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我与工伤保险”征文大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踊跃投稿。许多作品阐述了参加工伤保险的切身体会,对企业、个人所带来的实惠以及工伤保险的重要作用等。为更好的宣传工伤保险政策,提升用人单位参保和工伤预防的自觉性,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我刊将连续选载部分优秀征文,以飨读者。

  • 标签: 工伤保险 和谐 案例 社会保障 人力资源 工伤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医护患互动的多种因素,建立和谐医护患的对策方针。结果采用以上各项对策,医护患之间互动良好,相互帮助,缺一不可。结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 标签: 医护患互动 对策 医院发展
  • 简介:摘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服务对象的拥戴。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医患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医患关系应该是和谐健康的。但是,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并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医疗行业是社会和谐的窗口,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值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医院管理者研究的重大课题。

  • 标签: 沟通 医患关系 和谐 服务
  • 简介:摘要医院文化是医院在自身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和激励着医院各级管理者与员工,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救死扶伤,人道主义”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更是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医患关系影响医院文化的建设,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和人文环境。

  • 标签: 医院文化 服务能力 有效沟通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学习医患沟通技巧。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论只有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才能达到医患沟通的目的,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 标签: 沟通艺术 医患关系 沟通技巧
  • 简介:2月12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这24个字,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

  • 标签: 价值观 中国 精神 《人民日报》 理想信念 中华民族
  • 简介:摘要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不断紧张的医患关系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造成医患关系矛盾加深的负面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本文总结了我院在创建平安医院工作中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成功经验,力求为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思路。

  • 标签: 医院 平安 和谐
  • 简介:目的:探讨孕产妇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为减少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68例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的孕产妇根据访谈提纲进行有主题的个人访谈,运用类属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对于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的原因访谈结果归纳出5个方面。①对自然分娩的恐惧;②对剖宫产的信赖;③信息来源途径的影响;④对自主选择权的渴望;⑤其它。结论:孕产妇对减轻分娩痛苦的需求、对分娩方式认识上的不足以及不够科学的信息来源途径是其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应通过改进围产期服务模式和实施产科适宜技术,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

  • 标签: 孕妇 产妇 剖宫产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近年来,“血荒”一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其实医疗用血量的快速增长和血液采集量的不足,导致采血和用血的矛盾由来已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围绕当前采供血的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献血法 血液采集 对策 采血量 公务员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步伐和社会系统的调整,医患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复杂,目前社会上对于医院片面理解和误解往往会加深医患关系的矛盾,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一个最基层乡镇医院能否做到医疗关系的和谐,能否做到医院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为我国农民人口占有比率是64.3%1,而基层医院服务的也基本上是农民。在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面对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全社会都在寻求一条医患双赢的道路。我所供职的东沟中心卫生院虽然采取了很多方法,甚至在医院各个角落都安装了摄像头,但每年的医疗纠纷仍呈上升趋势,就乡镇卫生院的特点,笔者就当前形势下如何避开或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些探讨和研究。

  • 标签: 医患矛盾化解 和谐
  • 简介:摘要目的中国的医疗问题存在很多冲突,中国的医疗改革也迫在眉睫,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启示,中国大陆的医疗工作要有长足的发展,必须切实推进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使之成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的有效桥梁。

  • 标签: 中外 大陆地区 医务 社会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导儿童烧伤的特点,分析影响儿童烧烫伤的社会因素,探导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6-8月间收住院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致伤的时间、地点、原因、烧伤面积、家长学历、预防措施、急救措施、住院天数、家长经济状况等。结果3岁以下的儿童最易烫伤,大都发生在家里,最常见的烧伤是热液烫伤,多数家庭未能做好看护,在烧伤预防和急救方面,学历较高的家长有较强的预防意识。大于80%的家长能够在儿童烧烫伤之后进行简单的处理,但是能够正确使用冷疗的家长数量不多。结论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和看管,掌握必要的烧烫伤的急救知识,降低烧烫伤给儿童带来的危害。

  • 标签: 儿童 烧伤 社会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社会公众不同人群急救普及培训的效果,探索社会公众急救普及培训的新途径。方法抽取教师、驾驶员、企业管理员工的急救培训效果评价表,比较不同人群间的培训结果。结果三种人群CPR操作考核通过率达91.7%。其中驾驶员通过率最高(95.7%),显著高于教师及企业管理员工,P<0.01;教师通过率最低(89.1%)显著低于其他人员,P<0.01。结论不同人群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应针对人群特点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 标签: 社会公众 急救培训 急救技能普及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市老年人的社会心理需求。方法选择大连市区内8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心理需求与满意度、生活经济状况、自理情况、养老意愿、医疗保健需求等)。结果共回收问卷790份,回收率98.8%。在社会人口学特征方面,接受调查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8.5±7.4)岁。其中男性378人,平均年龄(68.7±6.3)岁;女性412人,平均年龄(70.2±7.9岁)。有独立经济收入者706人,占89.4%;无独立经济收入者84人,占10.6%。有劳动保险、社会保障和公费医疗者702人,占88.9%;自费者86人,占10.9%。在社会心理状态方面,关心国家大事者578人,占73.2%;对目前生活比较满意者602人,占76.2%。在养老意愿方面,要求家庭养老者462人,占58.5%;同意到养老机构者112人,占14.2%。社会心理问题表现为,空巢老年人252人,占31.9%;独居老人88人,占11.1%;感到孤独老人217人,占27.5%;担心身体不好者726人,占91.9%;经济困难者252人,占31.9%;无人照料者33人,占4.2%;医药费用感到高者474人,占60.O%。患高血压者387人,占49.0%;患冠心病者253人,占32.0%。在就诊选择上,有626人到省、市级医院,占79.2%。结论我市已经进人老龄化社会,不同老年群体的社会心理需求不尽相同。因此,政府应考虑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加强老年关怀,完善养老体系建设;加强老年保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加强老年心理疏导,关注老人精神需求。

  • 标签: 大连市 老年人 社会心理需求 养老服务体系 心理疏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案例是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对本班老师、同学长期对自己的不肯定、不认可、不接纳,产生愤恨和挫折感。这次正逢自己的班与别的班比赛篮球,就故意气老师和同学,为对方班喊加油。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数次咨询,求助者已认识到并开始纠正不良认知,逐步放弃和改变不合理或绝对化的信念,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行为不对。达到了心理咨询的预期目标。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不良认知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2014年10月14日消息:联合国埃博拉病毒问题特别代表和埃博拉应急特派团团长班伯里14日说,埃博拉疫情发展远远超过应对举措,国际社会必须紧急、共同应对这一危机。联合国安理会14日就埃博拉疫情举行公开会议。班伯里通过视频向安理会通报情况说,为阻止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做好四件事:识别和跟踪接触过感染者的人、管理病例、安全掩埋、向人们提供保护自身的信息。他说,这些措施要求在实地开展非常复杂的行动,在任何一项上失败,都将会导致遏制疫情的努力全盘失败。

  • 标签: 埃博拉病毒 疫情发展 国际社会 联合国 官员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和躯体化障碍是最常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好发因素。FD患者经常遇到消极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其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可能导致更多的心理障碍,消化不良症状,出现异常就医行为,从而减少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心理社会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内脏感觉和运动,进而影响FD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心理干预可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已被证明是治疗FD的有效。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生理学 应激 心理学 心理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