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作者: 闫威刘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2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情节,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关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发展过程。由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和人物、人物和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所构成,用以显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辞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美国戏剧史上涌现过许多采用中国戏曲手法的剧作,其中一部获得巨大成功,并获得普利策奖的便是桑顿·怀尔德(ThorntonWilder,1897—1975)的《小镇风情》(OurTown,1938年,又名《小城风光》和《我们的小镇》等)。从艺术的视角上说,直接影响他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像《黄马褂》这样中国题材的戏剧的成功;二是中国京剧泰斗梅兰芳的访美演出:三是剧作家少年时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中国文化的熏陶。

  • 标签: 中国情结 风情 《小城风光》 中国戏曲 普利策奖 中国题材
  • 简介:哈姆雷特历来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笔下性格最为丰富、复杂的'圆形人物'的典型.通过反复的文本分析,本文深入挖掘哈姆雷特'虚无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背后蕴藏着的三大导致其性格及命运的中心情结--'纳喀索斯情结'('自恋情结')、'父子传承情结'('恋父情结')、对母亲和奥菲莉娅的'耻感情结'.

  • 标签: 哈姆雷特 自恋情结 HAMLET 中心情结 圆形人物 虚无主义
  • 简介:在中国电影界一直存在着一种或隐或显的“奥斯卡”情绪,在李安的《卧虎藏龙》成功以后,几位中国电影领军人物沿着李安制作路线,拍摄了几部大片“冲奥”而一一败北。本文分析了其中的缘由得失,并提醒中国电影界随着东方传统文化图谱以及符号的类型化,完全可能因为不断地自我重复而失去了美学震撼力,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也许首要的并不仅仅是“冲奥”,奥斯卡获奖影片的经验对于中国电影可能更加重要。

  • 标签: 中国电影 “奥斯卡”情绪 电影游戏规则 发展方向选择
  • 简介:在我国,自古至今戏剧与书画就有很深的渊源,人们把它们称作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的确,在我国既是戏剧家又是书画家的人比比皆是,如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就是一位出色的书画家。梅兰芳先生学习书画艺术,并非只是因为个人的爱好,或是为了抒发情怀,而是为了借书画艺术之内涵,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舞台表演艺术,

  • 标签: 京剧 书画艺术 剧情 书画家 舞台表演艺术 梅兰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审美需要(aestheticneed)是审美价值观最基本的和最接近人的本体动力的因素。审美理想(aestheticidea)是建立在一定水平的审美需要与趣味等倾向性、审美判断、评价基础上的,并与审美信念相结合的一种高级审美价值观念形态。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境界,包括至善至美的生活和观念在内的形象体系。它是社会理想的一种至高境界。

  • 标签: 审美需要 审美理想 审美理论 工作者 审美价值观 中国
  • 作者: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9期
  • 机构:歌唱的审美,是欣赏和表现声乐作品的重要环节,是歌唱修养的重要方面。它被广泛运用到了古今中外的歌曲创作、演出、欣赏之中。歌唱的审美既需要直觉感悟,也需要理性修养。这既是存在每个人身上的一种潜能,又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它,可以获得美丽而奇妙的审美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和歌唱,从而实现一个歌唱艺术上的超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戏曲与大众是剧坛永恒的话题,文人审美意识与大众审美意识的对位,是戏曲界人士着力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调整的今天,戏曲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却逐渐冷落了大众审美意识,陷入了一种孤芳自赏的危机之中。创作者的种种努力,似乎很难唤起欣赏者的欣赏热情,亦难摆脱戏曲生存的窘境。如此状况,虽然使创作者疲惫而扫兴,却极少有人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叹喟。许多作者带着迷惘与焦灼,重新修正自己的审美心理定势和创作态度,急迫而振奋地寻找新的突破口,期望戏曲的状况能够出现令人欣喜的转机。有的热衷于追逐现代艺术潮流,从主题到结构、从故事到

  • 标签: 审美意识 戏曲创作 大众审美 水长东 审美心理定势 创作态度
  • 简介:声乐艺术审美可以说是音乐活动中的永恒动机,是欣赏者感官与心理上的一种美的延续,由此可见声乐艺术审美的重要性。由于声乐艺术审美直接关系着声乐艺术的美学效果,因此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阐述了声乐审美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意义及声乐艺术审美的多样性,重点研究了声乐艺术中所应遵循的审美原则以及声乐艺术的审美要素。

  • 标签: 声乐艺术 审美原则 审美要素
  • 简介:舞蹈表演的审美规范是舞蹈演员进行舞蹈审美创造——塑造人物形象所要遵循的原则、规律和方法。舞蹈表演是一个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一个舞蹈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即艺术构思——创编阶段和艺术传达——排练,演出阶段。前者是舞蹈作者的审美意象,后者是把审美意象物化为审美形象。

  • 标签: 舞蹈表演 审美创造 人物形象 舞蹈演员 审美规范 创作过程
  • 简介:跨人二十一世纪,人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高素质的人成为现代教育的中心任务.一个人的素质包含了许多因素,审美趣味即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的修养、气质、理想和道德风尚.

  • 标签: 音乐 审美趣味 情感体验 审美视野 审美创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浩然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钢琴音乐作为一种音乐语言,同时是一种听觉艺术,它是将钢琴演奏出来的音响通过空间传播到听者的耳朵,使听者获得审美感受的艺术。这种由物质到精神的运动过程,其终极目标和价值体现均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听觉感受。但是,这种听觉感受不是单纯生理性的感官功能,而是以健康的听觉器官功能为基础,以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前提的。当一种新的审美对象的外在特征(音响、旋律、节奏)刺激人的感官时,引起相应分析器的反射,形成信息传入大脑,这时,人对事物只是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和感觉。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唐琳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美术,也叫“造型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有时还包括书法、篆刻、摄影等艺术形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揭示了一定历史时代生活情境中的人的心理状态,融入了作家的主体精神和精神追求.以及在这种精神追求下面潜藏着的某种文化模式和传统心理的暗流。元朝是一个由蒙古贵族建立的王朝.民族歧视使汉族知识分子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元代文人的心态极其沉重。

  • 标签: 元代文人 《西厢记》 自恋情结 折射 历史时代 精神追求
  • 简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年代,这是因为我们的整个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所谓的文化转型的年代。所谓的文化转型就是指“我们所处身其中的整个社会文化方式所发生的整体性、结构性的转换和变动。”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之下,中国的第六代导演开始进入电影学院或者戏剧学院接受正规的影视教育。

  • 标签: 第六代导演 导演创作 中国社会 情结 摇滚 文化转型
  • 作者: 迟佳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无论是创作舞蹈还是表演舞蹈,甚或欣赏舞蹈,首先需要学会舞蹈审美的方法,并掌握舞蹈审美的要领。入山须知山情,入水须知水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