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随着医疗的不断发展,在疾病治疗方面,对于血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保证地区血库血液储备量充足,还要保证血液的检验合格。本文以某地区近几年以来血液捐献者的血液检测结果为基础,对其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找到其中所隐藏的主要问题。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检测不合格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应用分层管理对管理质量和器械清洗灭菌合格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31名消毒供应室管理人员为观察对象,器械600件。遵循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名,器械300件。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接受分层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应用分层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管理质量,提高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分层管理 消毒供应室 管理质量 器械清洗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广西玉林地区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方法对广西玉林地区1001例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玉林地区高龄孕妇1001例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检查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63例,异常率为 6.29%,其中数目异常26例,占异常核型41.27%;结构异常22例,占异常核型34.92%;嵌合体9例,占异常核型14.29%;染色体多态6例,占异常核型9.52%;且随年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比率增加,按孕妇年龄35-39岁、≥40岁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比较,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上升。结论 高龄孕妇导致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机率增加,并且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率逐渐增高,对高龄孕妇进行优生遗传咨询,行细胞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是减少染色体异常儿出生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 标签: 高龄孕妇 胎儿染色体核型 羊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情况与原因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756088张静脉采血标本为研究对象,该标本主要包括临床检验标本、生化标本、门诊、急诊标本、免疫标本、微生物标本。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对比动态监测培训前、后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率。结果:静脉才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由于抗凝标本不凝集、采血量不足或过多、采血操作不规范、送检不及时;动态监测培训后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动态监测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检验质量控制 静脉采血标本 不合格情况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站血液成分制备中存在的不合格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同时对其原因展开分析,进一步得出预防对策。方法:统计该区中心血站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的血液成分制备和血液报废情况方面的相关数据资料,对血液不合格的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预防对策。结果: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血液成分制备合格的13056U,不合格的报废血液有31.6U,几率是0.51%。冷沉淀主要是蛋白析出,占比为69.26%,红细胞主要是渗漏,占比为35.28%,血浆主要是脂血,占比91.92%。结论:脂血、色泽异常和渗漏等是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可通过增强献血者体检、血液冷链管理、征询及献血前指导和离心监测等措施控制血液报废情况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第二届全国检验技能竞赛项目革兰染色高职组选手总体操作规范,发挥稳定。个别参赛队估计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操作不规范。以下从评分标准的11个项目进行总结,通过总结使各位参赛队指导老师明确选手的扣分点,以此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 标签: 革兰染色 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检测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对自然流产的女性进行样本收集,收集本院2020年7月-2022年9月期间的样本共计768例,对胚胎绒毛组织实施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胚胎染色体异常共计336例,异常率为43.75%,数目异常占比63.39%,染色体结构异常占比36.61%;大于35岁的孕妇染色体异常率更高,其中孕妇自然流产孕周在12周以内更易出现流产情况(P<0.05),流产次数与胚胎染色体异常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实施自然流产胚胎检测,能够为临床病因分析提供重要指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自然流产 胚胎染色体异常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金安O荧光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用于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20例为检查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样本,分别应用金安O荧光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进行细菌学检验。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金安O荧光染色法阳性率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金安O荧光染色法在诊断结核病相比于抗酸染色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联合应用将提高准确率。

  • 标签: 金安O荧光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结核病 细菌学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蓝域染色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确定蓝域染色剂的有效稀释浓度和细菌内毒素限值。结果:蓝域染色剂在稀释16倍后对细菌内毒素实验无干扰作用,其细菌内毒素限值符合规定。结论:该产品可以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 标签: 细菌内毒素 干扰试验 鲎试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液不合格的临床检查原因及对策。同时,对非标准医院100份体液样本的采集方法进行了分析。 分析未能通过测试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关对策,导致体液不符合100标准,不正确的血液采样占总数的最高值。26.0%(26/100),其次是出血,凝血,混浊。后期检查,采血位置不当。对于每种类型的体液标准棒,引起不合适的测试的相关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临床实践中,有必要提高测试结果和质量,以提高标准棒的不合适率。

  • 标签: 体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血液标本100份作为本次研究样本,100份血样标本均来自我院进行各项血检查的患者,对100份血液进行分析,将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分类,对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对100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其中存在不合格的血样标本有46份,分别有以下原因采血量不准确、溶血、脂浊、凝血、标签错误、采血位置不当、延时送检;以采血量不准确最为常见,其次为脂浊、溶血、凝血、采血位置不当、标签错误、延时送检。结论临床上各种血液标本从抽血直至检验的过程中,多种因素均会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其中不合格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采血量不准确,通过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优化采血以及送检各个流程,可有效的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不合格临床血液 常规检验 标本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我院2020年7月-2021年8月收集的800份体液标本,进行检验,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对800份体液标本进行检验后发现,尿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即21.62%,其次是阴道分泌物标本即20.80%、前列腺液标本即12.94%、精液标本即12.73%,胸腹水及羊水标本占比较少,分别为8.89%,9.23%;研究分析发现,标本污染是常见的不合格原因,其次是送检不及时,而机器故障影响较小。结论:通过对体液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后,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使得标本检验合格率得以提升。

  • 标签: 临床检验 体液标本 不合格标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医学检验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782例住院患者不同类型标本的临床检验分析结果,标本数量共计1000份(部分患者提供有不止一种类型标本)。其中,血液标本693份,尿液标本307份。对上述标本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导致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药物因素干扰、送检时间不合理、检验环境中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合理几个层面。结论:临床医学标本检验工作的影响因素众多,提高医学检验标本的合格率需要检验科及临床科室完善标本采集、运送及检验体制,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等方面入手,改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不合格标本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