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一个城市或地区通常有其标志性人工建筑物,它体现着这个城市或地区的魅力和特征。这样的人工建筑物被称为“地标”。本研究选择北京崇文区天坛街道的金鱼池小区的老合作品群雕作为该小区的地标,从环境感知(如颜色、造型、体积、位置等)和心理认同的角度(功能、意义和情感等的认同)考察了居民对之的接受程度。调查统计显示,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居住时间等因素影响个体对小区地标的环境感知和心理认同程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可以解释调查组间的差异是符合逻辑的,即年长者、在本地居住时间较长者、工人对地标的接受程度高于对比组;受教育水平低的是工人,他们对地标的接受度比对比组高;性别对地标的感知和认同差别不大。本论文的结论是老合作品群雕是金鱼池小区的地标,这一文化景观是该小区地方性的表征要素,由于它反映了小区的历史文化,所以被人们接受。地方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是小区,加强和谐社区建设。需要社区认同。本研究的结论的应用意义是,社区认同需要有一个文化景观作为认同物,这个认同物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雕塑等不可移动的地上艺术作品。地标的明确可以促进社区的内在文化凝聚力。

  • 标签: 地标 感知 认同
  • 简介:清朝统一新疆后,积极鼓励内地人移居新疆,以达减轻内地人口压力、开发新疆及实边之目的.随着内地人移居新疆,内地文化亦逐渐传入并扎根新疆,尤其是北疆.而内地的各种坛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快便充斥于新疆尤其是北疆各地,并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内地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对于进一步吸引内地人向新疆流动,加强内地人对新疆的认知和认同,以及巩固清朝对新疆的统治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满、汉档案以及其他清代相关文献,对内地坛庙在新疆的发展及其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清代新疆 内地坛庙 人口流动 文化认同
  • 简介:不论是城市设计,还是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都会存在交易成本,或者说制度成本。因此,城市设计的价值和有效性远不止体现在漂亮的空间形态上,归根结底是应给社会带来增值。换句话说,城市设计也需要降低制度成本和提高总体社会效益。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和马歇尔的城市空间演变等理论,从理解城市空间演变以及秩序建立的客观规律出发,在理论上对城市设计的实质、内涵、定位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低成本城市设计的理论路径的设想,以期为未来探索高效的城市设计公共政策提供参考。

  • 标签: 城市设计 演变 范式 方法论 三维设计 制度成本
  • 简介:本文在劳动过程理论和女性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上,对学校食堂进行研究,分析两种类型女工在工作场所的分工等级与认同机制。首先,劳动过程理论的意义在于解析了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制造服从的员工和稳固的分工等级关系;但是本文研究表明,当部分女工没有被完全纳入生产的中心环节时,她们进入工作场所之前的性别身份就起到了重要的预设作用。籍此,本文试图推动社会一空间作用双层机制研究,尝试推动微观空间尺度内自我身份在劳动过程中认定与生产的理论建构。

  • 标签: 工作场所 生产政治 文化暴力 身份与认同
  • 简介:后发型旅游地是在欠发达地区,旅游业起步较晚,准备不充分,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发展初期,旅游者的凝视会对旅游地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旅游者凝视理论为分析后发型旅游地文化认同与文化再现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泸沽湖景区旅游者问卷调查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旅游者凝视的主要对象为:特色民俗文化、仪式性文化、母系氏族文化、自然景观,且以人文景观为主。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式访谈发现旅游者凝视对提高居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强化"摩梭人"族群认同、建构旅游地文化再现具有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的真实性,而政府引导性文化再现在提升泸沽湖旅游形象的同时,使得文化再现表现出秩序化、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旅游者凝视 文化认同 文化再现 泸沽湖 后发型旅游地
  • 简介:深圳是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转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必然处于社会转型的最前沿,这种急速的转型使社会个体在现实中出现了浮躁情绪,从而出现哲学上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的问题。深圳博物馆正是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让个体从中寻找自我认同及社会认同,从而达到一种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境界。深圳博物馆所发挥的这种认同作用,必将有助于消弥社会的裂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深圳博物馆 中国改革开放 社会认同
  • 简介:运用武汉市流动儿童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结构与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主要包含地域认同、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三个因子。从身份认同程度来考察,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已经达到"半"认同水平,但身份认同内部差异较大。从具体影响因子来看,地域认同、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程度依次降低。相对较高的地域认同程度反映的是迁入地"城市魅力"的效应,而相对较低的群体认同程度,反映流动儿童具有较强的"外地人"意识倾向的特点。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是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共同作用的产物。

  • 标签: 流动儿童 身份认同 地域认同 文化认同
  • 简介:本文以通道县芋头侗寨为研究区域,在识别鼓楼、风雨桥、寨门、萨坛、布局形态、图腾标志、环境因子等9个景观基因的基础上,从环境要素感知和文化心理认同的角度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发现:1萨坛感知度最高,图腾感知度最低;2萨坛、鼓楼认同度较高,整体形态、图腾和参考环境认同度较低;3位置感知度最高,体积感知度最差;4情感认同度较高,功能认同度最低;5男性感知和认同明显高于女性;6文化程度对感知影响较大,对认同影响不明显;7居住时长对感知和认同有正向影响;8离村寨距离对感知与认同度由正向影响。

  • 标签: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感知与认同
  • 简介:对旅游区外来从业者社会认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取了青岛市作为典型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青岛市旅游区外来从业者的社会认同特征与影响因素。调查发现:旅游区外来从业者的社会认同程度总体较高,但其不同维度下的认同度呈不均衡发展;在分析人口统计特征对社会认同的影响时,研究表明,老家所在区域、受教育程度和从业时间能够对旅游区外来从业者的社会认同产生积极影响,其他变量不明显。最后从青岛市政府、旅游区管理者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旅游区外来从业者社会认同的一些措施。

  • 标签: 旅游区外来从业者 社会认同 特征 影响因素 青岛市
  • 简介:带着女朋友看50年代的电影也可以,娱乐性可能并不差,这在传统电影院里恐怕难以实现。如果顺利,这些将在未来几个月时间就会出现。

  • 标签: 营销总监 大众 天地 创意 50年代 电影院
  • 简介: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场所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基础性的新方法"场所叙事"。论文阐述了相关的定义与内容,探索了城市文化特色与其认同性建构的场所叙事策略与路径。相比传统基于物质形象塑造模式,场所叙事更倾向于将场所中隐含的非物质的社会文化信息展现到物质空间之中,来凸显城市亚文化;同时,场所叙事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框架来建构文化认同,培育场所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此外,论文对上海滨水历史街区"老码头"更新进行考查,从场所叙事角度,来诠释与验证其策略在历史街区重构中的适用性。本文的贡献在于为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塑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场所叙事 城市文化特色 历史地段 认同 语境
  • 简介:根据舟山市定海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的多重要求,基于多目标规划方法和灰色关联技术对该区在1996—2004年间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进行了定量评判。研究表明:①舟山市定海区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程度总体不高,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趋向合理;②定海区城乡土地不同用地类型与目标值的贴近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揭示出不同用地类型的调整空间差别明显;③与整个上升趋势相比较,1998年间的土地利用合理性程度突然下降,反映出自然灾害对舟山市定海区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依然十分显著。

  • 标签: 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性评判 多目标规划 灰色关联分析
  • 简介:2018年10月底聚焦"文化线路"的第七届ICOMOS-Wuhan无界论坛正好距离《ICOMOS文化线路宪章》通过十年。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和国际古遗址理事会(ICOMOS)的国际专家以及中国学者、规划建筑设计专家集中探讨了文化线路在城乡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问题。从"文化线路的科学保护"(2009年无锡论坛主题)到"人文·人居·新时代"(本次论坛主题)的发展,不仅仅是文化线路,也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十年来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总结与缩影。

  • 标签: 无界论坛 文化线路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