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作者从自己与20世纪80年代电影理论的关系、80年代电影如何复兴,以及电影作为人文科学新学科应该如何构建几个方面论述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电影和符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电影理论 符号学 电影学 人文科学 新学科
  • 简介:格里菲斯年代[美国]W.K.埃弗尔森李亦中译戈德伯格:埃弗尔森教授,你建议我们的谈话围绕格里菲斯年代来进行。那么,你认为那些年是怎样的呢?你将如何描绘呢?埃弗尔森;关于我们的论题,我想是指格里菲斯对电影事业作出了最大贡献的那些年月。我猜想,从经济角度...

  • 标签: 格里菲斯 特写镜头 弗尔 追逐片 戈德 吉许
  • 简介:图片拼接、复古雕花、随圆黑超……这个春天,男装配饰集体回归80年代风潮,带来新一轮怀旧主题。

  • 标签: 电影 导演 演员 表演艺术
  • 简介:乔治·米勒和罗德·哈迪执导的1997年版《鲁滨逊飘流记》由布鲁斯南主演。布鲁斯南饰演的邦德形象深入人心,以致其演绎的鲁滨逊也容易让观者产生007的互文式联想。影片弱化原著中鲁滨逊的生存活计和宗教思辨,着重于其爱情、友情敷衍以及动作场面,使得本为18世纪殖民者的鲁滨逊更像是“年代错置”的冷战时期的英雄。“年代错置”的历史抽离作用将影片和原著的时代并置,使得煽动性的共情策略转为对英雄套路的冷静审视,同时暴露出影片在女性、殖民问题上的缺陷。原著小说在经验主义视域下以新奇性定义了小说,对比之下,电影则需要在罗曼司理想主义之外寻求更多对自身的定义。

  • 标签: 《鲁滨逊飘流记》“年代错置”布鲁斯南 经典改编
  • 简介:A“速成”这个词已经用了很多年了,记得50年代时就有叫“速成识字法”、“速成中学”之类的。效果如何,无从考证,但从昙花一现般地速来速去似乎就可以做出判断了。真没想到,时至20世纪末,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又爆出了“速成爱情”,每到周末的黄金时段,您如果关注一下电视屏幕就会发现,丰富的电视频道里处处都充满了“爱”。《玫瑰之约》、《浪漫久久》、《相

  • 标签: 爱情 速成识字法 地速 《泰坦尼克号》 策划者 电视频道
  • 简介:由深圳卫视制作的号称"内地综艺旗舰节目"《年代秀》,以杂糅益智、谈话、歌舞等各类节目的形式元素,在顺应电视节目类型潮流的同时,拓展着"秀"的表现形式话语空间;通过物件、人物、歌曲、影像等具象,集中体现60至00年代的各自时代特点与风貌,实现了"年代"的阶段性与形象性表达,从而在顺应当代社会"怀旧"情绪的大众文化中,取得了收视上的成功,并引领了电视荧屏的"年代风潮"。

  • 标签: 年代秀 怀旧 电视 真人秀
  • 简介:<正>“文革”时期的电影实践,产生了两种相互有别而又“血脉”相连的艺术形态,即样板戏影片和故事影片。第一部样板戏影片《智取威虎山》的创作,在江青的亲自参与下,从1968年成立摄制组筹备拍摄,到1970年最终完成,前后长达两年多时间。相比之下“文革”时期故事影片的生产,则短得多。1972年7月,毛泽东关于“现在电影戏剧、文艺作品少了”的指示传出后,周恩来于1973年元旦在接见文艺界、电影界创作人员时,号召电

  • 标签: 故事影片 文革 创作人员 毛主席 样板戏 艺术创作
  • 简介: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嬗变,以西部片为嚆矢的各种样式的影片,在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日趋成熟,从而形成了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黄金时代”。然而,这一时期的好莱坞,除环球影片公司生产的恐怖片或疯狂的科学家一类的影片外,却几乎没有涉足科幻片,尽管早在1902年,法国人乔治·梅里爱就创作了电影史上的第

  • 标签: 影片 电影史 好莱坞 三四十年代 西部片 黄金时代
  • 简介:当电影烙上摇滚的印记,当摇滚的精神与梦想在电影中重新绽放,你是否还记得那些青春年代的激情与躁动,那些斑斓闪烁的舞台与歌声?摇滚的电影用梦幻般的色彩书写曾经跳跃的心灵;电影中的摇滚,用低吟般的浅唱勾画生命的合音。

  • 标签: 摇滚 电影 梦想 青春
  • 简介:20世纪最后十年,世界政治发生了重大变革,“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冷战状态终告结束,开始了一个国际政治的新时期。在这一政治、社会背景下,电影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产生某种嬗变。在90年代世界电影之林中,受到影响最大,变化最为剧烈,结果也最直观的当属德国电影,

  • 标签: 德国 20世纪90年代 电影艺术 原民德电影 巴贝斯贝格电影制片有限公司 电影市场
  • 简介:关于电影制作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共识:那就是它既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项经济活动.--(克里斯·史密斯)(1)当今走向随着新千年的到来,1990年代的结束并未使情况变得明朗.在英国,投在国产长故事片上的资金从1992年的1.69亿英镑,增长到1996年的5.6亿英镑,同时期制作的影片数成倍增加.(2)1998年,虽然拍摄制作的影片数有所下降,但对英国和与英国合拍影片的预算却在上升.(3)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传媒效益,投入生产的影片数急剧增加,而制作周期相应缩短了.(4)

  • 标签: 合拍影片 电影工业 故事片 摄制 拍摄 时期
  • 简介:……英国电影工业几乎濒临毁灭性的滑坡也许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它越是衰落,那么越有可能被淘汰的就是那些无用的人.同时,那些陈腐的工作方式--所遏制的就是创造力--将被抛弃.而有幸在原来那些地方,新的富有创造力和经营头脑的天才就会产生.

  • 标签: 导演 电影业 奥斯卡奖 甘地 年代 英国
  • 简介:1989年下半年,在前苏共中央主席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的影响下,原民德政治动荡不安,在莱比锡等大城市先后出现大规模要求改革开放的示威游行,与此同时,大批公民通过匈奥边界外逃到西方。在这种形势下,lO月18日,掌权达18年之久的原民德党政领导人昂纳克被迫下台。11月9日,民德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开放边界。12月22日,位于原东柏林的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德国 电影导演 电影创作 电影评奖
  • 简介:1998年9月初,英国几家大报登出老牌电影新闻工作者F·莫里斯·斯佩德去世的布告,他是从1945年就开始出版的几份电影杂志(What'sOninLondon)和月刊(FilmReview)的创办人,这些杂志全面报道和评述英国本土摄制的电影.对某一特定年龄层的电影爱好者来说,86岁的斯佩德的死讯勾起了他们对遥远过去的回忆--在那个年代,人们常说的话就是"看电影去",没有什么电影专家,有的就是无数的影迷,他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去"大剧场"(Odeon)或者"ABC电影院",把英俊的罗纳德·柯尔曼(RonaldColman)、斯特华特·格兰奇(StewartGranger)和艳丽的贝蒂·格拉勃(BettyGrable)、艾娃·格莱纳(AvaGradner)等帅男美女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这些演员嘴唇红润的肖像经常出现在等杂志的彩色插页上.

  • 标签: 电影文化 电影评论 摄制 娱乐 伦敦 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