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冰冻血浆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新鲜冰冻血浆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张子海伊雅霞李德明刘静华宫小欣

鸡西市中心血站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FP)在新生儿输血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为指导新生儿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红十字妇幼保健医院、矿务局总医院、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输血治疗的277例新生儿患者病历资料,结果在277例输血新生儿中,新鲜冰冻血浆输注207例,占74.73%。FFP输注患儿常见疾病排序:早产儿36.71%、新生儿败血症22.22%、消化道出血4.35%、新生儿肺炎3.86%、新生儿贫血2.42%、新生儿溶血病1.93%。FFP输注的目的主要为:补充凝血因子52.66%、免疫支持10.14%、防治DIC9.18%、血浆置换2.90%。FFP输注前后比较,APTT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TT未见显著影响(P>0.05)。结论:我市各大医院新生儿FFP不合理输注仍占一定比例,需要临床医生的进一步重视,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与凝血功能检测等实验室指标综合决定,避免盲目输注。

关键词:新生儿;输血;新鲜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P)是目前临床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血液制品,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由于输注FFP有传播病毒、同种免疫、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因此对其临床适应症应从严掌握,力求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本文对我市三大医院277例输注FFP的新生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在红十字妇幼保健医院、矿务局总医院、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进行输血治疗的住院新生儿277例。

1.2方法鸡西市中心血站设计调查表,各医院配合收集血浆输注信息以及输注血浆前后患儿凝血功能检测(PT、FIB、APTT、TT)的数据,市血站建立数据库,用Excel2003录人数据,SPSS17.0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77例输血治疗的新生儿中,输注红细胞悬液者49例,占17.69%,输注洗涤红细胞者21例,占7.58%,输注FFP者207例,占74.73%。无输注血小板及冷沉淀制品的病例。

3、讨论

血浆是多种血浆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白蛋白,其次是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蛋白质。历史上,血浆曾被广泛用于补充血容量。目前,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制品,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用状况,如用血浆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营养,治疗免疫缺陷,与红细胞搭配使用等等。输注从全血分离未经处理的FFP可以感染大部分经全血传染的病毒,如HIV、HBV、HCV等。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亦不容忽视。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都修订和出版了有关FFP临床使用的指南和手册,明确了FFP的临床适应症主要用于单一或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出血治疗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伴有严重出血的治疗等几种情况。可见FFP的临床适应症是很有限的,不适当地使用FFP,甚至滥用FFP,不仅对患者无益,反而使患者面临输血传染病和输血反应的严重风险。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FFP在各大医院新生儿输血中,占有很大比重,达到了74.73%,远高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率。结合输注FFP新生儿的疾病分布情况以及输注目的的调查可以看出,FFP在红十字妇幼保健医院新生儿的使用上仍然存在一定比例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譬如用于免疫支持治疗(10.14%)以及一些目的不明确(25.12%)的血浆输注,需要临床医生进一步重视,严格把握输注指征,权衡利弊,安全、合理用血。

凝血因子不能通过胎盘从母亲传给胎儿。生理因素导致新生儿凝血因子水平较低,存在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倾向的双重危险。还有一些病理因素如肝病,DIC等造成新生儿凝血因子水平低下而出血。无论是生理原因还是病理原因造成新生儿有出血表现并伴凝血因子水平低下,均应立即给予FFP或凝血因子治疗。本次调查的所有病例均未做凝血因子水平的检测,78例(37.68%)做了凝血功能(PT、FIB、APTT、TT)的检测,其中32例输血前后均做了凝血功能检测且输注前PT、APTT、TT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FIB均值在正常范围内。可见临床医生仍习惯于依据临床表现作为衡量患儿凝血因子水平的指标。从32例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PT、APTT、TT均较输注前有缩短,APTT输血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TT输血前后未见显著影响。由于实验室检测凝血功能的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机体凝血机制也很复杂,所以单独依赖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或以凝血功能低于正常作为FFP输注的标准有其局限性。并不一定PT、APTT、TT延长者就有出血表现。对于新生儿来说,PT、APTT、TT延长多少作为FFP输注的阈值,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是否输注FFP,临床医生在参考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同时,应结合患儿的病情及是否有出血表现综合决定,避免盲目FFP输注。输注FFP后,血浆中含有的凝血因子能否被机体充分利用,达到改善患儿出血状况的目的,在输注后及时复查凝血功能指标,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反映机体血凝状况,评估血浆输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2-43,279-280.

[2]魏延民;王憬惺;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432.

[3]张长虹;周俊;新生儿输血进展与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7):491.

[4]完晓菊;王保龙;血浆制剂的种类及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10期.

[5]陈丽莲;熊小云;张忠菊;曹爱芬;改良输血装置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