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断预防。方法对本病区76例颅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PHI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及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HA)颅骨骨折关系紧密。低血压,缺氧,凝血功能障碍,是引发进展性脑出血的重要原因。结论年龄、GCS评分重型、CT检查有蛛网下腔出血、颅骨骨折者应加强监测,纠正低血压、低氧血症,警惕凝血功能障碍,对减少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外伤 进展性脑出血 危险因素 GCS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作用于早期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进展性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静点,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2周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应用于早期进展性脑卒中有非常明显疗效且药效稳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BAEP与TCD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及对照组各118例进行BAEP和TCD检测。结果PIS组与对照组相比,TCD及BAEP异常率在两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TCD敏感性91.52%,TCD特异性为42.38%;BAEP敏感性82.20%,BAEP特异性为63.56%;TCD对PIS评估的准确率为64.67%,BAEP对PIS评估的准确率75.0%。结论BAEP和TCD检测为PIS提供了一种简便、无创、有效的诊断手段,为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帮助。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经颅多普勒(TCD)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硬膜外血肿15例,脑内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3例,硬膜外并硬膜下2例。经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护理干预,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26例,中残5例,重残1例。结论对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评估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颅内血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住院的8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研究不同类型梗死部位比例,并比较不同类型卒中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从梗死部位分析,大面积脑梗死、侧脑室体旁及分水岭区梗死易出现进展性卒中,从血糖水平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结论不同病灶部位能预测脑梗死的进展,血糖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进展性卒中 不同梗死部位 血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和比较现有骨密度(BMD)测量技术的准确性(accuracy)。方法放射吸收法(RA)、双能X线吸收仪(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QCT)、定量超声波测量仪(QUS)测量骨密度(BMD)的应用。结果放射吸收法(RA)、双能X线吸收仪(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仪(QCT)、定量超声波测量仪(QUS)测量骨密度(BMD)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现有骨密度(BMD)测量技术的准确性。

  • 标签: BMD RA DXA QCT QUS 外周骨 中轴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5.12”地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布署安排下,对口支援工作在医院各方面展开。本文是总结我院接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对口支援后,对促进病历质量的效果评价

  • 标签: 对口支援 病历质量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学生(简称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方法对本院60名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了解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及评价。结果采用一位带教老师带一名实习护生(简称“一对一”)带教模式最受护生们喜爱。结论临床护理教学方面应根据护生对教学方式的看法,有重点和目的地采取护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

  • 标签: 护士 学生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儿童保健教育开展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对医院门诊儿童进行保健教育,出院后再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多数儿童对保健基本知识有了更详细全面的了解,自觉养成了健康的行为习惯。结论保健教育能力是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必要条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保健教育计划、内容和措施。

  • 标签: 儿童 健康教育 保健知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孕妇的护理的服务质量,探索临床路径在妇产科应用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和评价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共收集到12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妇产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品比例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品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推广临床路径,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改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日、药品比例,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显著上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路径 妇产科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功能Ⅲ级--Ⅴ级的患者不同鼻饲方法对鼻饲的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方法;A组鼻饲时将床头抬高30-80cm;B组胃管插入长度延长8-10cm;C组延长胃管插入深度8-10cm并抬高床头30-80cm保持此体位30-60min。将4组方法对食物反流、咳嗽、吸入性肺炎的影响作对比。结果C组使上述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饲时实施延长胃管插入深度8-10cm并抬高床头30-80cm保持此体位30-60min,效果好。

  • 标签: 脑卒中 鼻饲 方法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650例体检和门诊病人分别进行ELISA法语GICA法检测HBSAg。结果ELISA法检测HBSAg后,阳性例数为69例,阳性率为10.63%,GICA法检测HBSAg后,阳性例数为64例,阳性率为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92.8%,GICA法灵敏度为88.4%,特异性为91.6%,ELISA法与GICA法相较,灵敏度较高,特异性无明显差异。结论ELISA法与GICA法检测HBSAg均有良好的效果,ELISA法灵敏度较高适合常规检测,GICA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普查筛查。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在冠心病伴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其药理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25/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治疗冠心病伴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应用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丹参酮 药理作用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