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凝血功能检验室内质控。方法随机抽取某中心血站的新鲜冰冻血浆,通过对该冰冻血浆进行解冻,之后进行定值、分装以及保存。结果通过凝血质控血浆进行自制,与其他的冻干质控血浆的效果相一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自制凝血质控血浆的研究,可以有效的降低试剂的成本,在凝血检验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质控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在新生儿输血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为指导新生儿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红十字妇幼保健医院、矿务局总医院、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输血治疗的277例新生儿患者病历资料,结果在277例输血新生儿中,新鲜冰冻血浆输注207例,占74.73%。FFP输注患儿常见疾病排序早产儿36.71%、新生儿败血症22.22%、消化道出血4.35%、新生儿肺炎3.86%、新生儿贫血2.42%、新生儿溶血病1.93%。FFP输注的目的主要为补充凝血因子52.66%、免疫支持10.14%、防治DIC9.18%、血浆置换2.90%。FFP输注前后比较,APTT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TT未见显著影响(P>0.05)。结论我市各大医院新生儿FFP不合理输注仍占一定比例,需要临床医生的进一步重视,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与凝血功能检测等实验室指标综合决定,避免盲目输注。

  • 标签: 新生儿 输血 新鲜冰冻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在防治大量输血时凝血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检测A组未输注血浆(10例)、B组血浆与悬浮红细胞比例为11(23例)、C组血浆与悬浮红细胞比例>11(21例)输血前及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作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输血前后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B组和C组输血前后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B组和C组输血后与A组输血后各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大量输血时应根据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应按照一定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防治凝血功能障碍。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患者2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出血倾向明显,均有多种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APTT、PT显著延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和维生素K1后疗效显著,预后良好。结论抗凝血灭鼠剂中毒为获得性维生素K1依赖的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维生素K1治疗有特效。对这类患者应该重视病史采集,并在治疗有效后仍应较长时间维持治疗。

  • 标签: 抗凝血灭鼠剂 中毒 新鲜冰冻血浆 维生素K1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在抢救并发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患者24例,应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进行抢救,比较患者抢救前与抢救后3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Plt计数。结果抢救后明显优于抢救前。结论产后出血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的效果良好,临床上应多加使用。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 血小板 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过程中的时间和制备方法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站参与无偿献血120人份的无偿献血者全血为观察对象,制备FFP,血浆容量为200ml,将其均分为两袋,其中一袋血浆平铺后放在平板速冻机上冷冻20min作为A组,另一袋血浆平铺后-86 C下保存2h,使用凝固法检测FⅧ和Fg。结果:两组冷沉淀中Fib、FV、FIX、FⅧ活性比较显示,A组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B组。在Fibrinogen(Fib)水平方面,A组的平均值为2.3 g/L,而B组为1.8 g/L。在Factor V(FV)、Factor IX(FIX)和Factor VIII(FⅧ)活性方面,A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5 IU/mL、1.2 IU/mL和1.7 IU/mL,而B组分别为1.0 IU/mL、0.8 IU/mL和1.4 IU/mL。结论: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过程中的时间和方法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较短的冷冻时间和采用平板速冻机能够更好地保留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含量。这些结果对于提高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制备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依据。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来优化制备方法并验证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 凝血因子 制备时间 制备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让大众了解血浆置换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方法 通过对血浆置换以及血浆置换原理的阐述,结合血浆置换在临床治疗中的用途以及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大众了解血浆置换的相关医学知识。结果 人们对血浆置换及其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深入了解。结论 血浆置换并不是广大群众印象中那么简单的一种治疗手段,血浆置换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对血浆置换以及血浆置换的相关医学知识进行广泛的科普。

  • 标签: 血浆置换 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尿嘧啶加顺铂(F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放组和放化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6MV-X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66~70Gy,区域淋巴结剂量50~66Gy。放化组放疗第1天开始同时给予氟尿嘧啶550mg/m2,d1~5静滴,每天时间大于6h,顺铂25mg/m2,d1~3静滴,每3周重复1次,连用2~3周期。结果单放组和放化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75%和9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1﹑3﹑5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0%﹑20.0%和10.0%,75.0%﹑55.0%和25.0%,两组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0%﹑25.0%和15.0%,85.0%﹑60.0%和30.0%,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毒副反应增加,但患者能够耐受。

  • 标签: 氟尿嘧啶 顺铂 同步放化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肝衰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和对照组23例(血浆置换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治疗前明显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B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TBIL、ALT、PTA比治疗前明显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B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ALB、TBIL、ALT、PTA治疗后下降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总胆红素下降能达36.95±11.91%,ATL下降达39.36±19.47%,改善PTA,白蛋白稍下降,5.04±4.28%,与血浆置换术比较,可取得相同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术后输少量白蛋白,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安全的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 作者: 郑华伟陈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对于一些软组织肿瘤和一些交界性或肿瘤成分少的上皮性肿瘤在冰冻切片中依靠形态学诊断有时非常困难,免疫组化能有所帮助。但常规免疫组化染色需时较长,不适用于冰冻诊断,我们用的是Enhancedpolymerone-stepstaining(EPOS)法,它是目前国际上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文献报告上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对确定和排除肿瘤有明确的辅助诊断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血浆速冻是采供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方法提前设置温度,缩短速冻时间。结果血液速冻质量得到保障。结论认真操作,加强责任心,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 标签: 血浆 速冻 低温保存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及常规病理结果,评价快速冰冻检查腮腺肿瘤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104例腮腺肿瘤病人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及常规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结果快速冰冻检查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5%、95.6%。结论快速冰冻有助于确定腮腺肿瘤治疗计划,但须结合临床表现及术中发现作出综合评估。

  • 标签: 快速冰冻 腮腺肿瘤The value of frozen section examination in parotid gland tumor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