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1958年秋天,伴随“超英赶美”和“钢铁产量翻番”的宣传鼓动声,一个全民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在全国各地掀起,“为钢铁元帅升帐”曾成为全党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结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资源,其损失是不言而喻的。就我们宜都县(现宜都市)来说,算得上湖北全省的一个“重灾区”。当时中共湖北省委发出号召:全省百万大军办钢铁,保证钢铁大丰收。这个“百万大军”只是个号称数,即使后来超过百万,全省70多个县(市)平均每个县(市)不过2万人,而宜都一个县投入大办钢铁的民工,最高峰足足20万人j带来的后果是,山区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王皈、潘湾、聂家河等区有些地方成林成材的树木基本上被砍伐殆尽。当年全县的农业生产本

  • 标签: 钢铁 指挥长 指挥部 宜都 土高炉 劳动力
  • 简介:33岁的协管员江伟先生觉得,自己是被"骗"到城管大队的。2011年,受聘于保安公司的他在北京一家医院看监控录像,保安队长告诉他,城管队工作轻松,"一天就跟个车溜达溜达,轰轰摊儿,完事了。吃得也和城管一样。"来了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每天早上6点起床干活,一天下来劳顿无比。吃得确实和城管一样,都是难以入口的清汤寡水。"我说那时候跟我不是这么说的啊",保安队长就凶他:"既来之,则安之,你想赚钱吗?"

  • 标签: 保安公司 城管队 监控录像 江伟 城管工作 月收人
  • 简介:“成都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城名、城址不变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目前流行的对成都城市史的时间定位。其根据是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于公元前310年张若仿秦都城在成都修筑城墙,以此作为成都城市历史的标志。这种观点,一是源于中原文化正统论的影响,认为之前,蜀地是未教化的蛮夷地区;二是一些学者片面认为城墙的建筑才是城市形成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城市史 成都 历史文化名城 时间定位 城市历史 中原文化
  • 简介:金王朝是12世纪统治中国北方半壁河山的王朝,金中都则是第一个正式建都于北京地区的都城,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标签: 金朝 中都城 修建工作 城垣 城门 河流
  • 简介:<正>唐代渤海地方政权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具有自己的渊源,同时也受到中原地区的明显影响。在这方面,过去曾有不少论述。1979年我在《渤海城址的发现与分期》中,提出以唐玄宗天宝末年迁都上京龙泉府为线,把渤海的城址分为两期的想法。最近,感到有些问题还需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现仅就渤海都城的几个问题再谈一点体会。

  • 标签: 几个问题 渤海 都城 深入细致的研究 中原地区 兴起和发展
  • 简介:成都在中华天地大座标中居于最佳地位。其天地条件的优越带来了自然的富庶和必然的交流,使成都在历史发展中成为典型的移民城市和多元文化交融城市,并由此形成了仁道协和,开明超越的城市精神。只要不出现大的社会破坏,成都总会展现出中华腹心、天府之国、人间乐园的风采。

  • 标签: 成都市 城市精神 历史发展 地方文化 中国 生活方式
  • 简介:2000年7月25日,平遥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几位同志,考察了平遥达蒲乡杜村堡。经过深入的调查访问,召开座谈会等,发现从杜村堡的原整体构筑和文化习俗,完整地反映出平遥县治前身之一的中都城的历史原貌,同时也说明现今的杜村堡是由古中都城变迁而来的。考察和研究作为历史上中都城的杜村堡,对进一步丰富和挖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文化内涵,推动我省的文物资源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都 都城遗址 文史资料 平遥县 平遥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
  • 简介:2017年9月开始,我与宜昌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徐小云、周颖对宜都红茶厂、宜都市档案馆、宜昌市档案馆和湖北省档案馆有关宜红茶的史料进行了系统的查阅,在湖北省档案馆、宜都市档案馆和宜都红茶厂发现了有关宜都红茶厂的档案305卷(其中宜都档案馆有232卷)。

  • 标签: 中南区 宜红茶
  • 简介:本文从人类学与公众史学的交叉互动出发,以"成都一东方伊甸园"城市品牌营销、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选择"太阳神鸟"这两个事件为案例,探究在城市形象塑造活动中,公众如何共享历史话语权以及城市历史与公众记忆如何互动。

  • 标签: 公众史学 人类学 城市形象 东方伊甸园 太阳神鸟
  • 简介:本文考述元明都城西御敕寺院与畏兀(畏吾)礼佛庙宇,考证高梁桥至白石桥间大护国仁王寺的历史存在,正觉寺、万寿寺建年之推前,白塔寺、大佛寺与其之关联;考释都城畏吾人族际婚,庙会中西域马术等竞技与信仰习俗,庙市中的西域物产,生计居住等与当地的交融。以非汉阈信仰作为功能主义等重物轻灵研究之补裨。

  • 标签: 元明都城 御敕寺庙 畏吾文化
  • 简介: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的历史缩影。通过曹操父子营筑的邺城和曹魏洛阳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以及与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及辽金元明清都城布局形制对比,揭示出曹操所开创的都城制度对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重要影响。曹操营建的邺城,对此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东移、北移,起到了奠基性历史作用。中国古代运河是政治之河、军事之河、经济之河,是中华民族发展之河。曹操开凿的黄河以北白沟、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以及隋唐时代以此为基础开凿的北方隋唐大运河,极大地加强了中原与北方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的融合,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中古时代以后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与全面发展,这是曹操的另一重大历史功绩。

  • 标签: 曹操 都城 运河 历史影响
  • 简介:1948年秋,守卫武汉的白崇禧桂系部队虽然加强城防工事,但人心都有些动摇了。这时,在汉口警察七分任职员的陈叔一认识了江汉军区城工部派到汉口搞地下工作的刘建章。经过交往,他们之间建立了秘密的工作关系。刘建章希望陈叔一利用自己的身份,在汉口警察中开展策反工作。

  • 标签: 汉口 起义 地下工作 刘建章 警察局 白崇禧
  • 简介: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为中心,加上694个限额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洛阳是国家重点建设基地之一,先后有1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在这里兴建,其中有6个属于156项重点工程。为了确保这些任务的顺利完成,国家先后从全国各地调来11支各类施工队伍,并于1954年9月1日,专门组建了洛阳工程,主要承担第一批动工兴建的洛阳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轴承厂3个大厂和市政工程的基建施工任务。

  • 标签: 洛阳轴承厂 工程局 重点工程项目 第一个五年计划 国家重点 施工队伍
  • 简介:在上海领导下,我们在武汉的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1947年秋,上海通知我去上海开会。到沪后,我被当成病人送进了一家私人医院——李伟光医院。医院的同志嘱咐我尽量不要出去,后来李亩田、李云程也住进来了。上级派王晓同志与我联系,他经常送来报纸文件,给我们讲外面的情况。并告诉我们说:“张执一同志有任务到香港等地去了,请你们耐心等候。”不几天,张执一同志回到上海,会议就开始了。这次会议由张执一同志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我们五师的同志,也有华东的同志。会议的任务本来是研究在上海、南京、武汉等沿江大城市建立几个联络站,负责把那些坚持原地斗争的同志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到几个解放区去。会议正在进行中,中央发来电报

  • 标签: 上海局 特委 李炳南 中原突围 刘邓大军 游击战争
  • 简介:文章以古都洛阳为视角,从城墙建筑技术的角度剖析了古代都城的筑城技术。洛阳作为中国古都建都筑城实践始于二里头遗址,从三代肇始期的都城,经由汉魏发展期的都城,至于隋唐转折期的都城,洛阳都城的演变体现了上古至中古时期中国都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城墙的建筑技术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筑城技术的历时性演变特征,在中国古都中具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古代都城 建筑技术 洛阳城 中国 古都 城墙
  • 简介: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对文化抗战工作非常重视,尤其对大后方的文化抗战运动更是关注。重庆作为战时陪都,也是全国文化运动的中心之一,抗战时期文人聚集,文化抗战运动日益高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南方密切关注重庆文化抗战运动的进展,根据时局变化,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对重庆文化抗战运动的方向、进程等进行有效指导,引导运动健康发展,促进了重庆抗战文化的空前繁荣,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南方局 周恩来 重庆 文化抗战
  • 简介:为完成学院《客家宗族姓氏研究》课题,我们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曾组成专题考察小组北上,考察客家主要姓源区中原大地,探索客家姓氏的中原祖根。这次考察所至,包括郑州的河南省博物馆、方志办、地名办、开封的河南大学图书馆、文博馆、历史系资料库等,搜集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地

  • 标签: 《客家宗族姓氏研究》 古黄国都城遗址 考察报告 古城位置 形制 文化遗存
  • 简介:腐败的罪恶是多方面的,它恶化政治生态,阻碍经济健康发展,它给整个社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它导致社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横行,人际交往日益金钱化和利益化,人与人之间情感淡薄,理性主义丧失,伦理价值观堕落,一句话,社会风气、社会秩序日益崩溃。

  • 标签: 反贪局 新加坡 社会风气 伦理价值观 政治生态 道德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