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垂直进针法与传统桡动脉采血法的临床效果,找出一种更好的桡动脉采血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收集80例需检测血气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垂直进针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皮下淤血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4.59、5.03,P﹤0.05)。结论垂直进针法桡动脉采血成功例高。

  • 标签: 桡动脉 穿刺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对静脉穿刺的疼痛产生内外因素的分析,提出增大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方法,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的目的,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穿刺 进针角度 减轻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试敏皮内注射的最佳方法。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15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和横式大角度皮内注射法,对注射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横式大角度进针皮内注射法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疼痛程度却明显低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横式大角度皮内注射法不仅能提高注射成功率,还能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

  • 标签: 皮内注射 进针角度 成功率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捏进针法是否能在皮下注射中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方法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实验组在注射前先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上臂三角肌两面侧的皮肤与肌肉、肌腱提捏起,在重复提捏动作的过程中快速进针,进行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法进行注射。使用采用词语评定量表法在每次皮下推注药液后即刻由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注射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采用提捏进针对患者的疼痛刺激较小,在不同年龄、性别、剂量、剂型及注射部位均不影响该手法减轻注射疼痛的效果;结论运用提捏进针法能减轻因注射引发的疼痛。

  • 标签: 提捏进针法皮下注射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穿刺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技术,采用不同角度进针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疼痛,减少血管损伤,最大限度保护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血流速度,缩短采血时间,减轻献血者疼痛,保留献血者,建立低危献血者队伍,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血站 静脉穿刺 进针角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负压穿刺法和通液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以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对在综合科住院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给予负压进针和通液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结果负压进针和通液法比一般穿刺方法的成功率高。结论负压进针和通液法在小儿留置针中应用时,对患儿造成的痛苦小,提高静脉留置的穿刺成功率。

  • 标签: 负压进针 通液法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输液加药两种不同进针方法对药物溶解和胶塞碎屑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输液加药密封瓶粉剂1800瓶,随机分成两组,传统法890瓶,采用以针梗与瓶塞呈垂直进针,针梗进瓶内2/3法,向瓶底方向注入液体。改进法910瓶,采用针梗与瓶塞呈70-80度角进针1/3,针尖斜面向下,向瓶侧壁朝下方向注入液体,在同等条件下两种方法操作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和发生胶塞碎屑的比率。结果改进法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明显比传统法所需时间短,发生胶塞碎屑的比率低。结论改进法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短,发生胶塞碎屑的比率低。

  • 标签: 静脉输液加药 胶塞碎屑 药物溶解
  • 简介:摘要南昌市西湖区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提高社区和吸毒者对针具交换工作的认识,通过招募和培训同伴宣传员实施针具交换,创新性地建立激励机制、现场点验、电话查实和下线目标人群艾滋病病毒检测制度,积极稳妥地管理针具交换工作,使这项工作在一年内成效显著,达到了一定的覆盖规模,得到了所在社区的理解和支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反向进针法在癌症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癌症患者18例,输液600人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反向进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进针法。结果观察组平均所用时间3.7min,对照组平均所用时间5.6min。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93.00%,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70.27%。观察组液体外渗占3.00%,对照组液体外渗占15.00%。结论反向进针法患者痛苦小、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癌症 反向进针法 输液
  • 简介:摘要应用改良后留置针进针方法在老中青护士中推广,使护士能够在院前和院内急救中,能快、稳、准、及时地给患者建立起有效静脉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留置针 操作流程 改良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进针方法对皮下注射速碧林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行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研究对象,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斜刺进针方法进行速碧林的皮下注射,试验组患者采用垂直进针方法进行速碧林的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进针方法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19%,试验组患者为7.14%,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轻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患者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度疼痛的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心血管内科需要行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采用垂直进针方法能够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该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斜刺注射法 垂直注射法 速碧林 疼痛程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