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全县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为急感防控、查灭螺工作及探索今后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开展全县螺情调查,同时收集2013~2014年螺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枞阳县现有钉螺面积1542.8hm2,分布于8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全县有螺框出现率16.59%,钉螺平均密度为0.776只/0.11m2,未查到阳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江、洲、湖滩,呈片状分布,占总有螺面积98.56%;内陆环境有螺面积较少,钉螺呈点状分布于沟、塘及距居民点附近。2015年全县有螺面积继续下降,仍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枞阳县螺情呈下降趋势,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

  • 标签: 钉螺 调查 枞阳县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尿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尿液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对有尿路感染症状尿液培养出细菌的229例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细菌的耐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路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190株)为主(82.9%),分列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2.6%)、铜绿假单胞菌(7.9%)、肺炎克雷伯菌(4.7%);革兰阳性球菌(39株)以粪肠球(31.7%珈屎肠球菌(46.2%)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性较高,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耐药性较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治疗预防应选用酶抑制剂等耐药性低的药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路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根据湖南省2011~2016年开展的3次垸内钉螺普查,对全省垸内钉螺的流行类型进行描述性分析,了解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降低垸内钉螺面积提供科学对策。方法收集2011年、2014年和2016年湖南省垸内钉螺普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湖南省垸内钉螺面积与环境处数在2011~2014年下降明显,2014~2016年下降趋缓;2016年全省垸内无新发和复发钉螺面积,3次普查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全省现有垸内钉螺流行类型以湖沼型和山丘型为主。结论与2011年和2014年相比,2016年湖南省垸内钉螺面积继续呈下降趋势。全省应继续实施药物灭螺、沟渠硬化和国土平整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减少垸内钉螺面积,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

  • 标签: 湖南省 垸内钉螺 分布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以及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50例患者痰液细菌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38.12±7.38)岁。本次研究,数据录入采用WHONET5.6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结果共收集下呼吸道痰液标本486例,细菌培养阳性结果293例,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是30株(10.23%)和263株(89.76%)。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位于细菌检出率的前两位,呈逐年增长趋势,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年检出率呈递减趋势。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低,多在20.0%以下。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其他药物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菌株。结论通过下呼吸道感染耐药菌的监测,有助于了解耐药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内科 呼吸道感染 细菌
  • 简介:目的了解肠球菌属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谱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3年1—12月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441株肠球菌属细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41株肠球菌属细菌,包括8个菌种,以屎肠球菌为主(占51.02%,225/441),粪肠球菌次之(38.55%、170/441),其余菌种所占比率均〈3%。标本分布以体液为主(46.26%,204/441),其次为尿(32.88%,145/441)、痰(14.06%,62/441)。分离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普通外科(107株,占24.26%),重症医学科(78株,占17.69%)和儿内科(31株,7.03%)。除四环素外,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红霉素、呋南妥因的耐药率均高粪肠球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呋南妥因耐药率均〈30%。除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呋南妥因的耐药率〈20%,屎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不同种肠球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定期监测其细菌变迁和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肠球菌 抗菌药物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与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送检患者标本3424例进行微生物学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对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424例标本中共计检出1309株病原菌,以格兰阴性菌居多(71.2%),其次为格兰阳性菌(20.7%),其他为真菌(8.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曲松类、阿莫西林类100%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5.0%;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52.71%。结论每个医院的病原菌分布特征不同,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也不尽相同,加强对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有助于合理用药指导,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预防耐药菌株的形成,对预防耐药菌的扩散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院内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的鲍曼不动菌进行临床分布探讨及药敏分析。结果314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92.0%);主要分布在呼吸内(51.6%)、ICU(14.6%)及普外科(10.2%);耐药率最低的为亚胺培南(16.5%)、美洛培南(19.5%)及阿米卡星(22.4%)。结论临床应及时根据微生物室监测的耐药菌株变迁及药敏结果来调整抗生素的用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减少或减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和泛耐药株的产生。

  • 标签: 株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Graves’病患者碘-131治疗前后体脂分布特征。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4例患者,治疗前检测患者血清FT3、FT4、TSH、TgAb、TRAb、TPOAb、3小时和24小时摄碘率,行甲状腺静态显像及基础体成分分析测量,治疗后3月再次检测血清FT3、FT4、TSH及人体体成分分析。另纳入18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一次体成分分析。根据患者治疗后甲功状态将其分为无效组、好转组、治愈组及甲减组。结果治疗前患者左上肢、右上肢、躯干、总体脂肪、腹部、臀部、BMI、脂肪指数和腹臀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仅BMI和腹臀比恢复正常,右下肢脂肪含量再次低于正常。治疗后无效组、好转组各部位脂肪含量无变化;治愈组BMI增加,脂肪指数不变;甲减组全身体脂百分比降低,左上肢、躯干、头部、腹区脂肪含量、BMI及腹臀比增加,脂肪指数不变。治疗后患者上半身、躯干和非躯干区域脂肪增长率高于下半身,治疗前后上半身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下半身脂肪含量与正常组无差异;治疗前脂肪含量上/下半身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放射性碘-131治疗后3月,甲亢患者局部脂肪可增加,但总脂肪含量不变。体脂百分比在反映人体脂肪含量构成比方面优于BMI,脂肪指数在反映人体脂肪含量时优于BMI,腹臀比在反映人体脂肪分布特征时优于BMI。

  • 标签: 人体成分 碘-131 Graves&rsquo 甲状腺功能亢进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分离的197株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VITEK2-compact)及配套的细菌鉴定及药敏卡对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痰的检出率为78.2%,分泌物的检出率12.7%,尿液的检出率2.0%,血液的检出率2.5%;CR-PA检出率29.4%;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抗菌素耐药率均低于10%,喹诺酮类菌素耐药率均低于20%,亚胺培南、头孢比肟、头孢他啶、哌啦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在30%左右,氨曲南的耐药率为45.3%,而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对头孢比肟、头孢他啶、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基本达60%以上。结论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药性比较严重,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应建立本地菌株的耐药谱。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科室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的血培养样本2260份,将选入的血培养标本应用全自动的血培养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分别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对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的2260份血培养样本中,阳性样本为230份,其中革兰阳性菌103份(44.8%),革兰阴性菌80份(34.8%),真菌47份(20.4%)。革兰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54份(52.4%)、链球菌32份(31.1%)和肠球菌17份(16.5%),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杆菌56%。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主要分布在血液科,儿科,呼吸科和泌尿外科,分布率分别为40.4%、27.0%、16.1%和16.5%。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强,对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通过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风险,同时可对病原菌的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血培养 阳性病原菌 科室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中医证型关系,为疾病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2月,筛选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名医师双盲法辨证分型,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仪监测血压,进行对比。结果诊断肝阳上亢40例、肝肾阴虚32例、痰湿内盛30例、肾阳虚衰22例、瘀血阻窍20例。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变异性、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24h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与变异系数、24h平均动脉压变异性低于其他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不同证型血压变异性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收缩压变异性差异较大;肝阳上亢型血压变异性存在较大差异,需关注肝阳上亢者,提高治疗标准。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够抗菌药物方案。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提取本院2012年6月到2015年1月肾内科420例患者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样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共计800株,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提取出的800株病原菌,其中包括革兰阴性杆菌413株,占51.62%,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207株,占25.87%,其中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180株,占22.51%,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阴性菌经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性较低,对新一代头孢药物的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青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真菌的耐药性较低。结论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主要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应在临床治疗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新耐药性菌是生成,降低感染率。

  • 标签: 肾内科 尿路患者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360例住院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入选者均合并感染;采集血液、痰液以及粪便,进而利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对采集标本完成相应的培养,然后通过细菌生化鉴定与药敏试验,对入选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148株菌株,革兰阴性菌72株,所占比重为48.65%;革兰阳性菌45株,所占比重为30.41%;真菌18株,所占比重为12.16%;其他菌种13株,所占比重为8.78%。(2)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包括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替苄西林、头孢噻吩,耐药性分别为97.7%、84.6%、95.2%、80.3%、72.4%。耐药性偏低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为0%。(3)革兰阳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分别为93.6%、64.8%、54.9%、53.4%。耐药性偏低的有四类,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为0%。结论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混着易引发院内感染,对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物耐药性偏低;因此,基于临床治疗期间,需合理、科学地选取治疗药物,以此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老年肿瘤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4年住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感染患者常见送检标本,动态分析病原学特点、多重耐药菌病区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3年共检出前五位病原菌2984株,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已跃居第二位,其中多重药耐药菌检出931株,检出率为31.19%;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中,以革兰阴性菌占据绝大多数;结论我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比较集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存在多重耐药情况,需及时积极进行细菌的药物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常见革兰阴性(G-)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某院2009—2013年临床标本分离的主要G-菌及其耐药性。结果临床分离的主要G-菌数由2009年的1189株增加至2013年的2364株,常见居前4位的G-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31株(37.38%)、肺炎克雷伯菌1623株(18.22%)、铜绿假单胞菌1566株(17.58%)、鲍曼不动杆菌1057株(11.86%)。2009—2013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47.84%(144/301)、56.90%(301/529)、59.49%(395/664)、55.05%(469/852)、52.49%(517/98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5.68%(76/213)、41.00%(139/339)、36.75%(122/332)、41.78%(155/371)、36.96%(136/368)。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耐药率40%,5年间耐药趋势变化不大。结论该院G-杆菌耐药性强且多重耐药,必须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 标签: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MALLS-HPGPC联用检查右旋糖酐40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方法。方法用TSKGelG4000PWXL(7.8mm×300mm)色谱柱,DAWNDSP-F激光光散射检测器、RI2414型示差折光检测仪,流动相0.71%Na2SO4溶液(内含0.02%的叠氮化钠),测定右旋糖酐40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结果本方法测定的右旋糖酐40的分子量,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为0.36%(n=9)。结论MALLS-HPGPC联用测定右旋糖酐40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右旋糖酐40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检查的常规分析方法。

  • 标签: MALLS-HPGPC法 右旋糖酐40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激光光散射检测器
  • 简介:目的:监测脑外科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304例脑外科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分析,采用Microsanwor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运用WHONET5.6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4例脑外科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自痰液中共分离病原菌32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8.71%,革兰阳性球菌占30.06%,分离率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95.56%(86/90);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株检出率为58.33%(56/96);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50%(6/12);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33.33%(6/20);铜绿假单胞菌广泛耐药株检出率为28.57%(8/28)。耐药菌患者发生前均有单药或两种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史。结论:脑外科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可能与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术后免疫低下有关。必须加强预防性抗生素管理、耐药性监测,指导合理用药。

  • 标签: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医院获得性肺炎
  • 简介: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未治疗的HIV-1新诊断人群耐药传播情况及亚型分布。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2013~2014年新诊断HIV-1感染人群随机抽样,对样本HIV-1POL区进行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分析,并评估新诊断人群HIV-1耐药传播水平。结果共有203个样本获得有效序列,样本中07_BC重组亚型193人,比例最大,占95.07%;C亚型5人,占2.46%;01_AE/B亚型2人,08_BC亚型3人;对HIV-1POL区耐药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PR区耐药传播率为0.99%;RT区耐药传播率为2.46%。HIV-1耐药总传播率低于5%。结论新疆和田地区HIV-1新诊断人群的亚型主要是以07_BC重组亚型为主;和田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新诊断HIV-I感染者中已经出现PR和RT区耐药突变株,但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应适时开展耐药性监测。

  • 标签: 艾滋病 病毒亚型 耐药 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