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有机体,是一个组织得严密、和谐、有序的系统工程,是老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有机结合,要使教学活动有明确的要求,层次分明,生动有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就必须充分发挥40分钟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联系中探讨教学过程的优化组织,引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感悟过程所带来的知识魅力。

  • 标签: 小学 数学 学习辅导 教学方法 课程理念
  • 简介:詹天佑在1884—1888年间在广州黄埔长洲岛的广东博学馆(1887年改广东水陆师学堂)任外文教习,一大批有志之士都是他的学生。根据收录1919年7月27日广州各界召开的詹天佑追悼会挽联、祭文的《广州詹公追悼会祭文挽联汇抄》的送挽联者中自称“受业”(学生)者,对照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编的《广东近现代人物词典》及有关家庭的史料,证实如下几位是当时詹天佑在黄埔长洲岛任教时的学生

  • 标签: 詹天佑 广州市 中山图书馆 追悼会 近现代
  • 简介:<正>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东北成立.该伪政权采取了鼓励留学日本的政策,以便训练为日满合并效力的骨干分子,培养汉奸政权的中坚及接班人.除以各种形式派遣公费留学生外,还重用留学回国人员.1936年末,伪满统治下的东北各主要城市举行第一次留学生考试,卒业者全部被伪政府及各特殊会社录用.从而使留学日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职位的诱惑下,一些青年乐于赴日镀金.更有一些汉奸亲日分子,为表其对日本侵略者的忠心,都积极地将子女送往日本.由此造成了公费、自费留日者络绎不绝,人数大大超过关内同期留日学生数的现象.据1936年“日华学会”统计,在5909名中国留日学生中,伪满的学生有1833人,几乎占到1/3.

  • 标签: 中国留日学生 留学日本 合并效力 留日运动 伪满洲国 亲日分子
  • 简介:厌学症是指以学习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有厌烦感等不愉快体验;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以逃学的方式躲避学习,严重者甚至导致辍学。据调查统计,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占中小学生总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

  • 标签: 中小学生 厌学 学习心理 课业负担 作业评价 学习准备
  • 简介:  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初到英国我时常问自己:英国教育和中国教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由于有了这样的疑问,在接下来的一年访问学习中,我特别留心英国的基础教育,以及中英两国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我在暗暗地搜寻着答案.……

  • 标签: 培养学生 学校培养 学生素质
  • 简介:金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的安徽和鄂豫皖边区抗日救亡运动中心.当时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和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均住在这里,全国各地很多社会抗日团体和流亡学生也纷纷向这里云集,一向沉寂幽静的山区小镇,顿时成了机关林立、人口剧增的城市.由于日军不断派飞机轰炸和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制造磨擦,很多抗日志士在这里捐躯.

  • 标签: 抗日救亡运动 国民党反动派 安徽省政府 广西 抗日战争时期 党委领导
  • 简介:1967年2月初,1964、1965届国家派出的留学生,根据国内调令陆续回到北京,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相聚在北京友谊宾馆。以后又经过不同的曲折道路,走上了工作岗位。那段相聚相离的情景,回忆起来如同昨日的梦中一样。

  • 标签: 初期归国 归国留学生 文革初期
  • 简介:1949年5月,西安解放,胡宗南率残部溃退汉中,冀凭秦岭之险苟延残喘。自此汉中城乡白色恐怖日盛,特务横行,到处大肆搜捕“红色分子”,并乘机敲诈百姓,稍不如意,对方即遭囚禁或暗杀,装人入麻袋沉水之事日有所闻。数月间,汉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 标签: 中学生 1949年 白色恐怖 胡宗南 汉中 特务
  • 简介:提倡白话文,反对文官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项主要内容,白话文的酝酿却并不是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而是远在大洋彼岸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中间。本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股留学热潮,一批肩负民族希望的中华学子踏上异乡国土,探求科学真理。其中,庚款留学的胡适就是留学大军中的一员。胡适是1910年以第55名考取官费留学的。另外,像后来在中国学术界颇有名气的任叔永、梅光迪、杨杏佛、赵元任等都是胡适在美国求学的朋友。白话文运动就在他们中间开始酝酿。白话文运动的起因,跟一个美国人钟文鳌有一定联系。钟文鳌虽不是中国人,但却关注着中国变革。他在负责留美学生生活费的发放时,经常向留学生宣扬“不满25岁不娶妻。废除汉字

  • 标签: 白话文运动 留美学生 胡适 梅光迪 中国文学 文言文
  • 简介:1947年5月20日,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爆发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中心口号的爱国学生运动,并且迅速波及北京、上海、天津等60多个大中城市,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三天后,新华社发表时评,认定这次爱国学生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只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可以与之相比,而"这次群众运动的规模气概为以往任何时期所未有".十天后的5月30日,毛泽东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写下了《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评论,盛赞这次爱国学生运动,标志着中国境内已出现了反对蒋介石政府的第二条战线.

  • 标签: 学生运动 记学生 运动领袖
  • 简介:心理素质是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本文在对青海省部分高校部分专业藏族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藏族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藏族大学生 心理素质 现状分析
  • 简介:<正>人的能力可以分很多种,而思维能力则是各种能力的根本。经验证明,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思维能力由各种思维素质构成,所以必须从培养各种思维素质开始。思维的广阔性。就是人们常说的思路宽。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都很注意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而只有认识到事物间的各种有机联系,认识程度才会愈深刻。在历史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供较丰富的知识,是思维广阔性素质形成的前提。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喜欢把各种历史现象进行单项的或全面的纵的比较,把同一时期的各种历史现象进行横的联系,就是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 标签: 学生思维能力 比较法 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 历史现象 有机联系
  • 简介:1948年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大进攻、大决战阶段之后,山西的形势一派大好。晋中战役后,阎锡山的统治地盘,只剩下太原。青年学生不愿当阎匪的炮灰,纷纷离晋走向异乡。当时以去北平的为最多,达3600余人。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姜康(榆次农校教务主任、地下党员、前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老师多次劝说父亲(榆次农校教务员)同意后,于1948年秋乘民航飞机从太原到北平,投入到山西流亡学生行列。我们榆次农校有36人去了北平。省城太原各中学去北平的学生最多。

  • 标签: 北平 山西 流亡 1948年 所知 解放战争
  • 简介: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南京国民政府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表示坚决抗战,一方面限于国弱民穷,乃积极寻求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的物资、军事援助,以达成广泛的国际反侵略战线.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 美国 留学生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哼起这优美的旋律,人们就会想起电影《铁道游击队》和刘洪、李正、鲁汉、小刘等游击队的英雄们。本文讲述的就是那位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沉着果断、威震敌胆的李正政委的原型文立征的几个故事。

  • 标签: 游击队 大学生 铁道 抗日民主政权 学生爱国运动 八路军一一五师
  • 简介:<正>陈立夫在《成败之鉴》有关抗战时期的教育一节中写道:“战时教育的种种措施,需要极多极多的经费。在抗战时财政收入减少,而军费浩繁,教育与文化在短见者看来,比较为不急之务,国家不应为此耗费巨量金钱。可是当时的孔院长(行政院长孔祥熙)兼财政部长同意我的见解,认为抗战与建国应双管齐下,教育青年乃是为建国预储人才,和抗战同样重要,也是实现他的抱负的机会。

  • 标签: 抗战时期 学生贷金 陈立夫 孔祥熙 国立中学 财政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