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同步记录了蟾蜍在体心脏心肌电周期心肌机械周期活动,初步研究了二者之间时间关系。结果表明,心房兴奋0.05秒后出现心室机械收缩,心室兴奋0.06秒后出现心室机械收缩。此外,应用肾上腺素正性变力、变时和变传导作用,对该法进行验证,获得了一定阳性结果支持。

  • 标签: 心脏 心肌电周期 心动周期
  • 简介:为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是否伴有EE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格林-巴利患者做了EEG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进行了比较。结果:本组异常者6例(23.1%),轻度异常4例,中度异常2例。EEG异常主要见于有颅神经损害和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及脑脊液单疱病毒酶联免疫反应阳性患者。结论:EEG异常可能与致病因子和脑脊液内免疫产物有关。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 脑电图 脑脊液
  • 简介:脑电图个性差异较大,有学者认为脑电图个性差异性格有关。正常成人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分。本文应用个性倾向量表对64例健康成人脑电图进行分析.以探讨性格脑电图关系。一、材料和方法受检者男36名,女28名,均为健康成人,无神经精神疾患。年龄18—42岁,平均27.5岁。中专以上学历者33名,高中24名,初中7名。职业有医护人员、干部、教师、学生、会计、工人等。

  • 标签: 脑电图表现 个性倾向 精神疾患 诱发试验 头皮电极 枕区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植物神经发作性疾病癫痫样异常放电关系。方法:对167例临床诊断为植物神经性发作儿童24h动态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到69例患儿临床发作,痫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波综合)11例,间期6例,痫样放电率为10.2%,腹痛性发作痫样放电率较高(X^2=9.35,P〈0.01)。结论: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儿童植物神经性发作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植物神经性发作 动态脑电图 病样放电
  • 简介: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interval,Tpe)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之间关系。方法:通过对动态心电图检查中128例患者是否出现室速分为两组:室速组60例,无室速组68例。对检查过程中记录同步12导心电图各导联T波峰-末间期进行手工测量,并计算心率校正T波峰-末间期(Tpe/√RR)。分别对研究对象各导联Tpe间期、Tpe/√RR以及12导联平均Tpe间期、Tpe/√RR进行两组之间比较统计分析。结果:①除V1导联外其余各导联Tpe间期及Tpe/√RR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显著延长(P〈0.05)。②12导联平均Tpe间期及Tpe/√RR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亦显著延长(P〈0.05)。③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Tpe/√RR延长显著性要高于Tpe间期。结论:室速发作前比无室速发作Tpe间期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Tpe间期有望成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临床指标。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T波峰-末间期 动态心电图 临床指标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间接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脑梗死发病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选取50岁以上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0例为病例组,同期本科室住院50岁以上非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于入院时检测间接胆红素(Indirectbilirubin,IBI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评分,观察病例组对照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异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脑梗死组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脑梗死组IBI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将入院时脑梗死患者分为NIHSS评分〈7分和NIHSS评分≥7两组,两组IBIL、LDL水平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IBIL水平增高;脑梗死急性期血清LDL、IBIL水平脑梗死预后相关,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 标签: 间接胆红素 低密度脂蛋白 脑梗死 发病 预后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重大疾患。在我国,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健康观念相对滞后,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发。本文就急性冠脉综合征人群背景因素预后关系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背景因素 预后
  • 简介:氧化应激被认为是正常老化和老年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等发病过程中一个关键因素,这种应激在衰老过程中,随着脑组织氧化损伤而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在轻度认知障碍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在这方面做一些综述.

  • 标签: 氧化应激 老年痴呆症 抗氧化剂
  • 简介:应用多普勒技术对5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30例异常。其中25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对称性偏低,管径及头颅CT无异常,脑电图部分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幅慢波,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多普勒复查正常,说明CT正常不能否定脑缺性血管病存在,CT不能代替多普勒检查,另5例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动脉血流量不对称,其中3例为双侧血管经狭窄,CT提示全脑萎缩,脑电图呈低幅慢波;另2例CT提示左颞后顶区,右枕外侧区梗塞,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表现相应部位慢波灶达6~7级。CT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多普勒检查和脑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不大,故多普勒检查对监测脑动力循环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颈椎病 多普勒检查 头颅CT
  • 简介:目的:研究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病程P300之间关系,探讨此类患者作P300测定最佳时间,方法:应用Medicid-30E脑诱发电位仪测定518例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视觉(图像)刺激诱发P300波之潜伏期和波幅。对其中异常385例214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并比较不同伤情、伤后不同时间患者P300波。结果:病人组P300波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波幅亦明显降低(P〈0

  • 标签: 闭合性颅脑外伤 P300 认知功能 病程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和心率变异性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伴有左室肥厚高血压患者31例(Ⅰ组),不伴左心室肥厚高血压患者33例(Ⅱ组),选择年龄患者可比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Ⅲ组),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分析24小时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及24小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结果:(1)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Ⅰ、Ⅱ组24小时血压负荷,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显著高于Ⅲ组,Ⅰ组Ⅱ组间血压负荷有显著差异;ⅠⅡ组非构型血压显著高于Ⅲ组,ⅠⅡ组二者间非构型高血压出现率有显著差异.(2)心率变异性:Ⅰ、Ⅱ组心率变异性各参数显著低于Ⅲ组,ⅠⅡ组间心率变异性也有显著差异.(3)四个指标的相关性:Ⅰ组HRV24小时血压负荷,非构型出现率及左室肥厚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昼夜节律消失,血压负荷增加,心率变异性降低.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减弱可能与上述变化有关.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改变心率变异性,恢复血压昼夜节律,减少血压负荷.

  • 标签: 高血压病 血压负荷 血压昼节律 心率变异性 左室肥厚
  • 简介:《内经》最早提出“月——人相关”理论,认为人体空血运动受到月廓盈亏变化影响。近年来,随着时间生物学研究深入,国内外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月相变化影响人体生理机能报道。但目前资料尚不充分,尤其在临床病理方面,而且存在争

  • 标签: 人体生理机能 心脑血管疾病 月廓 时间生物学 统计分析 负相关
  • 简介: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LAA)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根据TheTrialofOrg101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TOAST)分型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1(LAA组),诊断为其他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2(其他病因分型组);对照组为同期行健康体检者52例,对所有研究对象都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监测。结果:观察组1、2患者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1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2(P〈0.05)。结论: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尤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 TOAST分型
  • 简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儿童发病有增多趋势,神经系统受累又是常见致死原因之一[1].本文观察发现小儿急性白血病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且脑电图(EEG)阳性率较高,本文对1998年10月至2002年9月住院78例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及脑电图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临床 EEG 儿童 脑电图 常见
  • 简介:目的:探讨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人格、心理健康关系。方法:抽取单亲医学生78名。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测查被试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查被试主观幸福感水平。结果:单亲医学生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指数为92.36±11.38。对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身心健康、人格诸因子关系在Ct=0.30水平上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神经质、人际敏感、内外向、焦虑、其他6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单亲医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中等偏下水平;抑郁、神经质、人际敏感、内外向、焦虑等是影响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主要因素。

  • 标签: 单亲医学生 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感 人格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浓度Aβ25-35致PC12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Aβ25-35160、80、40、20、10、5、2.5μmol.L-17个浓度刺激PC-12细胞,CCK-8法观察细胞活力,Annexin-V/FITC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hochest33342/PI双染后细胞形态,罗丹明染色后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结果:同正常组比较,Aβ25-35刺激PC-12细胞后,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0μmol.L-1以上浓度Aβ25-35刺激12h后PC-12细胞细胞活力呈明显下降(P〈0.05),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PC-12细胞有核浓缩和凋亡小体产生,甚至出现死亡现象,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20μmol.L-1以下各浓度组对PC12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跨膜电位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Aβ25-35刺激PC-12后致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呈正相关,20μmol.L-1刺激12h即可致理想PC12细胞凋亡模型。

  • 标签: Β淀粉样蛋白 PC12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凋亡 线粒体跨膜电位
  • 简介:卫生部颁布中等卫校“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各门课改革教育方式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培养实用型人才。为顺应改革教育需要,我校在95级护理统招班药理课程中进行目标教学尝试,其做法和体会如下。

  • 标签: 目标教学 课堂结构 中等卫校 护理专业 抗微生物药 教师
  • 简介:本文概述了epigenetics发展过程及其成京.Epigenetics指的是基因表达改变遗传物质变化,包括基因组和染色质(含组蛋白)化学修饰,如DNA甲基化、乙酰化等等.其中甲基化所引起epigenetics异常具有重要生理病理生理学意义.影响基因表达调控epigenetics异常研究对若干疾病(如癌症)发生机制及探索治疗药物已获得可喜成果.

  • 标签: EPIGENETICS 基因表达 DNA甲基化
  • 简介:重点综述了其行为活动在分子水平上某些进展。1、趋化活动趋化受体:现已初步分离、鉴定出趋化寡肽受体和C5a受体蛋白,属一种糖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5,000—70,000及144,000。趋化障碍与其受体在腹表面密减少切相关。受体表达可能受某种调节蛋白调控。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行为 行为疾病
  • 简介:室性早搏在临床是经常见到,引起室性早搏原因也很多。从室早性质来分可分为病理性室早和生理性室早,病理性室早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而正常人发生室早是生理性。因此,两种性质室早如何鉴别非常重要,病理性室早应及时治疗,而生理性室早一般不需要治疗。

  • 标签: 室性早搏 鉴别诊断 年龄 诱因 生理性 病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