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水平不断提升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的身心往往处在亚健康状态,长期的烦躁不安、担心、持续紧张的心理状态为诱发人们失眠的主导因素。失眠患者白天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而夜间则表现为心烦多梦、早睡易醒,若长期不给予干预,患者将消耗大量阴血,更加重患者的失眠症状。对此本文分别就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黄连温胆汤、龙胆泻肝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进展做一综述,内容如下:

  • 标签: 中药汤剂 失眠 进展 病因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采取中药治疗的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常规组(n=40,使用传统中药治疗)和研究组(n=40,使用免煎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浅析其优、劣势。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在治疗效果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在使用时更加方便 、质量更有保障且更易于管理,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煎中药配方颗粒 传统中药汤剂 临床疗效 劣势
  • 简介:摘要:湿疹是一种慢性痛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一种在临床上最为普遍的慢性痛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属于“浸淫疮”,“湿疮”,“湿毒疮”,“血风疮”等一类,而在西方,湿疹又与“绣球风”,“奶癣”,“旋耳疮”,“四弯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年来,我国湿疹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方医学学者将其归咎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失调,故目前对其的治疗多使用抗组织胺药或激素等,虽可在某种意义上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存在副作用大、容易复发等问题,很难根治。传统医学将其归结为饮食不当、痰浊瘀血、六淫外感、气血亏虚、毒邪侵袭等,因其病机和病人的体质差异,故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分型。现代中医药防治湿疹具有较长的历史,临床上有针刺、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等几种疗法,因副作用小,疗效好,被众多医师公认。该文就针灸结合中医“汤奇”疗法在湿疹方面的应用作一概述,以期为以后的湿疹病人的诊治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针刺 中药汤剂 湿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案例分析穴位按摩治疗方法结合中药方剂医治妇女产后缺乳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我单位2020年3月到 2021年3月期间,前来就诊的的86名产后缺乳病人,将所有人员根据就诊的时间顺序设为对照组43人和参考组43人。其中对照组病人实施日常规范催乳方法开展催乳;参考组病人实施以穴位按摩治疗方法结合中药方剂方案开展催乳。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血清泌乳素(PRL)的分泌水平。结果:两组病人在经过治疗后,参考组病人治疗效果的有效率有效好于对照组病人。在实施治疗之前,对比两组病人在治疗前的血清PRL分泌水平,在实施治疗之后,参考组病人血清PRL分泌水平大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开展药学干预对于预防中药应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在中药治疗期间进行药学干预。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为1.11%,对照组为8.89%,P<0.05;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5.56%,P<0.05。结论:通过开展药学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中药应用合理性及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中药汤剂 药学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价值。方法:选入本院于2020年1月起始,至2023年5月内,在门诊进行中药干预的患者5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均分形式,27:27纳入研究组以及对照组中。统计对照组具体不良状态,对症干预;研究组进行药学干预研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81%<对照组40.74%;两组致不良反应形成因素分析,对照组用量大以及治疗时间久占比较高,P<0.05。结论:中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和用药剂量大以及治疗周期久有关,通过药学干预的积极指导,可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中药汤剂 不良反应 药学干预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并开展药学干预。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例口服中药治疗的患者开展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中16例仍接受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加强药学干预。评估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监测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用药中加强药学干预可提升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不良反应 中药汤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对比。方法:随机选取90例在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进行就诊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颗粒剂组(30例)和汤剂组(30例),三组患者均需通过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此外,颗粒组患者还需服用白虎加人参颗粒剂进行治疗,汤剂组患者还需服用白虎加人参汤汤剂进行治疗。比较三组中医症状积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汤剂组的对中医症状的改善效果强于颗粒剂组,颗粒剂组强于对照组(P<0.05);汤剂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颗粒剂组,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减低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汤剂治疗更优于颗粒剂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 传统中药汤剂 2型糖尿病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中药灌肠医治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效果。 方法 在 2019.4-2020.1期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人群中选出 2组 (共 84例 )进行实验研究,在对照组内施行常规护理及常规治疗,中医组用中药灌肠医治,并给予优质护理。然后分析 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 结果 中医组治疗效果、并发症预防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且治疗期间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还能显著提升患者治疗舒适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汤剂灌肠 护理体会 效果
  • 简介: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肺部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肺部结节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联合抗生素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汤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肺部结节;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药煎剂的煎煮方法与中药有效成分溶出度的密切关系。对于中药煎剂而言,影响中药有效成分溶出度的主要因素有设备、水质、水量、浸泡时间、煎煮火候、煎煮时间、煎煮方法等。经改良煎煮条件达到和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使传统草药的有效成分完全溶解,提高了药物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中药汤剂,煎剂,有效成分溶出度,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效果展开探究与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以中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则进行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累及器官、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基本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服用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来说,一般都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进行积极的药学干预,主要作用就是确保药物使用规范,提升用药的安全性,避免发生多方面的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实践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汤剂 不良反应 药学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中药结合子午流注针灸法在治疗失眠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13年3月~2015年9月接受治疗的252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药结合子午流注针灸法在治疗失眠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PSQI评分及睡眠质量均有所好转,但实验组患者睡眠率提高率及PSQI量表评分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 标签: 中药汤剂 子午流注针灸法 失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