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伴随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一浪高过一浪的技术革新,国内互联网行业在不断与传统行业相互摩擦、碰撞、融合、发酵的过程中,带来了许多业态上的重大变革.但另一方面,市场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也逐渐回归理性,我们能够看到互联网并不是全能的,也要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寻找自身的定位,并且需要一系列匹配的政策环境与监管机制的形成.

  • 标签: 医疗机构 互联网 技术革新 监管机制 行业
  • 简介:管理学理论认为,管理、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三鼎足。本文提出在医院管理领域,同样存在一个三鼎足,即管理、技术和服务。管理是医院建设发展的轴心,技术和服务是医院建设发展的两个轮子,三者共同构成了医院建设发展的核心驱动。笔者分析了管理、技术、服务在医院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以丰富的实际案例剖析了管理创新在医院建设发展中的轴心作用,阐述了以技术创新强化医院内在修炼的实现路径,解读了通过服务创新实现医院建设发展外在呈现的形式方法。

  • 标签: 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服务创新 管理思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以及ODI指数。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选择50例患者均采取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半年脊椎前凸恢复情况以及腰腿疼改善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度明显得到改善,而且术后患者JOA评分与术前相比较低,ODI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疼痛感显著降低,组内对比结果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ODI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是各项诊疗活动开展的必然前提和技术基础。因此,在各大医疗机构中的各个科室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因此,如何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合规的管理是每个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键环节。针对于此,本文探讨了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提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 标签: 医疗机构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体系
  • 简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优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准入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不再提交验资证明.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时限由45日压缩至30日.未来将逐步实现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数由投资主体自主决定.《通知》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施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网上办理.全面清理各类审批材料和证明事项.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执业的临床医师,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可申请同一类别至多3个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

  • 标签: 营利性医疗机构 投资主体 床位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生服务工作 执业登记
  • 简介:在将医疗技术引入医疗机构的过程中,医疗机构的决策层常需要进行快速决策,传统的卫生技术评估(HTA)作为用于指导卫生决策的重要工具可以取代经验模式,但对于需要快速决策但资源有限的医疗机构而言,开展传统的HTA存在诸多困难,因此,亟需一种针对医疗机构层面的HTA方法。Mini-卫生技术评估(Mini-HTA)是应用循证医学和传统卫生技术评估原理和方法,基于医疗机构实际需求,对卫生技术做出全面系统评价,为医疗机构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文章介绍国内外Mini-HTA开展情况,对于医疗机构Mini-HTA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探索,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一种适宜的卫生技术评估方法,为医疗机构决策和技术实施提供科学的循证决策依据。

  • 标签: Mini-卫生技术评估 医疗机构 循证卫生决策
  • 简介:摘要口腔医学技术近些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的重视是息息相关的。我国各个医学院校致力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采取了新型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任务驱动翻转课堂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旨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 标签: 任务驱动翻转 口腔医学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1.1~2018.1.1期间的xxx医疗机构的2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随机选取2016.1.1~2017.1.1期间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7.1.1~2018.1.1期间的10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中行常规医疗,试验组加行中医适宜技术,比较、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费用、治疗时间和服务态度等医疗服务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9.00%)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9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可行性较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可考虑在临床管理中合理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中医适宜技术 可行性 分析
  • 简介:DRGs是国家医疗服务体制改革中引进的重要付费方式和管理手段,基于DRGs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目前缺乏在中医能力方面的评价指标;此外,“DRGs组数”和“低风险死亡率”对评价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和医疗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尝试构建“核心DRGs组数”“诊疗广度指数”“中医治疗指数”“中药饮片使用指数”“医院感染指数”“并发症发生指数”“非计划二次手术指数”指标,对基于DRGs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通过对某医院两病区同一DRGs病组的数据分析和思考,阐明了监测和更新DRGs分组器的必要性以及正确选择和编码主要诊断的重要性;此外,还指出了使用DRGs指标进行绩效评价管理时应采用合适的统计单元。

  • 标签: DRGS 绩效评价 评价指标 医疗服务 中医
  • 简介:目的了解就诊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情况及支持程度,分析影响患者选择分级诊疗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医疗机构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结合统计学方法建模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选择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主要考虑其方便快捷就医、服务价格和医保报销等优势,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机构认同感是吸引患者选择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基层卫生机构有所欠缺之处;患者的分级诊疗认知和影响因素评价发现,有64.6%的患者表示愿意选择分级诊疗,但大多数(77.6%)的患者对分级诊疗工作尚不熟悉,且支持程度并不高,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提示,医疗服务机构应"-3从方便快捷就医、完善医疗质量和价格、提高服务能力和完善医保报销比例等方面继续改善。结论建议加大对分级诊疗的宣传,增强患者了解和支持程度;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且加强社区与医院的分工协作,完善分级诊疗的配套制度,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 标签: 分级诊疗 患者认知 影响因素
  • 简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困境为绩效工资总量不高且结构失衡、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基层卫生机构院长绩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乏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点的绩效管理培训课程。建议给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自主权,增加绩效工资总量,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院长职业化,并重视绩效管理知识培训;设计出一套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点的绩效管理课程。

  • 标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绩效管理 院长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