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各种特殊检查方式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近几年来我院就诊的4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髓切片组织病理活检,同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骨髓涂片形态学检查确诊31例、疑诊4例,骨髓活检确诊40例。其中结果完全相符25例(62.5%),形态学疑诊、骨髓活检确诊4例(10.0%),两种检查结果不同6例(15.0%)。结论骨髓组织活检可纠正和补充形态学检查,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病理 特殊检查 诊断病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诊断并分析其相关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分析其生物学行为。结果89例患者中,极低度风险者24例,低度风险者12例,中度风险者39例,高度风险者14例。胃肠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共同组成,其中梭形细胞47例,上皮样细胞16例,混合型26例;按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分类:平滑肌分化23例,神经分化16例,双向分化28例,未分化22例。89例患者中,CD117、CD34、S-100、Desmin、SM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6%、69.66%、42.70%、46.07%、43.82%。结论胃肠间质瘤早期诊断率较低,具有独特的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及组织形态学,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临床可依靠肿瘤大小、核分裂相及肿瘤密集程度等进一步判断肿瘤恶性程度。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病理学诊断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病理技术 HE 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病理科接收的180例石蜡切片展开此次研究。以随机的方法将全部石蜡切片分成各90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HE染色技术以及改进后HE染色技术;对比两组石蜡切片的染色结果。结果:采用病理技术改进HE染色的研究组对于各类石蜡切片的染色结果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HE染色的参考组,P

  • 标签: 病理诊断 HE染色 病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病理特殊染色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入我院就诊的疑似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其实施穿刺活检,并通过病理特殊染色法、病理免疫组化法以及联合诊断的方式诊断。同时依照术后病理诊断数据结果为“金标准”,遂针对三组诊断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经病理诊断可知,恶性患者数量为82例;通过病理特殊染色法、病理免疫组化法单独检测恶性数量依次为72例、70例;而在二者联合诊断下,恶性数量为81例,通过三种诊断方式检测效能进行比对,联合诊断灵敏度(98.78%)、特异度(94.44%)、准确率(98%)均高于病理特殊染色法(87.82%、44.44%、80%)和病理免疫组化法(85.36%、50%、76%)单独检测,同时联合检测漏诊率(1.21%)、误诊率(5.55%)均低于病理特殊染色法(12.19%、55.55%)和病理免疫组化法(14.63%、66.66%),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肿瘤病理诊断期间,为患者实施病理特殊染色与病理免疫组化联合诊断,有着较高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同时漏诊数例较少,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病理特殊染色 病理免疫组化 肿瘤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0月中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主体,对所有患者做病理学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本次研究中抽取的100例肺癌患者中,通过检查可以明确的腺癌为74(74%)例、鳞状细胞癌为13(13%)例、小细胞癌为8(8%)例,其他癌症类型为5(5%)例。其中患者的癌症类型和分化情况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了重大的影响,结论: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在临床上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机会较少,从而导致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 标签: 肺癌 病理分析 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甲状腺疾病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2年1月—2023年9月接收的甲状腺疾病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手术标本病例诊断的信息。结果:全部病患均得到确诊,其中发生率比较高的疾病是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并且女性患病率较男性更高。结论: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诊断病情时,予以病理诊断的效果确切,能够尽早帮助患者确诊病情,为后续病情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病理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活检的病理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不孕症患者。将其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活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泌反应型子宫内膜57例,占83.8%。包括分泌低下12例、分泌欠佳26例、分泌正常19例。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11例,占16.2%。包括增生低下2例、增生欠佳7例、增生正常2例。结论子宫内膜活检患者痛苦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直接了解内膜情况,对于不孕症患者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不孕症 子宫内膜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因涉及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在法医病理学尸检以及临床病理中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死亡的原因和情况。方法:对200例患者尸体全部进行了法医病理学解剖检验,尸体由具备独立尸检的部门受理,由经过尸检训练的病理学医师或法医进行解剖,标本由福尔马林固定,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和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超微病理学检查,法医毒物分析,血清学检查。然后在光镜下观察。结果:2012年到2018年共发生医疗纠纷案例共200例,病理性死亡165例(82.5%),非病理性死亡30例(15%),未找到死亡原因5例(2.5%)。其中2012年到2015年63例,2015年到2018年137例,2015年以后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尸检案例明显增多,比之前有大量提升。结论:法医尸检的临床病理分析能准确判断死亡原因,说明死亡与疾病的关系,帮助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减少矛盾,对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医疗纠纷 死亡原因 法医尸检 临床病理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颅内损伤法医病理的实际特征。方法:在此次研究中,选取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共计120位颅内损伤死亡患者的病理学结果作为研究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其法医病理学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相应的统计及调查可以发现,共计50位患者为原发性,如脑损伤14位为并发症,56位为继发性脑干损伤,在120位脑损伤死亡患者中,共计40位为交通事故死亡,36位为高空坠落,32位为跌伤,其他情况为12位。多数损伤在12小时之内死亡的患者为原发性颅脑损伤患者。在12小时~7天之内死亡,就一般情况之下是继发性脑干损伤的患者。在7天之后,死亡的患者多为并发症。结论:通过对于颅脑损伤死亡患者开展详细的分析可以发现,与实际的病理类型存在着相对密切的关联性,需要对于颅脑损伤法病理分析进行有效的开展。

  • 标签: 法医病理 颅脑损伤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到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主体,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本研究抽取的100例宫颈癌Ⅲ期以下(不包括Ⅲ期)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鳞癌87例(87%),腺癌13例(13%);高分化24例(24%),中分化45例(45%),低分化31例(31%)。结论:宫颈癌患者预后水平与肿块大小、肿瘤病理类型、脉管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宫颈癌 病理分析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总结宫颈组织的致病情况。方法随机选取98例宫颈活检组织行病理诊断分析。结果98例宫颈活检组织诊断结果为慢性宫颈炎71例,占72.4%;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22例,占18.4%;宫颈癌5例,占5.1%。结论主动做好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分析工作,对宫颈癌的发生做好积极防控。

  • 标签: 宫颈活检 病理诊断 宫颈癌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9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病理类型。方法分析79例50岁以上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行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50岁以上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理诊断分别是功能性子宫内膜、功能失调性内膜和恶性肿瘤。结论炎症是绝经后阴道出血主要病因。

  • 标签: 绝经后阴道出血 病理 子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2ST)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该类肿瘤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临床病理研究资料。方法对发生于2013年3月的4例G2ST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查,结合文献讨论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4例均为成人,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36-44岁,临床首发症状同为腹痛,包块,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梗阻,临床诊断,胃肠道肿块,性质待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病变位于粘膜下及息肉样突向肠腔,肿瘤组织主要由长梭形细胞和上皮样圆形成多角形细胞组成,瘤细胞界限不清,核杆状或呈梭形,排列呈束状,编织样或漩涡状,其中一例为混合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CD117阳性,CD34阳性,KI-67均有表达,S100均有不同程度表达,CK阳性,VIMENTIN阳性,Desmin阳性表达1例,SMA阳性表达1例,其阳性程度从+~~~++不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几乎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表达KI-67和PCNA,高危险性的阳性表达强,这说明GIST的治疗和预后除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外还与KI-67.PCNA.CD117.CD34在肿瘤中的表达程度有关,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治疗 预后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86-02
  • 简介:【摘 要】:目的 评价在对胃癌诊断中胃镜病理活检临床价值。方法 选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 5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术前胃镜活检、术中手术病理诊断,评价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准确性。结果 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率为 83.33%,确诊率显著低于手术病理确诊率( P< 0.05) ;胃镜病理活检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检出率与手术病理检查相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