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参败毒散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人参败毒散加减。比照组间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aCO2、PaO2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采用人参败毒散加减治疗方案,应用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多项临床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人参败毒散加减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OVID-19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转归,为当地的疫情防控、病例发现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3月4日,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新冠肺炎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转归的分析。结果 8例新冠肺炎病例中,轻型1例(12.5%),普通型4例(50%),重型2例(25%),无症状感染者1例(12.5%)。治愈8例 (100%),确诊病例中1例儿童病例(1岁7个月)其余7例均为中青年病例。确诊病例中发热5例,体温最高为38.4℃,咳嗽、咳痰5例,腹泻2例,乏力1例,肌肉酸痛1例,气短2例,特征性CT改变有:多发小斑片影6例(75%)、肺外带明显6例(75%)、多发肺浸润影4例(50%)、多发磨玻璃影6例(75%)、双侧肺部病变4例(50%)等,后期有肺实变。重症患者实验室检查多见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2例(25%)、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2例(25%)、肌酸激酶升高2例(25%)。结论 控制疫情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重视无症状感染者;临床特征中COVID-19患者的淋巴细胞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治疗方案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转归良好,但同时也要重视药物的副作用。

  • 标签: COVID-19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治疗转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新型冠状肺炎爆发期间于互联网平台咨询服务中的数据,分析患者人群特点及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微脉医生平台乐山地区互联网平台调取数据,新冠肺炎调查问卷及疫情中的情绪自测问卷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 结果 从咨询的效果来看 40%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50%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60%的患者准备去医院就诊或已经就诊。 31.4%的患者不需要去医院就诊。结论 我院在爆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咨询取得 明显效果。

  • 标签:  全科医生 在线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人群特点 服务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异常应用FT3、FT4、TSH、TT3、TT4(以下称5项)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18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分为2组,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90例,纳入研究1组,另外9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纳入研究2组,同期选择90例健康体检人群,纳入对照组。均实施5项联合检测。结果:研究1组的FT3、FT4、TT3、TT4均更高,TSH更低,对比研究2组,对比对照组,均P<0.05;研究2组的FT3、FT4、TT3、TT4均更低,TSH更高,对比对照组得出P<0.05。应用5项联合检测的准确度,是96.66%(174/180)。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应用5项联合检测的价值较高。

  • 标签: FT3 FT4 TSH TT3 TT4联合检测 甲状腺功能异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患者氯吡格雷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依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为治疗指导依据,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片,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0%、出血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2.50%和17.50%(P<0.05)。结论 CYP2C19基因检测可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氯吡格雷 CYP2C19基因检测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同时测定金丝皇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有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sunfire-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0~11min,10%→18%A;11~30min,18%A→20%A;30~40min,20%A→40%A;40~40.1min,40%A→10%A;40.1~45min,10%A),检测波长327nm(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8nm(木犀草苷)流速1.0mL·min-1,柱温35℃。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分别在4.34~52.04μg·mL-1、8.82~105.79μg·mL-1、5.91~70.87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25%、97.94%、97.82%;RSD分别为2.00%、0.95%、1.12%。结论实验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金丝皇菊中3个有效成分的测定,为金丝皇菊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金丝皇菊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绿原酸 木犀草苷 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含量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3D打印技术不断地发展,它也逐渐被运用在医学、航天、机器人制造等众多领域。近年来,在临床医学领域,尤其在骨科、脊柱外科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3D打印技术仍面临着设备、材料昂贵的挑战。但这项技术具有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等众多优点。本文主要介绍3D打印技术在骨外科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3D 打印 骨外科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学3D打印属于快速成型技术,同时也是影像技术实体化的延伸,主要基于影像数据实施三维重建,采用聚合物、金属以及光敏树脂等原材料通过逐层堆积的方式进行实体构建。不同成像原理的影像技术结合3D打印能够满足临床进行病情诊治以及预后评估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特就医学影响技术的3D打印临床应用情况以及突破进行综述,现分析如下:

  • 标签: 3D打印 医学影像技术 临床应用与突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以及甲胎蛋白异构体(AFP-L3)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30例肝癌患者和30例良性肝病患者展开分析,分别作为A组和B组,而在同时间段入院行健康体检的30例受检人员作为C组,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均需要进行GP73、AFP和AFP-L3水平检测。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的GP73、AFP和AFP-L3水平高于另外两组,而另外两组中B组的上述水平高于C组,差异较大(P<0.05);并且阳性检出率三者联合检测要高于单项检测差异较大(P<0.05)。结论: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肝癌的诊断阳性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标志物 联合检测 肝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