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型乳头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分泌物进行HPV检测。其中病理组织学证实慢性宫颈炎的有36例,CINI级的有18例,CINII级的有12例,CINIII级的有6例。回顾性分析病理组织学检测证实的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感染情况。结果:总体HPV感染率为47.50%(285/600),HR-HPV感染率为16.67%(16.67%(100/600);各型HPV感染类型主要为HPV16、52、58、31等。结论: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随着CIN病变的加重,HR-HPV感染率也明显升高,HR-HPV多重感染可造成宫颈病变进展。HR-HPV检测对女性病变筛查与诊断有着较高的价值。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皮肤性病病人当中出现乳头病毒感染型别情况。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60例出现皮肤性病的病人,对所有病人进行人乳头病毒分型检测,之后根据病人的皮肤性病类型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种类的人乳头病毒其阳性率。结果:通过对收治的60例病人的标本进行检测后出现乳头病人的阳性数量为45例,阳性率为75.00%,其阳性病人当中包括单一型30例,所占比例为66.67%;而两种以及两种以上所占的比例为33.33%;对这45例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后发现,有高危型数量为21例,占比为46.67%;低危型数量为24例,占比为53.33%;在这些标本当中分型中有尖锐湿疣、冠状沟珍珠疹以及假性湿疣,其中最多的为尖锐湿疣标本。结论:患有皮肤性病的病人如果出现了乳头病毒感染时,应做好相关检测,并做好细划分析,进而提供更好的治疗依据。

  • 标签: 皮肤性病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型别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察评估保妇康栓辅助干预施行在慢性宫颈炎伴乳头病毒感染患者中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抽选在院内施行慢性宫颈炎伴乳头病毒感染治疗措施的84位对象进行探察,时间选定范畴:2020年(1月12日)-2022年(1月04日),以单双数原则将所选人员分于两个组别内并分别予以差异性干预措施。前者(单数,对照组)人数数值在42位,采用常规干预方案。后者(双数,观察组)人数数值同前者,采用常规联合保妇康栓辅助干预方案。分析探察两组人员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开展评估比照。结果:常规干预或联合保妇康栓辅助干预下,相较于对照组数据,观察组总有效率数值存在显著性提高(P<0.05)。不同干预方案采取后,两组择选对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照未见较大区别(P>0.05)。结论:保妇康栓辅助干预应用于慢性宫颈炎伴乳头病毒感染患者治疗中对其临床疗效提升存在积极影响,施行价值较高。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保妇康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在慢性宫颈炎合并乳头病毒感染(HP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宫颈炎合并乳头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重组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栓治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及免疫功能(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试验组治愈率、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HPV感染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清除HPV病毒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保妇康栓 慢性宫颈炎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持续的高风险乳头病毒(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和进展的决定性因素。避免高风险HPV的持续感染有望接近消除宫颈癌。然而,通过普及HPV疫苗以接近消除宫颈癌这一策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涉及HPV疫苗的供应、预防侵袭性宫颈癌的效率、接种人群的选择及不同人群的接种方案等。为达到接近消除宫颈癌的目标,在推广HPV疫苗接种(一级预防)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持续重视癌前病变的筛查(二级预防)。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肿瘤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乳头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经高频电刀治疗后至少4w无疣体复发但HPV仍为阳性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光动力治疗,每周一次,治疗4w,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观察4w,比较两组HPV转阴率及HPV载量下降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HPV转阴率分别为42.5%和17.5%;两组治疗、观察4w后,无疣体发作、HPV仍为阳性者HPV载量下降值分别(4.2±0.5)×10^3和(2.5-0.1)×10^2,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可显著降低尖锐湿疣乳头病毒载量.

  • 标签: 光动力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载量
  • 简介:摘要本文概述了病毒感染动力学的研究背景和主要进展。首先阐述了病毒动力学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然后介绍了病毒的基本特征,并简要描述了病毒感染过程以及传播途径;最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病毒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病毒动力学 病毒特征 病毒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检测、EB病毒感染疾病的关联性,为疾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期间的200例EBV受检者,取静脉血进行EB病毒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检查采用进行,分析EBV 抗体阳性患者感染情况。结果:200例受检者中,EBV 抗体阳性血清患者140例(70.00%)。1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占较大比例,未成年患者占较大比例,P

  • 标签: EB 病毒 病毒感染 性别情况 发病情况年龄情况
  • 简介:摘要:诺如病毒感染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呕吐,可伴发热头痛等。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与人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预防诺如病毒感染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本文通过对某高校一起诺如病毒疫情爆发情况调查,进一步探讨高校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控措施,为高校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提供帮助。

  • 标签: 诺如病毒 临床表现及特点 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防控举措
  • 简介:目的评价乳头病毒(HPV)16、18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HPV16及HPV18,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HPV16、18检测阳性234例,其中宫颈上皮内变(CIN)Ⅰ23例,CINⅡ/18例,CINⅢ26例,宫颈癌12例,以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HPV16、18检测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2%、73.2%、5.2%、97.5%。TCT检查CINⅡ、CINⅢ患者,以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79.0%、80.3%、10.3%、96.8%。以低度上皮内病变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68.7%、91.6%、12.3%、98.7%;以高度上皮内病变为分界点,其数值分别是40.5%、97.5%、31.5%、96.5%。HPV16、18检测联合TCT检查CINⅡ、CINⅢ的数值分别是95.6%、65.2%、5.0%、97.5%。结论HPV16、18检测联合TCT筛查宫颈癌及CIN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但特异度未提高。

  • 标签: 活组织检查 阴道镜检查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泻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取86份粪便标本。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等应用胶体金法进行检验,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感染腹泻儿童的临床资料有无差异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三种病毒感染率,各年龄段病毒病原体分布情况等。结果三种病毒感染腹泻儿童在性别、年龄以及居住地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病毒病原体、患儿年龄段分布等方面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腹泻儿童中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毒类型,肠道腺病毒居次席,且病毒感染类型和患儿的性别、年龄等无显著联系,与患儿年龄段、病毒病原体分布存在一定关系。

  • 标签: 腹泻 儿童 病毒检验 粪便 病毒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感染诺如病毒之后的临床特征,从而为缩短诊断的周期、为患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效降低临床上的误诊率提供相关的参考。

  • 标签: 诺如病毒 感染特征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