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出现症状之前的靶器官损害,有效的逆转或抑制肥厚的抗高血压治疗能有效的改善预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高血压 左室肥厚 降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肥厚心衰竭患者的心脏彩超诊断价值。方法随机将临床确诊高血压肥厚心衰竭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心功能正常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LAD、LVDd、E/Ea[(49.98±10.20)、(77.56±11.01)mm、15.02±2.23]均较对照组[(38.25±7.07)、(44.08±3.77)mm、7.52±1.44]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LVEF值(56.14±3.52)%则对照组(68.01±3.88)%明显降低(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患者LAD、LVDd、E、E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心脏彩超可对高血压肥厚心衰竭进行准确的诊断,具有可行性,值得关注。

  • 标签: 高血压左室肥厚 左心衰竭 心脏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肥厚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彩超检查的诊断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高血压肥厚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彩超各项检查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LVDd指标、LAD指标、舒张早期E峰值、Ea值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VEF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脏彩超对高血压肥厚伴随心力衰竭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左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心脏彩超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152例高血压病患者常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计算结果分组对比。结果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较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心动减退更显著。结论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常见损害,会导致心功能明显减退。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肥厚心力衰竭心脏彩超的多项参数进行评价,将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随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状态进行分析。方法对2015-2016年来医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肥厚心力衰竭患者,选取了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心脏彩超相关指标的观察和测量,得到心功能的分级结果。结果两个组别间,主要心脏彩超的相关指标是不同的。在心脏彩超和心功能分级相关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通过调研结果表明,采用心脏彩超对高血压肥厚伴随心理衰竭严重程度进行诊断的可行性较高,适合在临床上作为患者心功能状态的评价方法来进行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力衰竭 心脏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脏超声应用于高血压肥厚心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肥厚心衰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LVEDD为(52.6±8.93)mm、LVDs(51.3±7.08)mm、A峰值为(80.2±8.7)均高于对照组(43.6±3.19)mm、(31.9±4.77)mm、(71.6±6.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LVEF(70.2±9.58)、E峰值(86.3±5.1)、E/A比值(1.5±0.5)均高于观察组(52.6±8.74)、(70.1±5.5)、(0.8±0.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超声应用于高血压肥厚心衰,能够直观呈现出心室结构、心脏搏动、血流等情况,正确评估患者的心肌功能,为诊断、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 标签: 心脏超声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 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心脏彩超对高血压肥厚心力衰竭进行诊断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肥厚心力衰竭患者及在此期间到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人员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8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心脏彩超指标及不同级别的患者心功能心脏彩超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心脏彩超诊断结果显示实验组心力衰竭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员的心脏彩超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且不同级别的患者心功能彩超结果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心脏彩超对于高血压肥厚心力衰竭的诊断精准性、直观性都比较高,能够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心脏彩超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肥厚(LVH)与房性心律失常(AA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238例分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125例)和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113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普通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LVH患者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扑房颤,P波电交替等几种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LVH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机体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而合并有左心室肥厚者可加重房性心率失常发生几率。

  • 标签: 血压 房性心率失常 肥大左心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并发肥厚(LVH)患者组织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其作为心肌肥厚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40例高血压并发LVH患者、30例高血压不并发LVH患者及4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含量,并将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上述各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中并发LVH者较不并发LVH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CⅢ、CN、HA含量显著增高(P<O.01),且血清PCⅢ、CN、HA均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CN、HA可作为高血压并发LVH患者组织纤维化的可靠血清学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心肌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血压负荷与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测算重量,将9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LVH组和无LVH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分析比较全天(24h)、白天、夜间的血压、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与LVH的关系。结果LVH组较无LVH组的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均显著增高;LVH组的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无LVH组;LVH组的24h、白昼、夜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显著高于无LVH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肥厚关系密切,对高血压肥厚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负荷 血压变异性 左室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坎地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降压效果、逆转肥厚以及改善心功能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0年期间患有高血压并发肥厚的患者86例,对患者进行坎地沙坦口服治疗,疗程为12个月。治疗过后,通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肌厚度、血压以及患者舒张功能等的改变,分析坎地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降压效果、逆转肥厚以及改善心功能等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过后,总有效率为100%,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明显下降,IVST、LVPWT、LVMI、LVDd以及LVM等数据明显下降,CO、Edc、LVEF以及E/A等数据明显升高。结论坎地沙坦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十分有效并且安全,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明显逆转LVH,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坎地沙坦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可溶性ST2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3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初诊未服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正常体检组47例,依据《亚洲高血压合并肥厚专家共识》,结合心脏超声结果计算重量指数(LVMI)和相对壁厚度(RWT),并按肥厚/左心室重构的几何构型分类,将其分为正常组(normal,N)59例、向心性重构(concentricremodeling,CR)组14例、向心性肥厚组(concentricLVH,CL)41例、离心性肥厚组(eccentricLVH,EL)3例,比较各组血浆可溶性ST2及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探讨血浆可溶性ST2及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与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肥厚的关系。结果离心性肥厚组(EL)与向心性重构组(CR)、向心性肥厚组、正常组(N)比较,可溶性ST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型胶原释放羧基末端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性重构组(CR)、向心性肥厚组(CH)与正常组(N)比较,可溶性ST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可溶性ST2与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及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心室肥厚的新靶标。

  • 标签: 可溶性ST2 初诊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无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纵向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采集心尖长轴三个切面图像。应用EchoPAC工作站的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室长轴各切面壁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L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TI技术测量的高血压病组心尖三个长轴切面的SL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无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患者舒缩期壁纵向收缩功能,为无创检测早期诊断高血压病患者室长轴舒张功能减退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高血压 斑点追踪成像 左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并逆转肥厚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肥厚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BP、DBP、LVMI、VST、CO、LVEF、E/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并逆转肥厚改善心功能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坎地沙坦 卡维地洛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应用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质量指数(LVMI),探讨血压晨峰(MBPS)与颈动脉IMT及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106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按照血压晨峰值将55例血压晨峰≥35mmHg患者作为晨峰组(MBPS组),将51例血压晨峰<35mmHg患者作为非晨峰组(NMBPS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心电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并计算LVMI,同时采用彩色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分析MBPS与颈动脉IMT、LVMI的关系。结果MBPS组的白天(600-2200)平均SBP和DBP均高于NMBPS组,夜间(2200-次日600)平均SBP和DBP均低于NMBP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的颈动脉IMT、动脉硬化检出率和LVMI、左心室肥厚检出率均明显高于NMBP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血压与颈动脉IMT及LVM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硬化和肥厚具有密切关系,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 标签: 血压晨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左室质量指数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测量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指标,分析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与其左心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2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编为对照组,对各组Sm、Aa、Ea、E/Ea比值及B型利钠肽浓度进行比较。结果射血分数降低组、射血分数正常组、正常对照组的Sm值依次上升,与B型利钠肽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而E/Ea比值依次下降,与B型利钠肽浓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对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功能的测定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左肥厚对体检人群高血压检出的预警作用。方法本文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人群35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体检心电图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存在心电图左肥厚情况的170例作为肥厚组,不存在心电图左肥厚情况的1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体检人员均给予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肥厚组高血压检出率42.35%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检出率8.33%(P<0.05)。肥厚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图左肥厚对体检人群高血压的检出有着很好的预警作用,心电图左肥厚体检者的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应该给予及时的动态血压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的高血压情况。

  • 标签: 心电图 左室肥厚 体检人群 高血压检出 预警作用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6-16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6期
  • 机构: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及团队成功完成两例高危复杂经皮心脏左室重建术,这是国际上首次经桡动脉左室造影下的左室重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PW-TDI)观察冠心病PTCA+支架术前后壁各节段心功能的变化以评价PTCA+支架的疗效。方法PW-TDI对正常对照组及CHD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5天、15天、1月、3月进行检测,分别检测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6个位点的瓣环运动,检测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分别为Vs、Ve、Va)。结果CHD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在二尖瓣环检测的六个位点中,反映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参数,如Vs、Ve均明显降低,Ve/Va也显著下降,且小于1;反映心房收缩活动的参数如Va无统计学的显著变化。术后15天多数位点的Ve均明显优于术前,Ve/Va也随之升高且接近或大于1;术后1月,绝大部分指标均进一步改善;术后3月所见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PW-TDI可用于早期评价PTCA+支架术后心脏功能的变化,可以无创定量评价冠心病PTCA术后的疗效。

  • 标签: PW-TDI 冠心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维应变技术评价冠心病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4例,分别采用冠脉造影术和四维应变技术获得诊断的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结果54例患者进行冠心病的诊断,根据4Dstrain结果为,阳性率40.74%,阴性率为59.26%,冠脉造影术的阳性率57.41%,阳性率为43.59%。结论四维应变技术对评价冠心病局部收缩功能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超声四维应变 心肌运动 左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