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自信、包容、大气磅礴的唐代对外交往史上,曾涌现出无数有作为的外交使臣。他们有的“宣国风于殊俗,谕大化于异域”(《大唐西域记赞》),传播唐文明,充当了文化传播的使者;有的穿梭于周边或两国之间,调停纷争,斡旋关系,充当着“和平”的使者。本文所论及的便是一位在唐代中国与新罗友好交往

  • 标签: 唐代 外交使臣 归崇敬 水平 人格精神
  • 简介:善学宫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桥乐街道惠新中街1号(今惠阳高级中学)。该学宫始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后几经修建与易址,至今仅留存有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建的戟门和大成殿。

  • 标签: 学宫 高级中学 惠城区 惠州市 广东省
  • 简介:我是从讲台上认识张悦老师的。2003年秋,我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担任中学语文教研员不久.主办了浙江省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大赛,要求一个地市派一名代表参赛。由于多年没有举办这样的大赛.各地都派出了顶尖高手,衢州童志斌、杭州郭初阳、台州包建新、嘉兴蒋雅云、绍兴陈阿三……

  • 标签: 浙江省教育厅 语文教研员 教学大赛 课堂阅读 教研室 老师
  • 简介:李白的收录在、及."旧山"就是大匡山,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冬日",一般学者均认为是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冬.杨栩生先生分析说:"它当是李白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春投刺苏颈不中而七八个月后旧山读书处所作.""以诗所写屋舍环境的荒废程度上看,不像是短暂的投亲访友式的离居,正似七八个月无人居住料理."

  • 标签: 《冬日归旧山》 李白 诗歌 艺术风格
  • 简介:<正>《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历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太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没见过此《连山》《藏》是何物,却纷纷立说,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太卜》贾疏:“夏曰《连山》,殷曰《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藏》’”。(今《山海经》无此文、此文句与古经文不类,疑系伪托),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信,因为《连山》《藏》二书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 标签: 《归藏》 《连山》 《山海经》 阴阳 周易 《周礼》
  • 简介:“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梓州罢吟寄同舍》)。从大中五年(851)冬到九年冬,李商隐在东川节度使(治梓州)柳仲郢幕府首尾生活了五个年头。这是李商隐一生中寄幕时间最长的一次。在这长达五年的时间裹,商隐有没有回过长安?此前冯浩的《玉谿生年谱》、钱振伦的《玉谿生年谱订误》、张采田的《玉谿生年谱会笺》、岑仲勉的《玉谿生年谱会笺平质》都从未提出商隐梓幕期间曾回长安的问题。但细审商隐诗文及有关材料,却发现在这五年中,商隐曾回过长安,而且在诗文中留下了回京的印迹。最初引起我对这一行踪的思考的,是他的《留赠畏之》七律。

  • 标签: 李商隐 中国 唐朝 生平事迹 “梓幕期间”
  • 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就文学创作而言,《隔膜》《火灾》等短篇集,'实为中国新小说坚固的基石'(茅盾语);'扛鼎'之作《倪焕之》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熟;童话集《稻草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语);1921年发表的四十则《文艺谈》,是我国现代文艺理论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

  • 标签: 叶圣陶 编审委员会 共产党人 解放区 郑振铎 沈雁冰
  • 简介:有光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黄宗羲推其文章为明代第一人,清代桐城派更是将他奉为宗师。在历来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中,以及在其它一些研究明代文学的著作中,在谈及有光时,都毫无例外地将他和王慎中、唐顾之、茅坤四人一起归入“唐宋派”,把他看作是唐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 标签: 归有光 唐顺之 唐宋派 王慎中 茅坤 “本色论”
  • 简介:明清两朝都实施了改土流政策,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两代君主民族观的差异。明朝皇帝坚持儒家传统夷夏观,对“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可能对土司制度作出彻底的改革;而本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因不满儒家传统夷夏观中的民族歧视而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把从唐代就开始萌芽的“华夷一体”的新民族观应用到实际的民族政策中,其结果就是土司制度在清代的基本结束。

  • 标签: 夷夏之辨 夷夏之防 华夷一体 改土归流
  • 简介:伊吾本西域古邦,曾先后附庸于西突厥和东突厥,贞观四年(630)东突厥汗国解体,在唐朝招抚政策影响下,粟特首领石万年率众驱逐了城邦统治者东突厥王子欲谷设,自立为伊吾七城主,举地内附,唐朝始创设西伊州,以石万年为刺史,贞观六年(632)定名为伊州,自此开始了西域郡县的进程。

  • 标签: 唐朝 突厥汗国 招抚政策 东突厥 西突厥 统治者
  • 简介:<正>清末在川边推行“改土流”,对康区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如何?由于事隔几十年,其间又缺乏系统的调查和资料积累,探讨殊非易事。五十年代的调查材料表明,与清代相比,康区社会发生了两大重要的变化。其一,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清代的康区为四大土司的领地,他们是德格宣慰司,明正宣慰司,理塘宣抚司和巴塘宣抚司。在大土司的属下,有安抚司、长官司,和土千户、土百户若干员。以土司系统为主体,组

  • 标签: 改土归流 德格土司 康区 民国政府 宣慰司 五十年代
  • 简介:有光评点《史记》几十次,自以为得《史记》之神,史家也多强调其文章与《史记》之渊源关系,但这重判断总体说来停留于表面的关联,且颇多误读,事实上,相当一部分论著对有光与《史记》相似性的强调,往往言过其实;有光与司马迁在精神气质、生存体验、眼光见识等方面,相去甚远;有光的文章,即使是刻意学《史记》的《马政志》、《书张贞女死事》等,也最多只是句法、章法或题材上相似。

  • 标签: 归有光 《史记》 辨析 散文 句法 题材
  • 简介:1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曾表彰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韩愈本人在《答李翊书》中也说自己'始者非三代两汉(‘两’一作‘秦’)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根据这些几乎已成定论的意见,我们只要一谈到韩愈,就会很自然

  • 标签: 李愿 盘谷 潮州韩文公庙碑 文起 道济 八代
  • 简介:布仁巴雅尔9月19日,蒙古族歌手布仁巴雅尔因病去世,享年59岁。2006年春晚,一首《吉祥三宝》让布仁巴雅尔的名字享誉千家万户,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蒙古族音乐的魅力。布仁巴雅尔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在蒙古语中'布仁巴雅尔'是'全喜'的意思。20岁时,布仁巴雅尔考入呼伦贝尔盟艺术学校,接受了正规严格的声乐训练。从1983年开始,布仁巴雅尔在地方文工团担任独唱演员和马头琴演奏员。

  • 标签: 布仁巴雅尔 乒乓球 周润发 刘国梁 范冰冰 师胜杰
  • 简介:对雍正朝改土流的目标与性质,学术界历来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了鄂尔泰、雍正帝通过改土流贯彻法治的思想以及完善法治目标的确定,认为雍正朝进行改土流,主要是出于加强法治管理的需要,由此确定了改土流的思想与方略,据此进行施治。雍正朝的改土流并非彻底取消土司制度,而是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以适应清廷强化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需要。

  • 标签: 雍正朝 改土归流 法治
  • 简介: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的二公子,因互相退让王位而远走,不食周食,最后饿毙首阳山。他们退让国位,体现的是忠于君臣世袭之天伦,忠于天下君臣之大道、忠于父子之人伦。故获“贤人”之美誉,是中华民族之“德源”。现今天下首阳山有五六处之多,且说法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伯夷叔齐经孟津县,最后栖息洛阳首阳山;也有人经过考证最终认定此首阳山应在永济县境内。而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户部主事杨恩就此事撰文进行论证,考证首阳山就在甘肃渭源境内,文章被人雕刻成碑,立在渭源县莲峰乡莲峰山五台下。

  • 标签: 首阳山 伯夷 中华民族 孤竹国 孟津县 渭源县
  • 简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整理旧志、编纂书目与撰写提要时,对于嘉靖间德志的纂修与版本情况,由于当时藏本分散,编撰者未能尽见,便依据明清以来书目中的信息做出推断,或将著录各异的嘉靖间所纂德志视为一种志书,或将后纂者视作前修者的增补本。实际上,明嘉靖间纂修了两部德志:一部纂于嘉靖二十年代的德州时期,纂者为黄钧;另一部纂于嘉靖四十年代的德府时期,纂者为李嵩。前后所纂不仅存在州志与府志的性质差别,而且其目录结构和载录范围等也各有不同。

  • 标签: 明代 嘉靖朝 《归德志》 《归德府志》 黄钧 李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