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医疗模式的发展和变革的今天,临床医学教育已经陷入了空前困境,传统床边式与师徒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标准化,也无法保证质量。对于医学教学来说,模拟教学方法的意义和价值逐渐凸显出来。该文将针对目前麻醉教育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对现代医学模拟教学进行综述,以模拟教学的实践为依托进行麻醉的模拟教学应用分析。

  • 标签: 医学教育 模拟教学方法 麻醉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症外科创伤患者麻醉方法和药物的选择。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63例重症外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并分析临床效果。结果63例重症外科创伤患者,死亡4例,其中术中死亡2例(3.2%),休克严重并行手术即死亡2例(3.2%),死亡均与麻醉无关,其余59例患者(95.6%)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重症外科创伤患者的病情选择麻醉方案与药物,能够为手术提供最佳条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保证患者的存活率与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外科创伤患者 麻醉方法 处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静脉麻醉药药代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对这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研究,对改进给药方法、提高药物作用和加速术后恢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麻醉麻醉药及其辅助用药的治疗个体化差异备受关注。目前,更多的研究在于阐明麻醉药物与转运蛋白、作用靶点和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并发现麻醉药物的药效及药动与相关基因多态性存在密切联系,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麻醉用药使其安全平稳的度过手术期。

  • 标签: 麻醉药物 药物基因组学 基因多态性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行为流行和健康教育上海医科大学健康教育教研室阮忠,黄敬亨行为流行(BehavioralEpidemiology)是近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流行学分支。198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詹姆斯·迈森(JamesO.Masom)和肯尼斯·鲍威尔(Ken-ne...

  • 标签: 流行学 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影响健康 青少年吸烟 行为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临床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婴儿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婴儿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麻醉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72.50%,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治疗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治疗组患者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方法在婴儿麻醉临床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麻醉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喉罩麻醉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婴儿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胺碘酮在手术麻醉中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的30例患者,均为手术中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症状,以此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期的30例非麻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症状时,给予胺碘酮150mg在15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后以100~150mg缓慢静脉滴注(1~1.5mg/min)。根据病情维持静脉滴注。观察30例患者的症状、心率、血压、QT间期、P-R间期的变化等,与对照组30例非麻醉患者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显效19例次,有效8例次,无效3例次;对照组显效16例次,有效6例次,无效8例次。两组疗效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QT间期复律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滴注胺碘酮在手术麻醉中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较为安全,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胺碘酮 麻醉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小儿麻醉中实施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麻醉具体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在 2018年 3月底到 2019年 3月底在我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 74名小儿患者,随机抽签组成 37名 A组和 37名 B组。 A组患儿安排气管插管麻醉, B组患儿安排喉罩麻醉,对比 AB两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结果 A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显著长于 B组患儿( P< 0.05)。结论 在小儿麻醉中,相比于气管插管麻醉,实施喉罩麻醉能够有效降缩短患儿的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更适合应用于小儿麻醉当中。

  • 标签: 小儿麻醉 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于我院实施手术的2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情况及术后呼吸、意识、疼痛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但切皮时、术中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躁动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而出现疼痛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好。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血液动力学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于我院实施手术的2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情况及术后呼吸、意识、疼痛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但切皮时、术中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躁动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而出现疼痛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好。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血液动力学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科。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健康行为、健康传播教育、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是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基础学科,也是护士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护理健康教育学 相关学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