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岩浆热液系统中氯的地球化学行为对于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氯在岩浆热液系统中的地球化学研究的最后成果,重点探讨了氯溶解度的变化机制,以及对于成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的高盐度水盐流体的形成机理.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氯的研究仅限于简单体系,氯对多组分复杂体系流体出溶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岩浆-热液系统 氯溶解度 分配系数 水盐流体 硬软酸碱
  • 简介:为探讨丹寨古油藏的形成条件和热演化历史,本文对两种产状的烃类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古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阶段、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和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在原油早期充注阶段,捕获于方解石、石英溶孔充填物中的包裹体有气液H2O包裹体、液相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05.8~167.3℃,盐度为13.0%~22.6%NaC1eq,密度为1.00~1.12g/cm3,代表原油运移充注期低温、中盐度、高密度油田流体特征.在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溶孔充填矿物中早期捕获的烃类包裹体发生变化或被破坏,包裹体中油裂解气泄露而沥青残留,形成沥青包裹体;封存完好的包裹体变为含沥青的气相烃包裹体.燕山期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形成方解石、石英构造裂隙充填物,其中的包裹体类型有沥青包裹体、气相烃包裹体和气液H2O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7.7~245.8℃,盐度多为2.6%~8.7%NaCleq,密度为0.85~1.00g/cm3,反映了油藏破坏期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气田流体与地下水的混合流体特征.

  • 标签: 包裹体 热演化作用 古油藏 贵州丹寨
  • 简介: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湖泊,有机质,早期成岩,营养演化,Redfield比值,泸沽湖,洱海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 标签: 湖泊 有机质 早期成岩 营养演化 Redfield比值 泸沽湖
  • 简介:水热爆炸是活动性地热田的典型显示.腾冲热海火山地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的水热爆炸活动,但前期一度沉寂.1993年以来水热爆炸活动再度活跃.在过去十年间,研究区内发生过较大的爆炸喷发事件20余次,且规模越来越大.本文根据对爆炸形成泉点的逸出气体化学和氦同位素组成的测试结果,研究了区内近期水热爆炸活动的演化特征.逸出气体化学和氦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区内近期引发水热爆炸活动的气体源区有从浅层、中层向深层发展的趋势;作者认为,区内未来可能发生更大规模的爆炸活动,其危险性应引起高度关注.

  • 标签: 腾冲热海火山地热区 水热爆炸 阶段性演化 危险性
  • 简介:为探讨下寒武黑色岩系在深水区域的沉积环境及其伴生的Ni-Mo多金属富集层的金属元素来源,对湘西寒武纪初期盆地相区龙鼻嘴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分析了样品中干酪根的微量元素含量和全岩V、U、Mo与TOC含量并就微量元素比值与TOC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干酪根中的Th/U、V/Sc和V/Cr值在剖面上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V、U和Mo与TOC的相关性可知剖面沉积过程中存在硫化环境,Ni-Co-Zn三角图解中多数样品分布于热水沉积区域。初步推断剖面下部的NiMo多金属富集层,其具有微量元素明显富集和碳同位素较大负值的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寒武纪初始阶段深水区域可能处于短暂的硫化环境,伴随着沉积环境的充氧之后变为广泛的厌氧环境;黑色岩系沉积过程中有热液活动参与,Ni-Mo多金属富集层中部分元素的极度富集可能是还原的海水和海底热液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寒武纪初期 微量元素 有机质 黑色岩系 湖南
  • 简介: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地球化学演化与古气候变迁刍议余素华,文启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古气候,地球化学演化,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在更新世初期,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上升,改变了大气环流形式,季风开始占主导优...

  • 标签: 古气候 地球化学演化 晚新生代以来 青藏高原
  • 简介: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西部相对于东部来说开发较晚,各种资源、环境也相对保持较好.位于云南腾冲火山区的三座新期火山和新疆阿什库勒盆地中阿什山火山的活动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新的火山活动,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候造成灾害.在对西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未来的火山灾害问题,而且对西部的开发一定要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 标签: 火山活动 火山灾害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1.地层分布及岩石组合本区中元古熊耳群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于呈长垣状北西西向展布的峭山—熊耳山—外方山基底隆起带上,从下到上分为四个地层单位,包括大古石组、许山组、鸡蛋坪组、马家河组,呈角度不整合于基底太华群之上,上部被中元古汝阳群、官道口群呈小角度不整合覆盖。岩石组合主要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此外还有晶屑、玻屑凝灰岩、集块安山岩,角砾安山岩等构成火山喷发相主体。对熊耳群上部鸡蛋坪组安山岩作Pb-Pb等时线年龄测定为1770±115Ma;次为形成火山晚期的次英安岩、流纹英安岩、自生危砾岩及喷发间歇期的沉积砂页岩等,次英安岩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为1421±80Ma。上述岩石在不同的火山构造中以一定的岩相和相序分布,构成一套具有时空分布与成因联系的火山杂岩序列和地质综合体。

  • 标签: 杂岩 玄武安山岩 熊耳群 英安岩 火山构造 火山岩系
  • 简介:为研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宣城水东地区中二叠孤峰组中发育的一套硅质岩特别是其中的硅质角砾岩的成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研究基础上,对取自该套硅质岩中的7件硅质角砾岩、7件块状硅质岩和1件中薄层硅质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硅质角砾岩和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其SiO_2含量高(93.70%-99.24%)、Al/(Al+Fe+Mn)值较高、轻稀土略富集、无明显铈异常和铕异常,显示非热液成因的特征。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主要为正常海水沉积成因,形成于靠近大陆边缘的沉积环境,受一定的陆源碎屑输入影响。硅质角砾岩的形成可能与江南断裂带活动影响有关,后期的海底热液对硅质岩进行叠加或动力学改造,并在局部形成角砾状构造。

  • 标签: 硅质角砾岩 地球化学 中二叠统 沉积环境 宣城
  • 简介:为厘清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本文以灰家堡金矿田为代表,对太平洞、紫木凼、水银洞和簸箕田4个典型矿床中热液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碳、氢、氧、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灰家堡金矿田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NaCl-H2O溶液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烃-H2O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五大类.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组分大致经历了从H2O+NaCl→H2O+NaCl+CO2+CH4±N2→H2O+NaCl±CH4±CO2的演化,均一温度和盐度略有降低.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属于富含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的盆地流体;沉积黄铁矿的硫主要来源于封闭海洋盆地中硫酸盐的细菌还原硫;热液硫化物与沉积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成岩黄铁矿的溶解作用,同时有机质热分解和硫酸盐有机质热还原作用亦提供了部分硫.成矿主阶段发生的H2O-NaCl-CO2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导致Au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

  • 标签: 成矿流体 流体不混溶作用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 简介:^176Lu-^176Hf同位素衰变体系是研究硅酸盐固体行星分异演化的一个重要工具,也能为认识地球最早期地壳的起源提供有利手段。然而,对于Lu-Hf同位素体系数据的解释,需要首先建立完好的地球总体Hf同位素的生长曲线。Lu和Hf均是难熔(highlyrefractory)的中等-强不相容元素。陨石中的Lu-Hf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地球全球或硅酸盐地球Lu-Hf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参考。

  • 标签: 同位素组成 LU-HF同位素 生长曲线 refractory 壳幔 难熔
  • 简介:岩石类型中的孔喉特征对储集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青西凹陷下白垩储集层中的含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进行薄片观察、矿物X衍射定量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Qemscan系统分析和压汞分析,结果发现,含白云质泥岩中黏土矿物含量高,发育黏土矿物层间孔,含部分黄铁矿晶间孔及微裂缝,粒内孔数量较少,微米级孔隙(孔径10-200μm)数量居多;泥质白云岩中白云石含量高,以矿物颗粒粒缘缝、粒间孔、微裂缝及有机质收缩缝为主,偶见有机质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纳米级孔隙较多,主要为20-200μm。通过两类岩性中孔喉特征差异初步分析,认为矿物组成、压实作用、有机质成熟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含白云质泥岩 泥质白云岩 孔隙 微裂缝
  • 简介:为探讨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下三叠飞仙关组一段“圆珠状”灰岩的内部组成及形成环境,开展了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结果发现“圆珠”外部成分主要为泥微晶方解石,内部成分则以亮晶一连晶方解石为主,亮晶方解石约占“圆珠”的70%~80%,构成其核心,泥微晶方解石主要构成“圆珠”的纹层。“圆珠”状灰岩的典型构造类似核形石,发育不规则断续纹层,由于后期的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作用,纹层多已模糊不清。结果表明,“圆珠状”灰岩形成于能量较低的局限台地,其作为一种微生物岩,可能为P-T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生物迟缓复苏即“错时相”在马角坝地区的表现,在区域上表现为由南西向北东变薄,反映当时的水体由西向东变深,其尖灭位置为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的界线。

  • 标签: “圆珠状”灰岩 形成环境 沉积环境演化 错时相 飞仙关组一段 江油马角坝地区
  • 简介:NR-667A(Ⅲ)型快速连续测氧仪是目前环境氡测量时间响应最短的一种仪器。该仪器在核工业第六研究所标准氡室进行检定时发现,环境相对相对度对仪器检定结果有很大影响。在相对湿度为80%-99%的标准氡室内分别对仪器进行检定,结果在相对湿度为80%时仪器检定合格,而在相对湿度为99%时仪器检定不合格。本文从仪器工作原理对检定结果进行。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相对湿度太大时,可在仪器进气口安装干燥器对进气进行除湿。

  • 标签: 相对湿度 静电收集型连续测氧仪 检定 影响因素 环境监测
  • 简介:贵州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突发性强,其发生、发育过程不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具有同步叠加、连续发生及交替出现等特点;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暴发频率也在逐年增大.其形成过程主要受岩性、地貌、灾害性降水和人类经济活动等条件影响.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决定了喀斯特地质灾害的环境背景,如广布的碳酸盐岩和陡峻的地貌特征等,特别是挽近期的构造运动对近、现代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人为活动改变了岩(土)体的平衡状态而导致环境地质灾害发生.

  • 标签: 喀斯特 地质灾害 形成条件 环境背景
  • 简介:众所周知,成矿作用的大量信息蕴藏在各种矿物之中。采用先进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取这些信息,以提高金矿找矿评价和成矿预测效率,“金矿找矿矿物学”近年来应用于评价矿床深部远景和解决矿山危机方面已取得巨大的进展。1.金矿床中矿物的形态标型特征:矿物形态受矿物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及地质环境的影

  • 标签: 矿床深部 找矿矿物学 成矿预测 五角十二面体 自然金 晶体结构
  • 简介:  我国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已经在地质基础、地壳稳定性、构造格架、地震地质、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关键核素的运移行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要求更长的安全评价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公众和社会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出的新要求.因而,有待在较长时间尺度上认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环境变化及其对核素迁移行为的可能影响.……

  • 标签: 高效废物 环境风险 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