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北宋著名地方志《吴郡图经续记》的作者朱长文,自元丰至绍圣间,以其道德、学术闻名遐迩。在他生活的时期,南方经济文化有了长足发展,地方性家族实力迅速扩展;思想学术范畴内,以经学、道德为本的新儒家崛起;政治领域中,既有变革派、保守派的纷争,又有不同派系的倾轧。考虑到上述背景,并非显赫的朱长文自有其代表意义:他并不属于大姓世家,但其家族在地方上却有一定影响;他曾求学、任教于京师,交游广泛,而其活动重心与影响所及却主要在苏州;他潜心钻研并致力于传授经学,却不被他的朋友程颐及学生胡安国等人视为'醇儒';他活动于党争激烈的北宋中期,对地方事务积极介入而超然于中央政争之外,从而与不同派系的头面人物保持着良好关系。正是这些长期活跃在地方、具有深厚根基的中下层士人,成为北宋中期社会的稳定力量。

  • 标签: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 北宋中期 乐圃 地方事务 胡安国
  • 简介:本文主要引据《史记》的历书和前后《汉书》的志,试图用现今较易明白的表述方式,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制订历法的基本原理有所阐明,谈不上什么研究,主要是自己学习,写出来成文,或者可以省读者的翻检寻绎之劳。

  • 标签: 中国 历法 天文学 制订原理
  • 简介:中国古代自尧制新历起形成了实质上与巫史文化对立的政文化,这标志着中国古人对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对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发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并孕育了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天人哲学,故政文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在先秦学术中,真正继承政文化精髓并使之升华的是儒家之学,渊源于政文化的阴阳五行之学则最终沦为一种"舍人事而任鬼神"的"小数".

  • 标签: 历政文化 天人哲学 阴阳五行 先秦儒家
  • 简介:甲骨卜辞的断代和组卜辞的研究是甲骨文研究中两个相当重要的的问题,本文是针对这两个问题所作的学术评述.

  • 标签: 甲骨卜辞 断代 历组卜辞 综论
  • 简介:本文论述了与人、数家、谱牒三种学术相关的两类文献——“终始传”和“谱谍”。前者是记述阴阳家(数家)五德终始说的载体,将学和古史知识结合起来,赋予帝王世系、朝代更替以“神运”;后者是、谱牒以及谱合一的形式,并会受到数家的影响,亦有标明帝王、朝代正统的作用。二者因与学、谱牒相关,故而影响到史学的发展;因与数家神运理念相涉,具有一定的政治文化意义。同时,二者关系密切,有时甚至没有明显区别。

  • 标签: 终始传 历谱谍 数家
  • 简介:藏文文献浩如烟海,内容包罗万象,《佛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藏族历史上,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佛表》,都基本出自藏传佛教寺院高僧之手。它是研究藏传佛教尤其藏族历史的一种重要的工具书。如拉卜楞寺寺主第一世嘉木样·俄昂宗哲,学识广博,精通佛典,其著作达十五部之多,其中的《佛表》就是一部研究藏传佛教、藏族历史的重要著作,这为我们研究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然而,这本著作目前学术界鲜为人知,本文拟就对《佛表》的命名、藏族历史上出现的各家《佛表》的特点加以阐述,但重点对第一世嘉木样的《佛表》加以介绍。

  • 标签: 藏族历史 世嘉 藏传佛教 藏文文献 佛教寺院 拉卜楞寺
  • 简介:一、明代广西通志编纂考广西通志之编,始于明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最早最详,兹录之:“周孟中《广西通志》六十卷,弘治间修”、“黄佐《广西通志》六十卷”、“苏溶《广西通志》四十二卷”、“张鸣凤《广西通志》”、“杨芳《广西通志》,万间修”。今仅存黄佐、苏溶两部,其他三部未见。

  • 标签: 《广西通志》 万历 《千顷堂书目》 纂修 黄虞稷 明代
  • 简介:日本金泽文库旧藏平安中期古写本《文选集注》残卷二十余卷。光绪间罗振玉影印出版,题为《唐写文选集注残本》。集注之次序依李善、钞、音诀、五家(即五臣注)、陆善经排列,亦时附编者案语於後。日本选学泰斗斯波六郎於《文选诸本的研究》中云:“此本所引之钞、音诀,虽均不知何人所撰,却堪称惊人之秘籍。特别是陆善经注,彼我书目一无所记,彼国之人且已久不问其名,诚不可不谓珍贵之极。”又於《文选索引序》中云:“《文选》

  • 标签: 陆善经 唐朝 《文选诸本的研究》 文学评论
  • 简介:明代郭子璋在《黔记·诸夷·苗人》中对古代苗族历法作了零星记载:不知正朔,以鼠马记子午,言日亦如之,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曰开年。东苗、西苗……以十月望日为岁首。在独山为九名九姓苗……以十一月朔为节。据此,可以肯定当时苗族已经早已使用十二生肖纪年和纪日。

  • 标签: 十月历 黔记 正朔 月朔 东苗 月望日
  • 简介: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两次规模较大的改革。尽管这两次改革最终都归于失败,但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其一,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支持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最后成功的,要想取得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做保障。以下试就两次改革情况做具体分析。

  • 标签: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历史启示 北宋中期
  • 简介:藏族天文算是祖国天文算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环境里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天文算文化体系。它不仅包含纪年、纪月、纪日等独特的历法知识,长、中、短期气象预报,而且还与藏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的适应现代文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藏族传统天文算已显得极为迫切。

  • 标签: 传承和发展 天文 藏族 文化体系 文化全球化 发展演变
  • 简介:<正>北京图书馆善本室藏有被题为“后金檄明万皇帝文”的一册文献,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的大字刻本,不分卷、无页码,共二十三版,现对折裱为四十五页(最后一版半面)。字体极不规整,不仅歪歪斜斜,而且俗体字、错别字较多。笔画欠缺、增衍及错位者更随处可见。版心无书名、鱼尾等一般刻本的标记,即边框亦线条不直、粗细不匀。从书写和雕刻上看是十分粗糙的。由于纸张早已糟旧,文字有所残缺。除第三、四页每页各八行、每行十五字外,其余基本上是每页七行,每行十二字,但亦偶有一行中挤刻十三字的情况。由于原文分为二十余个自然段,每段结束时另起一行,故实足字数(包括残缺字位)为3760字左右。从篇幅上看,已颇为壮观,且内容相当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文曾选编于《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中,但此后史学界对这个文献似乎并未充分注意,本文不揣浅陋,拟对“后金檄明万皇帝文”(后简称《檄文》)的形成过程及其思想蕴义作一番考析,以就正于方家。

  • 标签: 明万历 后金政权 形成过程 努尔哈赤时期 明朝 清入关前
  • 简介:《中兴小》是一部由私家编著的宋高宗一朝编年史,其作者是建阳人熊克。关於熊克的生平事,我们所知不多。由於熊克的诗文集不传,且目前尚未发现记载其一生事迹的行状、墓志铭,所以今人研究熊克及其《中兴小》的论着亦未多见。目前,我们藉以叙述熊克生平的惟一依据便是《宋史。文苑传》中的《熊克传》,但此传记载既甚简略,复多谬误。今将此传的主要部分摘录如下。

  • 标签: 《中兴小历》 熊克 宋高宗 编年史 中国 历史古籍
  • 简介: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首次确立乡试直省录取名额始,解额制度便成为有明一代一项重要的科举考试制度。随着人才的作兴和政治的变动,各地乡试解额也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变化之中。就变动性质言,有临时上调、后不为例的非制度性变动,也有变动后作为常制被以后各科所沿用的制度性调整。在变动方式上,有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与大范围乃至全国规模的变动之区分。而前述两种性质的乡试解额变动在这两种变动方式中皆有存在。其间大范围的制度性调整因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更为人们所关注。自洪武三年后.此类变动在宣德、正统、景泰、万、崇祯时期皆有发生。

  • 标签: 乡试 万历 科举考试制度 非制度性 涉及面 洪武
  • 简介:本文以理学家胡寅绍兴五年的一段仕宦经历作为线索,揭示两宋之际词学之臣有亏臣节之事。有宋一代,词学之臣讲究辞章之学,理学之士崇尚道德涵养,彼此议论本有不同。靖康之变中,词臣苇体中多有人物撰写降表、与张邦昌的伪楚政权合作,他们的辞章之学映衬於家国之难的背景下,显示出风气软媚的一面。这一点一直受到理学家胡安国、胡寅父子的诟病。绍兴五年胡寅任中书舍人,进入朝廷词垣,他本於对靖康史事的反思,非议词臣品行的阙失,提出矫正词垣文风的意见,从而引起词臣君体的忌妒。胡寅在中书舍人任上还援引其他理学家,期望理学之士以君体之力进入词垣,改革风气。

  • 标签: 词学之臣 理学之士 胡寅
  • 简介:本文以卫三畏(SamuelWellsWilliams)1844年在澳门出版的《英华韵府阶》为例,探讨当时外国传教士编纂的汉英词典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过渡现象——该书收入的字词,虽全部标以官音,但部分字词只在粤语或某些方言区通用;此外,在通用的汉语拼音系统出现之前,该书亦肩负起逐步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各种中国方言的拉丁字母拼音系统的使命。

  • 标签: 卫三畏 汉英词典 澳门
  • 简介:漓水觅踪影星岩艰辛———记王文彬创办桂版《大公报》□张鸿慰报业名家王文彬(1907—),陕西蒲城人。现代中国著名报业家和报刊史研究者,中共党员。青年时即投身于进步学生运动,19岁时给西安《国民日报》副刊《赤光》撰稿。稍后又主编同乡会办的《蒲华》半月...

  • 标签: 《大公报》 桂林 《救亡日报》 办事处主任 胡政之 重庆
  • 简介:从《武功录》看瞿九思的史学思想是比较丰富的,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并希图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进行社会变革,特征是经世史学。他的史学方法从原则、程序和方法都比较符合史学撰述规范。但因成书时间仓促、以“献媚”为外衣、材料搜集不易等方面的原因,《武功录》仍有许许多多的缺点和讹误。尽管如此,从保存相关史料的功绩上看,《武功录》是一部史料价值极为宝贵的史著。

  • 标签: 《万历武功录》 史学方法 史学思想 史料价值 社会问题 社会变革
  • 简介:城二中地处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故里,始建于1958年。学校发展经历了初创与巩固、'文革'十年、恢复与发展、争创省规范化学校、全面优化升级、跨越发展六个时期。六十年的薪火相传,学校从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发展成为享有较高社会美誉度的齐鲁名校。

  • 标签: 学校大门 济南市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