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方法我院自2013年开始在输血检验中运用血型实验室质量控制,分别收集血型实验室质量控制前后50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血型实验室质量控制运用前,职业暴露、配血问题、输血前后未消毒、输血传染病问题的发生率分别为4.8%、7.4%、5.2%、7%;血型实验室质量控制运用后,上述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0.6%、1%、0、0.4%,前后比较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要严格把好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关,尤其是要认真做好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这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基本。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改善围术期输血患者免疫功能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围术期进行输血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输去白细胞红细胞血300~450ml,治疗组在输血的过程给予益气活血法治疗。采取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术后)的外周静脉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56+、CD8+、CD4+/CD8+计数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CD3+、CD4+、CD56+、CD8+、(低还是高?)CD4+/CD8+均有明显升高,治疗组术后3d的CD3+、CD4+、CD56+、CD8+、(低还是高?)CD4+/CD8+略高于对照组,7d、15d的CD3+、CD4+、CD56+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输血对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通过益气活血法可减轻免疫抑制的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益气活血法 围术期输血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 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采血用于改良式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将术中可能失血超过500ml且具有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适应症的手术患者180例,男96例,女84例,年龄20~70(52±7.8)岁,体重50~81(62±11.5)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I组经左或右侧肘正中静脉采血,II组经左或右侧颈内静脉采血,III组经左或右侧桡动脉采血,I组为对照组,II组和III组为观察组。每组在采血前经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500ml后,再采自体血500ml,并在室温下保存,在手术结束前或采血4h内回输给患者。分别观察三组的患者在麻醉前(T0)、麻醉后10min采血即刻(T1)、采血开始5min(T2)、采血开始10min(T3)、采血15min(T4)、采血20min(T5)以及采血开始30min时MAP、HR、SpO2以及BIS(脑电双频指数);观察三组采血前和采血后CVP之值;记录三种方法采血所需的时间。测定三种采血方法在采血前和采血结束时Hb的含量。观察各组在采血、输血后24小时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以及手术种类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三组在T0时点各组间比较MAP、HR及BIS之值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三组组内比较在T0时点的MAP、HR及BIS之值明显高于其它各时点之值(P<0.05)。三组组间和各组内的SpO2之值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三组在采血前和采血后Hb、CVP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III组采血时间明显短于I组和II组(P<0.05);II组采血时间明显短于I组(P<0.05)。I组有1例患者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轻度升高,3天恢复正常,三组其余患者未见输血其它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采血用于改良式自体输血的方法安全、可靠,采血时间短,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 采血方法 桡动脉 血液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方法检索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10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统计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表现。结果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是发生比例最高的即为过敏反应,共发生19例,比例为35.19%,显著高于其它部位的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余者生殖及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及精神系统、循环系统、口腔系统等均有累及。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均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59例患者均预后良好,无因奥美拉唑不良反应死亡病例。结论随着奥美拉唑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涉及到系统、脏器损害的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师要严格掌握奥美拉唑的适应征,提高用药的合理性,而药物研究人员及相关人员要积极开展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监测,将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 标签: 奥美拉唑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疼痛症状主要给予阿片类药物治疗。然后采用的是中国人癌痛评佑工具(CCPAT)和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对76例老年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患者在入院治疗前服用阿片类药物没能起到作用,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起始剂量,而对于为服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先从小剂量开始尝试使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天疼痛出现超过3次或者是疼痛没能得到缓解,可增加原服用剂量的基础上增加20%。然后记录将患者每天的疼痛轻度、疼痛部位和其他的副毒作用的情况。结果76例老年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疼痛评分中位数为2,其中达到中度以上缓解的患者有62例,占81.6%。而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有51例,发生率为67.1%,而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占68.4%。结论阿片类药物应用于老年中重度癌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不良反应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缓解老年患者的中重度疼痛,其中发现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消化道症状中,为能更有效的降低阿片类药物应用于老年中重度癌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采取预防对策以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的药理特点分析及临床表现分类研究,达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和得到及时对症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5年1481例各种造影进行分类。结论副反应的发生与造影剂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发生的必然条件,而大剂量注射造影剂则会大大提高副作用的发生率。

  • 标签: 离子型造影剂 副反应 临床分类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炎症反应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金匮肾气丸治疗组、阳性对照药依那普利治疗组,UUO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连续灌胃3d或7d后处死大鼠,取梗阻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68和CD3在肾组织的表达,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肾组织的蛋白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P-IκB)和IκB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3d、7d时肾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增高,CD68阳性巨噬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增多,肾组织中MCP-1、TNF-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IκB-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金匮肾气丸和依那普利治疗后,两药物组较模型组的肾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降低,CD68阳性巨噬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肾组织中MCP-1、TNF-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IκB-α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以改善UUO梗阻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 标签: 单侧输尿管梗阻 大鼠 金匮肾气丸 炎症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的各种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对负性情绪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满意率是74.0%,观察组的满意率是96.0%,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5.19±8.59),抑郁评分为(36.01±7.12),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1.37±3.21),抑郁评分为(20.1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的方法增加了护患沟通,满足了患者透析治疗需要医护关注的心理需求,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 负性心理 满意率 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与对策。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患者250例,分析其不良反应具体情况。结果变态反应为53.2%,胃肠道反应为29.6%,血液系统反应为7.2%,肾毒性反应为5.2%,肝毒性反应为4.8%;不良反应原因中,用药前后饮酒为45.2%,饮食习惯所致为16.4%,个体差异者为11.2%,环境因素者6.0%,情绪因素为14.4%,药物因素为6.8%。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中不良反应存在一定发生率,对患者带来一定用药危险,需要做好对应的用药规范,做好患者行为规范与过敏史情况的了解。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