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明明吃得不错,身体却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看似奇怪的问题,营养专家给出的答案却很简单:这是隐藏在“饮食营养丰富”外衣下的隐性饥饿。

  • 标签: 隐性饥饿 营养丰富 饥饿状态
  • 简介: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提出的。所谓显性课程,即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根据各专业的不同,有固定的教学计划,有固定的上课时间,也即我们常说的第一课堂,因其自成体系,因而谓之“显性课程体系”。所谓隐性,指不固定,一是时间上不固定,包含了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二是内容和形式(我们也称其为“课程”)不固定,不是教学计划事先安排的,其中的各种要素贯穿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构成该“课程”的多个要素中,每个要素有其自身的作用。“课程”的整体作用不是每个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功能更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所以谓之“隐性课程体系”。换言之,隐性课程体系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素质,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实现学生的个性化。

  • 标签: 隐性课程 系统论 中医类临床专业 创新能力 高校
  • 简介:分析了中医隐性知识的特征以及中医隐性知识转移对实现中医传承的重要性,提出以网络研究范式进行中医隐性知识转移的研究,并从中医隐性知识转移网络的构建、资料收集、数据组织和量化分析等方面,探讨网络研究范式下中医隐性知识转移研究的步骤与内容。

  • 标签: 中医隐性知识 传承 知识转移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 简介: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其传承与创新发展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和基础。而由于中医蕴含大量隐性知识及其特有师承教育模式,中医传承受到单个个体知识体系、能动性等因素制约,

  • 标签: 中医传承 困境 隐性知识 SECI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就胎传梅毒与婴儿肝炎综合征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新生儿科病区或新生儿科门诊所收治的71例新生儿,同时还选取同期在我院新生儿科病区住院,临床诊断为非IHS70例作为对照组。首先对本组患儿抽取2~3ML的股静脉血,然后进行30min温浴后,再进行转离心以便将血清进行分离。采用凝集法检测TRUST和TPPA。上海荣盛生物公司出品TRUST试剂,日本富士生物株式会社生产TPPA试剂,而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质控品。结果本组71例患儿中有9例患儿的TRUST和TPPA检测出现都呈现出阳性,阳性率1268%。其中5例为早产儿,阳性率比例为2083%(5/24)。4例为足月产儿,阳性率比例为851%(4/47)。结论胎传梅毒能够引起婴儿肝炎综合征。为了有效地减轻或者预防胎传梅毒对婴儿的危害,应该采取一切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较为积极的驱梅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胎传梅毒 婴儿肝炎综合征
  • 简介: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该病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产生纷繁复杂的症状和体征,也可以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梅毒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如性交等传染,染病的母亲也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目前检测梅毒的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其中血清学检测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A)、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nti-TP)两种血清学试验对510份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血清学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感染 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 血清学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TRFIA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同时对2963例临床标本及TP室间质控品进行TP抗体检测,对比分析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TRFIA检出率为100%,ELISA检出率为96.97%。筛查标本TRFIA法阳性率高于TPP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值阳性室间质控品及稀释后的质控品经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TRFIA法阳性检出率83.3396,高于ELISA法的66.6796。结论:TRFIA法比ELISA及TPPA法敏感度更高,对早早期及“窗口期”的梅毒患者能早期检出,避免漏检,同时有利于一些医疗纠纷的防范。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抗体 TRFIA ELISA TPPA
  • 简介:目的探索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瘀证的相关性,为隐性失血的证候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证候研究的方法,对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定量血瘀证诊断标准记分方法,于术后1d和术后3d对患者的血瘀证症状进行定量积分,同时计算患者术后1d和术后3d的隐性失血量。根据血瘀证积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血瘀证、中度血瘀证和重度血瘀证3个组别,运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观察隐性失血量与血瘀证积分是否具有相关性,运用单因素分析法观察组间隐性失血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1d与术后3d,40例患者隐性失血量与血瘀证积分呈正相关(P〈0.05),即血瘀证积分越高,隐性失血量越大(P〈0.05)。随时间变化隐形失血量与血瘀证积分均呈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瘀证具有正相关性,提示血瘀证是隐性失血的主要病机之一。

  • 标签: 髋部骨折 隐性失血 血瘀证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