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8月,正定古城墙修缮工程施工中,于西城墙内城门南侧发现东天宁寺住持容长老铭和晦岩禅师欢行业残碑。“东天宁寺住持蓉长老铭”刻于元至治二年,记载了天宁寺住持容长老的生平,它的发现,为正定天宁寺、邢台开元寺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普化寺,正定史志不见记载,“晦岩禅师欢行业”残碑的发现,可补志书之缺。

  • 标签: 河北正定 东天宁寺 容公长老 塔铭 普化寺 晦岩禅师
  • 简介:<正>四川阆中市二龙区二龙乡高阳村农民,于1985年春改建房屋时,挖出一块小石碑,正遇该区文化站长王扶民同志在该村工作,闻讯后前往察看,认定是一块非常难得的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重要遗物。即清洗后搬回二龙乡政府,安置于文化活动室作陈列展出。同时写信、摄照片报市文管所。该碑用青色沙石加工成较平的石板,碑首呈圆弧形,其下为矩形,通高85厘米,宽49厘米,出土时虽残成两

  • 标签: 红军公田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苏区 苏维埃 南县 文化活动
  • 简介:<正>遂宁城东5公里、涪江东岸有灵泉山,“数峰壁立,绝顶一泉,绀碧甘美,不溢不涸”,古刹泉寺因而得名。“泉胜境”为遂宁十二景之一,峰峦耸秀,古木参天,历朝诗人墨客多有登临寄兴之作,明代扬瞻曾以“森森松柏填云谷,隐隐楼台入翠微”句,盛赞泉山寺之清幽。泉寺始于隋开皇初(581年),名资圣院,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在《题泉寺》诗中称:“千载泉古道场,唐朝名胜冠诸方”,可见寺院在唐时已负盛名。宋代更名为“长松寺”,南宋乾道年

  • 标签: 灵泉寺 遂宁 泉山 康熙年间 斗拱 武英殿
  • 简介:春秋时期的秦国,自迁都关中后发展比较顺利。尤其是在穆时代,秦已能与老牌大诸侯国晋抗衡,后来又致力于西部经营,“开地千里,益国十二”,国势大盛,穆也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当时秦国总体说来在社会发展程度上和东部诸国还存在差距,

  • 标签: 秦国 诸侯 迁都 关中 春秋时期 时代
  • 简介:朴(1900—1946),江苏常州人,著名民主爱国人士。1936年11月,他与沈钧儒等领导“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李朴日记两册。本刊的前身《党史研究资料》在1984年、2002年和2004陆续刊登了由孙景贤、王健、贺秦华、安跃华等人整理的部分李朴日记。此为日记的最后一部分。这些日记记载了李朴在1937年、1939年、1946年间,反对美蒋勾结发动反革命内战和在国民党监狱中坚持抗日民主的战斗生活,对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李公朴 日记 中国民主同盟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特务 中国国家博物馆
  • 简介:文章通过对有关铜器铭文的系联和分析,推定西周早中期铜器铭文中的“仲”应为康、昭时人,系首任曾侯“南”子,为第二代曾侯,还曾在王朝兼任职务。南方为其子,系昭、穆时人。

  • 标签: 公仲 曾侯 南宫 南公 南方 西周
  • 简介:人们读史,常不免有这样的感慨:一个国家或一个朝代的肇始之君,大都刚毅睿智,胸怀宏博,功业昭著,远非其后世子孙所能企及。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历史现象。那些声望显赫的开国之主,首先是特定环境中的产物,他们所处时代社会发展的种种因素造就了他们,培育了他们的思想和气质,并把他们置于那个历史的前台位置。不是他们决定着历史情节,他们是历史情节的组成部分,此即所谓“时势造英雄”。

  • 标签: 秦襄公 历史现象 社会发展 组成部分 历史研究 秦国
  • 简介:据《诸山圣迹》载,一位僧人从五代后唐庄宗到明宗10余年间,遍访了大半个中国的寺院。据此僧人所见,五台山“周八百里,大寺十所,蓝若五十六所,僧尼三千”,而太原“周仅仅四十里,大寺十五所,大禅十所,小院小寺百余所,僧尼两万”。当时太原城人口也不过十余万,几乎每五人中就有一僧尼,足见当时太原寺庙之密集,僧尼之多,香火之盛了。从北朝到唐代,太原西山和汾河以西,寺庙林立,高僧云集。

  • 标签: 太原城 僧尼 五台山 僧人 寺庙 五代
  • 简介:估局,治货币史者都知道是清后期产生的鉴定银锭重量、成色的机构。可是清末还曾产生另一种估局,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如果望文生义,就会将两者混而为一。本文就说说这另类的估局。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1896年1月27日),《申报》发表《请畅行大小银圆议》,其中提出:“议设立估以杜挑剔。市肆无论用银用洋,每多挑剔,民间多受其欺。今既一律改用银圆,难免无不肖市侩有意挑剔。是宜设立估之所,凡银圆既经估,

  • 标签: 清末 望文生义 《申报》 银锭 清后期 货币史
  • 简介:估局,治货币金融史者都知道是清后期产生的鉴定银锭重量、成色的机构。可是清末还曾产生另一种估局。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本文就说说这另类的估局。

  • 标签: 清末 清后期 金融史
  • 简介:古代,先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朦胧、惶惑的时期,不但“畏天命”、“敬鬼神”,甚至对一些常见的事物也十分迷信,认为它们是一种神异的力量,或是给人类带来吉祥幸福,或是致人以灾祸凶险,由此而产生特殊的敬重和尊崇,这就是远古以来的“物崇拜”意识。中国的古钱币,作为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也同样留有这种印迹。

  • 标签: 灵物崇拜 古钱币 传统文化 鬼神
  • 简介:河南濮阳元代唐兀碑张相梅在濮阳县城东柳屯镇杨什八郎村南边,金堤与金堤河之间,有土冢六个,冢前矗立一大方碑,这是1983年新发现的重要元代文物——《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碑铭》及唐兀氏祖茔。此碑随历史变迁,多遭水患、兵燹几经倒立而保存下...

  • 标签: 百夫长 唐兀氏 濮阳县 河南 书法艺术 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简介:湖北枝江万福垴遗址今年出土十一件件西周时期楚国甬钟,这是一次颇为重要的发现。在明确为西周时期楚国的青铜器中,当代在楚地出土还是首次。出土地在枝江更有特别的意义,众所周知,枝江可能是西周时期楚国都城丹阳所在之地。虽然在传世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枝江说只是淅川说、秭归说等诸多说法中的一个,但这一看法契合于楚文化与江汉地区传统文化密切的关联,至今仍然为不少

  • 标签: 公钟 吉金系 楚公
  • 简介:<正>繁始建于北宋初年,是开封市内现存最早的砖石建筑。它不仅结构奇特,满壁佛砖,而且保存有一百多方以北宋为主的历代碑刻。其中宋代石壁佛经在《中州金石志》、《寰宇访碑录》等书中曾有著录,而多数修捐施题记则因其文辞简陋,不为金石界所重。河南博物馆关伯益先生曾拓编《繁石刻志》二卷。因故未能面世,1930年又择其中五十品编缀成册,名《繁石墨撷英》,惜拓本有限,流传不广。近几十年来,繁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外界对塔内碑刻实况

  • 标签: 碑刻 北宋历史 李氏 张氏 金石 发愿文
  • 简介:<正>繁(Pó·音婆。汴俗语音“博”),在开封城东南三里许,禹王台公园之西。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原为九层,后经天灾人祸的破坏,上部已毁,清修复塔顶,形成了今日比例失调下粗上尖的奇异姿。繁塔内外壁镶嵌的佛像砖近七千块,造型百余种,是研究宋代佛教人物造型的艺术宝库。一九八三年在修复繁的过程中发现在二层心室的前壁上整齐地排列着栩栩如生的伎乐砖,这是建国以来继前蜀王建墓石棺浮雕二十方伎乐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此一组伎乐砖,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模制雕刻水平和完美的现实主义作风,而且

  • 标签: 伎乐 重大发现 艺术宝库 龟兹 铜钱 北宋
  • 简介:汉集宫为武帝求仙所建,汉华阴县为高祖八年更名设立,二者均位于华山北麓。《水经注·渭水》对其地望记载明确,本无争议,但近人研究却逐渐将其位置相互混淆。汉华阴故城年代稍早于集宫,二者性质、年代和功能均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秦汉离宫别馆考古队调查华阴市境内,在此发现并详细调查了杨家城、瓦渣梁等10处秦汉时期遗址,采集到大量可供断代的遗物标本,为解决华阴境内秦汉时期遗址的性质提供了科学、详实的资料。其中杨家城遗址通常被认为是汉“华阴故城遗址”,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该遗址年代较晚,与文献记载的汉华阴县城不符,反而与汉集宫在年代和地望上非常吻合,应当是汉集宫遗址所在。考古队在杨家城遗址以东还发现了另外两个重要遗址—瓦渣梁与黄埔峪遗址,通过研究,发现这两个遗址当分别为汉华阴故城和华山祠所在。

  • 标签: 汉代 集灵宫 华阴故城 京师仓 华山祠
  • 简介:在中国唐、宋时期、云南存在着分别由“乌蛮”和“白蛮”建立的两个多民族政权,这就是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两个时期,佛教兴盛,高僧云集,建寺造之风盛行,域内中很多,崇圣寺三便是其中之一。

  • 标签: 崇圣寺 千寻塔 佛像艺术 文化内涵 雕塑艺术
  • 简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县城内矗立着四座巍峨高耸的古塔,分别是广惠寺华、临济寺澄灵塔、开元寺须弥和天宁寺凌霄,不仅显示了我国古代匠师高超的建筑技艺,也反映了正定佛教文化曾经有过的兴盛。四……

  • 标签: 古塔 文化遗存 灵塔 形制 兴盛 正定县
  • 简介:簋及其铭文对研究晋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认为观公所属4族是作为殷商遗民而随唐叔虞封唐迁徒而来,并随晋侯燮夫迁徙于晋。族为商代重要族氏之一,与商王朝联系紧密,其地望近于戈族地望,在陕西泾阳附近。簋中的唐伯和观均非爵称。

  • 标签: 公簋 唐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