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胡腾舞是北朝异域艺术传入中原的特色舞种之一,其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通过对苏思勖墓、陕棉十厂唐墓及宁夏盐池唐墓壁画乐舞图像分析,进一步证明唐代经济和文化发展使得胡腾舞在传播过程中大量吸收了中原宫廷乐舞等文化元素,其服饰搭配和舞蹈动作更接近于中原宫廷乐舞,西域舞蹈的风格逐步弱化。目前学界对于考古图像中的胡腾舞、胡旋舞等舞种划分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仅以旋转和腾踏作为胡腾舞和胡旋舞的区分标准有些过于模糊。

  • 标签: 胡腾舞 考古图像 图像动作分析
  • 简介: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从理论层面论述了《绿腰》的舞蹈审美和风格,归结为"柔美淡雅之态"、"圆润纷繁之姿"、"轻盈回旋之势"三个特点,并最终落实在具体的动态提炼上来,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对唐代软舞之一《绿腰》的动态特征进行创造性的整理,提出了"盘旋"为特点的低中心单腿转、"含"、"腆"、"移"、"靠"、"挑"、"弯"、"旋拧"相生的身体动态、"流"、"回"、"放"、"旋"的线性流动的动态创造要点,以期对唐代舞蹈的审美研究做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

  • 标签: 《绿腰》 审美 唐代舞蹈
  • 简介:唐代巴中石窟飞天艺术是南方飞天艺术的代表,不仅数量多、雕刻精,而且姿态动作千变万化。唐代巴中飞天集中出现于初唐和盛唐时期,大致与巴中石窟发展演变的情况相吻合。从唐代巴中飞天的形体、面貌、服饰及动态等方面来看,初唐飞天显得优美灵动,盛唐飞天则显得优雅雍容。在巴蜀传统文化、审美风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和主导影响下,唐代巴中飞天表现出飞动美、装饰美和写实美的独特审美追求。

  • 标签: 巴中石窟 唐代飞天 舞蹈造型 审美表达
  • 简介:世界经济一体化,人类世界不同区域、国家、民族间的文化接触以及影响是当下及今后的文化生态;在如是的文化生态下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文化的共兴共荣是人类的共同愿望;而达成这一愿望需要的是对异文化的包容精神。作为文化表征的艺术文化,不仅应体现文化的包容性,也应彰显艺术本身的包容精神,由此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文化的同存共兴竭其所能。故而本文拟从三个层面展开讨论:首先简析中国唐代乐舞兴盛及成因;继而探讨文化的包容性;之后讨论艺术表征文化的包容性。

  • 标签: 多元文化 艺术表征 文化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