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切除患者心理负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乳腺切除的乳腺癌患者58例,将其依据分组法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心理干预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其SAS、SDS评分皆明显要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乳腺切除患者加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缓解其心理负担,提高面对生活的积极性。

  • 标签: 心理干预 乳腺切除 心理负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癌症化疗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接受癌症化疗病人108例,利用抽签将其平分为两组,每组54例,1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2组为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病人SAS评分、SDS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依次为98.15%和87.0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降低了癌症化疗病人的负面情绪,病人满意度较高,可在各大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癌症化疗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访视与心理诱导对患者术前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患者118例,采用随机划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模式与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心理诱导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护理后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值均正常,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患者护理中给予术前访视、心理诱导等护理干预方法,对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应激反应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诱导 术前访视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心理状况(SCL-90评分)情况。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抑郁、躯体化、敌对性、强迫症状、精神病性、焦虑及恐怖等心理问题,实验组的SCL-90评分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的SAS及SDS评分虽略有差别,但差异不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使患者的消极情绪得到显著缓解,对整体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100例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收取时间在2015年5月10日直至2016年6月11日,并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焦虑评分(55.01±1.29)分和抑郁评分(56.10±1.45)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心理干预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 心理健康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男性乳腺增生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患者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36例男性乳腺增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1天和干预后1周应用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CES-D)和自尊量表(SES)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改善,SAS、CES-D、SES得分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对男性乳腺增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进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男性乳腺增生手术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70例小儿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35,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理状况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依从率74.29%,P<0.05。结论小儿白血病患儿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依从性,调整消极情绪。

  • 标签: 小儿白血病 心理护理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高龄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接诊的高龄产妇中随机选择50例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各25例。结果观察组产妇焦虑评分、顺产率、第二产程时间较之对照组所得效果均更为优异(P<0.05)。结论高龄产妇分娩期较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产妇的心理负担,缩短产程,提高顺产几率,故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龄产妇 分娩期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重症患者经针对性治疗结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后,病情好转,达到稳定状态,患者满意度达到97.2%(70/72)。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或改善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问题,提高重症治疗效果,使患者自理及交流能力有所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员工有效心理教育方式,提升员工素质,促进体检工作的开展。方法通过沐川县人民医院体检科建科4年来摸索总结经验,利用心理教育的理念为工具,大胆探索分析。结果员工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心理素质明显改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加强。结论如何使教育事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人才,传统的观念是灵魂工程师们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结合学校学生课堂教育、单位职工继续教育、军队军人继续教育等共同完成教育百年大计,对中国国民整体素质的快速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员工心理教育 素质教育 赏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谵妄的心理护理。方法抽选48例老年谵妄患者,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并观察分析临床效果。结果48例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其中46例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日常生活基本维持或恢复正常,没有出现伤人和自伤行为,没有出现离家出走和迷路情况,能够进行简短的语言交流,2例患者情况有所缓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能够促进老年谵妄患者身体及心理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 谵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标性心理护理在对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影响和作用。方法选取本院9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目标性心理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为(109.24±16.23),治疗依从性为44/48(91.67%),对照组患者的SCL-90评分(145.41±23.14),治疗依从性为37/48(70.0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对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采取目标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紧张心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鼓膜穿孔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养老护理人员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文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随机抽取150所养老院至少工作半年405名养老护理人员,运用心理资本量表(PCQ-2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实施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达到91.0%。结果通过分析,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以及乐观得分分别为(3.73±0.52)分,(3.65±9.58)分,(3.53±0.62)分及(3.70±0.34)分,所得分值均比中点数值高,同时各个维度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心理资本与SCL-90的各个因子之间呈负相关,而社会支持与SCL-90的一些因子表现为负相关(P<0.05)。心理资本SCL-90因子具有明显的预测效果。结论心理资本与养老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然而社会支持与养老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未见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养老护理 心理资本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诊治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应激改善效果以及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应激程度均比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没有统计意义;而且观察组的心理应激状况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

  • 标签: 急诊科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应激 治疗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RICU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均为2015年3月12日-2016年3月12日期间在我院RICU进行治疗的患者,共74例。通过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相较于护理前以及护理后的常规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护理下,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RICU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RICU 护理满意度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情绪及寻求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方法对广州某医科大学3144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健康课,课程前后选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量表(ATSPPH)、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S)进行测评,并采用心理健康课程调查表进行课程满意度及效果评价。结果面对心理困惑时,75.72%大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只有3.39%会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70%以上大学生能从课程中获取心理学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并逐步促进自我人格完善;课程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出现频率从29.06%上升到3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4,P〈0.01),而消极情绪的出现频率无显著性差异(t=0.57,P=0.572〉0.05);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态度的总分及各维度因子分均显著提高(t值分别为-22.45、-23.44、-7.12、-7.24、-19.96,P均〈0.01)。结论心理健康课程可增加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并改善其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

  • 标签: 心理健康课程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泌尿外科膀胱肿瘤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正常治疗未行特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对再次术后治疗的信心,正确对待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 标签: 心理干预 术后复发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的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对60例新住院患儿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和操作,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在入院后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入院第三天观察患儿对环境的适应和对操作的配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适应率和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实验组患儿一开始都很紧张,实验组经心理护理好转率为83.6%。结论对危重症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紧张心理,可以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医护人员和家长应加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利于更好地治疗和照顾患儿。

  • 标签: 危重症患儿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在对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住院的内科疾病患者88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常规专科护理,而对治疗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加用心理护理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康复速度,对我院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结果心理护理对内科疾病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治疗组当中的患者无论是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还是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得分均要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疾病病因相对比较复杂,治疗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对内科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并加用心理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对减少患者负性心理情绪的出现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内科患者 心理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护理,对社会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妊娠、分娩是女性一生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重要的心理应激源,妊娠、分娩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变化,压力增加最普遍性的心理状态,这种压力状态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有报道显示1-2妊娠高血压与不良情绪关系密切,后者称为独立危险因素,大量循证调查也显示妊娠、分娩女性焦虑与抑郁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在临产前达到高峰。剖宫产是处理难产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因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院严格把握剖宫产术指征,剖宫产产妇多见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滞产等负面临床因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上升,这些都成为产妇负面情绪的应激源。故对剖宫产产妇开展更积极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

  • 标签: 剖宫产 产妇心理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