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检读古典文献资料可知,古人常将南斗简称为“斗”,并与二十八星宿中的“牛”并称,作“斗牛”。如,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文天祥《念奴娇·驿中别友人》:“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今人所编的古诗文选本经常收录这些作品,并对其中“斗牛”之“斗”作有注释,且一般注作(或释作)“北斗”。如,天津古籍书店

  • 标签: “斗” 南斗 二十八宿 古诗文 北斗七星 古典文献
  • 简介:铁,银,减金,是自宋以来直到明清始终流行着的对金属加工方法的一种称谓。宋佚名《百宝总珍集》卷六有“铁”一则,前面一首小诗曰:“铁元本北地有,头巾环子与腰条。马鞍作子并刀靶,如今不作半分毫。”下云:“铁北地造作漏尘碎、草蚩虎、牙鱼之属,如突镂作生活,多用渗金结裹,腰条皮束带之类老旧官员多爱,今

  • 标签: 减铁 减银 减金 金属加工方法 《百宝总珍集》 宋佚名
  • 简介:川,字汉舫,1880年生于湖北省阳新县一个塾师家中,幼时即从父就读,粗识文字.14岁时往武昌工程营当兵.后被清廷选派赴日学习陆军,入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系该校第四期毕业生.留日期间,参加了兴中会及同盟会.回国后,任陆军学营(保定学校的前身)教习,后任标统(团长).

  • 标签: 石星川 中国 武汉市 军事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 生平事迹
  • 简介:教导旅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的前身,组建于1943年.1944年1月31日,冀鲁豫军区第三团、十一团、十九团,南进支队的第十六团、三十二团以及回民支队共六个团,组成西进支队,杨得志任司令员,赵承金任副司令员,李英武任参谋长,西进陕甘宁边区.到延安后,改称教导第一旅,旅长杨得志,政委张仲良.同时,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的第一团、二分区的第三十四团、三分区的骑兵团、四分区的第五团、七分区第九团和军区的独立团也调到陕甘宁边区,组成教导第二旅,旅长黄永胜,政委邓华.这两个教导旅均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6年4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进行整编,教导第一、第二旅合并为教导旅,旅长兼政委罗元发.

  • 标签: 教导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杨得志
  • 简介:一中宁县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地带,雨水稀少,平均年降水量只有221毫带,水资源主要依赖黄河。自从两千多年前设置口卷县起,中宁的先民便兴修水利,建设引黄灌区。除七渠外,其他干渠史料缺载。在两千多年发展过程中,

  • 标签: 发展史 腾格里沙漠 边缘地带 年降水量 兴修水利 引黄灌区
  • 简介:民国初年,我还在贵阳的小学读书,就从母亲那里知道我在北京的舅舅姚华,前清中过举,赐同进士,被派往日本留学,以优等成绩回国后,对做官不感兴趣,却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诗文、曲词和书法、绘画上。

  • 标签: 民国初年 日本留学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 简介:前不久,笔者收到台湾中国广播公司程嘉文、陈玉箴著《消失的航海线——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寻根之旅》一书,该书为台湾两记者实地溯源采访实录系列报道汇集而成,在第152页中一组郑和七宝剑彩色照片,引起笔者重视。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台湾省 广播公司 系列报道 彩色照片
  • 简介:衍自年轻时即致力于研读《水经注》,一生不辍。他主要是一位文献学家而非地理学家,故所校《水经注》以文献搜集的丰富、经注校勘的精确、文字训释的突破见长,体现了考据学派的特点,一定程度地推动了《水经注》研究的进展。但他短于地理考证,因学识制约导致的不足,也限制了他在该领域的高度。孙校《水经注》未经刊刻,稿本今存国家图书馆,不外借。国图又藏有清刘履芬誊录本,藉之可窥孙校《水经注》的流传情况、孙校《水经注》之历程、所做工作、特色及成绩。

  • 标签: 孙星衍 校释 《水经注》 流传 历程 成就
  • 简介:江上青(1911~1939),出生于江都县仙女镇(今江都镇)一个中医职员家庭。原名江世侯,后改名江上青。江上青的父亲江石溪,早年行医,辛亥革命后在内河大达轮船公司任职。他具有爱国民主思想,在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时,曾撰小曲多支,教人传唱,以示反抗。江上青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文史,憎爱分明。

  • 标签: 皖东 扬州 抗日根据地 文化界 轮船公司 特委
  • 简介: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位于北溪中游。江的两岸有三座土楼.即左岸的启丰楼、鳌凤楼和右岸的高明岩楼.在山巅之上形成三角鼎力之势。夜晚,船行江中.望土楼里透出的灯光.若巨星挂天.“三拱照”.是华安土楼群中的奇葩。

  • 标签: 土楼 三星 华安县 漳州市 灯光
  • 简介:“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的确,古蜀人来自何方?如何进入成都平原?何时建都立国?它的政治面貌、经济规模、宗教文化的情况怎样?与包括中原殷人在内的四邻关系如何?……这一连串的历史文化之谜,在旧时人们眼里,同直上天际、云遮雾障的古蜀道一样,是神异诡谲,不可捉摸的。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历史文化 铜贝 青铜雕像
  • 简介:广汉三堆出土文物,从宗教研究的角度看,似乎代表了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繁荣鼎盛的那么一段历史时期的巫文化形式。因为三堆出土文物当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青铜铸造的神人像,连底座算起有2.62米高。青铜神人像的两只手拳曲,握成空洞的状态。对此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的手里面没有握什么东西,就握成这么一种拳曲的形式。有的认为,它这手里面一定握有东西,我比较偏重于这

  • 标签: 三星堆文化 夏文化 巫文化 宗教研究 奴隶制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
  • 简介:庆路是北宋防御西夏的重要军事区域,其主要作用在于配合其他帅司路牵制西夏和经略沿边蕃部。散布在宋夏沿边地区的蕃部是庆路防御西夏的重要力量。作者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试对北宋庆路蕃部的一些问题加以论述,进而对北宋庆路的蕃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 标签: 北宋 环庆路 蕃部 西夏
  • 简介:北二路是2008年奥运会自行车比赛赛道,也是运动员、赛会官员往返的必经之路。对身居北二的人们来说,奥运会真是开在了家门口。可是,以往北二路南侧的“城中村”确实不堪入目。随着旧城墙的拆除和北二路的修建,临街的老旧平房区就像剥了皮的鲜肉显露在北二路的南侧。1976年大地震后,

  • 标签: 城墙 2008年奥运会 记忆 自行车比赛 “城中村” 二环路
  • 简介:汉唐西域安全与塔里木地区的烽燧布局密切相关,自汉代以来西域一直是中原政权修筑烽燧设施较多的地区。汉代的烽燧侧重于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进行点线布局,唐代的烽燧则在整个塔里木地区及天山北麓呈面状布局。汉唐烽燧布局的变化,体现了中原政权在西域安全战略逐步深入。

  • 标签: 汉唐 环塔里木地区 烽燧布局
  • 简介:1941年5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著名的中条山战役。中条山东连太行,是晋、豫及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西望潼关,乃陕西及西安之屏障;南有黄河,赖山川之险以阻日军南侵;北接吕梁,系北进抗日之跳板。日军对中条山图谋已久,自1938年2月起,曾12次计约数十万人进攻中条山,均被击退。1941年4月底,日军不惜血本调集第

  • 标签: 中条山战役 云南省腾冲县 抗日根据地 侵华日军 集团军 国民党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