,将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区间内。

  • 标签: 剖宫产率 指征 分娩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对3年来,我院剖宫产率及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提高产科技术,减少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来进一步降低本院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降低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闭合性槌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槌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康复锻炼。结果术后均无伤口感染,无肌腱再断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按TAM1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13例,可3例,总优良率91.7%。结论手术治疗闭合性槌状,疗效满意。

  • 标签: 手术 槌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