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影响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临床实践中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建议。结果通过HAMA与HAMD量表调查发现,本组120例患者中77例存在情感障碍现象,脑卒中后情感障碍与情感正常患者生活质量受文化程度、身边有无子女、是否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等因素资料上出现明显差异,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证实其均是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多项因素影响,人际关系十分敏感,其中家庭和社会支持对患者预后康复影响甚大,临床着力于改善患者生理功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评估和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D)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本院接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II型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使用拉莫三嗪片进行8w治疗,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片8w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躁狂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莫三嗪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作产生的不良反应小且疗效好,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拉莫三嗪 丙戊酸钠 双相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生活干预模式对儿童肥胖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6名肥胖儿童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6名正常体重儿童设为对照组,观察组86例肥胖儿童均实施健康生活干预模式,对照组86例儿童则不作干预,观察健康生活干预前后的观察组儿童生活质量指标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正常儿童的各项生活指标作综合对比。结果经健康生活模式干预后,观察组86例肥胖儿童体重均有效控制,各项指标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肥胖儿童实施健康生活干预模式,可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同时,改善儿童生活质量,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肥胖儿童 健康干预 生活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颅骨缺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为33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颅骨缺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及次数,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干预组相较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颅骨缺损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宣教及次数,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颅骨缺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健康宣教 颅骨缺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康复照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住院病情稳定出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出院后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照护;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积分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HOQO-BREF)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出院时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6个月后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连续康复照护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连续康复照护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科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8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4)与参照组(n=44),对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呼吸康复护理,较比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拔管时间快于参照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GQOLI-74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6min步行距离、FEV1%预计值、FEV1/FVC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对比参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P<0.05。结论为COPD患者开展呼吸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均有积极作用,并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康复护理 COPD 生活质量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脑梗死康复护理方法均相同,研究组加用健康教育。对比(1)两组护理前后NHISS评分及ADL评分。(2)两组脑梗死康复护理技能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NHI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NHI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脑梗死康复护理技能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健康教育 脑梗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社区98例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随访,观察组增加生活方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1年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42.76±8.48)mmHg、舒张压为(92.35±5.42)mmHg,研究组患者分别为(133.54±7.72)mmHg、(83.19±5.21)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75.51%(37/49),研究组为91.84%(45/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且改善其血压水平,进而延缓患者病情发展,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广泛提倡和推广。

  • 标签: 生活方式干预 社区高血压患者 血压水平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脑梗塞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脑梗塞出院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实施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塞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脑梗塞 出院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龄肺腺癌治疗中,单药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龄肺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2例,分别采取常规对症治疗与单药化疗治疗,观测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变化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QLQ-C30测评结果为(72.63±1.38)分,对照组治疗后QLQ-C30测评结果为(90.23±1.51)分,(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3.1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P<0.05)。结论在高龄肺腺癌治疗中,单药化疗疗效确切,且更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高龄肺腺癌 单药化疗 生活质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护理对癫痫患者家庭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我科2015年1月—2015年6月癫痫患者共计51人作为对照组,出院后仅给予常规随访;2015年7月到2016年1月癫痫患者共计51人作为研究组,运用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I量表)进行分级,制定计划,在病员出院后给病员进行延续护理干预。结果51例患者家庭都接受了延续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和家属治疗的依从性。结论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 癫痫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I量表)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医院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从本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内肝炎内科接收的肝炎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名98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工作,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回收污染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医疗废物分类投放和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观察两组患者医疗废物规范投放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医疗废物规范投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患者对于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健康教育,并放置医疗废物回收专用盒,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垃圾分类投放的正确率,促进患者的恢复,临床价值较高,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医疗废物 生活垃圾 临床工作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8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脑血管疾病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满意度为92.9%,对照组为76.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梗死 细节化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肿瘤姑息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肿瘤姑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躯体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明显提升肿瘤姑息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肿瘤姑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糖尿病前期处于糖代谢紊乱的早期、可逆阶段,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指血糖水平处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时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和预警信号。在我国,IGR患者有19%~60%将转变为2型糖尿病,这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BMI增加或肥胖、体力活动缺乏及未重视疾病早期等有关1。美国内分泌学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在2008年10月发表的《糖尿病前期诊治共识》2-3中特别重申了关注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性,建议采用生活方式干预、降低体质量、针对危险因素如血糖、血压、血脂等异常的药物治疗等来优化IGR患者远期转归的方法,其中首选生活方式干预。正确的行为生活方式干预能减缓IGR转变为糖尿病,而且能减少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4。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调查研究显示5,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5亿人之多,这主要分布在一些发达国家,而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的强大后备军,所以采取生活方式行为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来说刻不容缓。现就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行为的干预综述如下。

  • 标签: 糖尿病前期人群 生活行为干预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入院时及出院6个月时,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F-36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后6个月时,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各项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12月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各4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护理后甲组、乙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为(62.59±5.05)分高于(88.15±3.87)分,乙组明显高于甲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持治疗对晚期癌症患者近期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在2017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晚期癌症患者资料,治疗前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为治疗后患者。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社交状态(90.12±4.16)分、精神状态(92.68±3.37)分、躯体状态(93.51±6.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26±2.84)分、(67.30±12.11)分、(69.29±4.15)分,差异显著(t=6.011,8.264,9.925,P<0.05)。结论支持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是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 标签: 支持治疗 晚期癌症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访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访视,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生活质量、神经认知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神经认知功能评分显著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家庭访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而且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家庭访视 脑卒中偏瘫 生活质量 健康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前期(PHT)人群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PHT的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治疗组40例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降压穴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压较干预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PHT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高血压前期 针灸 生活方式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