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藏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剧种,丰富的藏戏文学和较为完整的表演体系,使其以独特的艺术风采成为中华戏曲文化中最具民族性、地域性、群众性的优秀代表。藏戏不仅是我国藏族以及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也是属于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标签: 藏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风采 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 表演体系
  • 简介:5月3日,由贵州省曲协与黔南州福泉市委宣传部、福泉市文联主办的2017“曲艺”创作采风现场研讨会在福泉市举行。来自省、市、县、区的曲艺艺术家共计16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 标签: 福泉市 曲艺 现场 采风 创作 宣传部
  • 简介:本文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上海音乐学院前副院长谭抒真先生未曾发表过的遗作。文中记叙了当年他第一次进入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参加排练演出的情形。在谭先生进入乐队之前,这个乐队全部由外国音乐家担任,没有一个中国人参与过(从1879到1927)。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 1927年 工部局 乐队 上海交响乐团 一个中国
  • 简介:19422月初,受陕甘宁边区的委托,鲁艺委派著名版画家马达与安波为鲁艺河防慰问团正副团长,带领美术系的焦新河与庄言,文学系的邢立斌与张潮,中国民间研究会号称“民歌五人小组”的另外四人:马可、张鲁、刘炽、关鹤童,去山西和陕西交界的黄河西岸一带,慰问英勇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河防将士们。这一次的慰问演出,对安波以后的音乐艺术创作起到了升华跃进、化蛹成蝶的催生作用。

  • 标签: 1937年 民歌 陕甘宁边区 中国民间 慰问演出 艺术创作
  • 简介:一、戏曲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专题2016,各种戏曲评论人才培训班应运而生。从理论高度介入,对舞台艺术进行深度把握,是目前很多戏曲评论还未达到的目标。对于戏曲评论者来说,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两个剧目的考察上,而是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建设来推进戏曲舞台创作。

  • 标签: 戏曲研究 专题 约稿 戏曲评论 戏曲批评 舞台艺术
  • 简介:一、戏曲政策与当代戏曲发展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发布与落实直接影响到戏曲艺术的发展走向。对戏曲政策的研究既有助于总结历史经验,又能为今后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目前,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对戏曲政策尚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像戏曲政策的理论阐释、戏曲政策的变迁、戏曲政策与当代戏曲史、戏曲政策的地方实践与特定剧种发展等专题都是值得

  • 标签: 四大约稿 年度四大 戏曲研究
  • 简介:12月12日,由上海曲协主办、上海首个学生曲艺教育基地惠民中学承办的“学语言从爱曲艺开始——2016上海市沪语文化教育联盟校长论坛”在文艺会堂三楼多功能厅顺利召开。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上海曲协主席王汝刚等出席论坛并讲话。

  • 标签: 校长论坛 教育联盟 上海市 语文化 多功能厅 教育基地
  • 简介:戏曲、小说属于传统经史之外的“小道”“末流”,中国古代的权力体系曾在不同时期对其做过不同措施、程度的十预,因此,从文化生态与文艺发展的角度看,权力体系的干预,与戏曲、小说发展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学术课题。这恐怕也是最近几十以来,学界不断地对此展开研讨的缘由所在。

  • 标签: 古代 中国 曲问 查禁 权力体系 文艺发展
  • 简介:20世纪60代,台湾省的艺术家痛心于当时台湾"西乐大量东来、传统文化沉默、民族自信低迷"的现状,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和"重建中国音乐"的基石,进行了一次台湾民歌的采集活动(今称为"民歌采集运动")。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考察,指出其不仅收集了近三千首台湾民歌,更对其后台湾音乐艺术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台湾 民歌采集 史惟亮 许常惠 陈达
  • 简介:8月17日、18日,喜剧表演艺术家刘全和、刘全利兄弟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从艺45周专场演出。两人用双胞胎独特的默契表达、无奇不有的创意妙想和令人捧腹的表演艺术,为首都观众呈现老少成宜的欢乐盛宴。

  • 标签: 专场演出 北京民族文化宫 表演艺术家 双胞胎
  • 简介:贺绿汀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性和复杂性的历史大剧,“贺吕之争”贯穿始终,这不仅是两个人的戏剧。其内涵亦非单纯用“学院派”与“救亡派”的复杂纠葛所能概括,但它却是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生动缩影,由此铸就了贺绿汀精神。在当代条件下,无论对上音还是对中国乐坛,贺绿汀精神都是永远的宝藏,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贺绿汀精神 上音 中国乐坛
  • 简介:围绕东亚音乐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外学者们从多个层面、多重视角展开研讨,对推进东亚音乐史学科的发展、增强彼此间的学术交流、拓展东亚音乐史研究论域、深化东亚音乐史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东亚音乐史 音乐史观 视角与方法
  • 简介:我是一个北京孩子,从小便陪着爷爷听半导体里的相声节目。我既喜欢老艺人的传统活,更期待年轻演员的新作品。到如今,我进过不少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方的园子,听过京腔、津味、天南海北口音的相声,自认为是一名相声的忠实爱好者。

  • 标签: 相声 俱乐部 演出 欣赏 约定 半导体
  • 简介:评书,传统曲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以其表演形式简单、内容通俗易懂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它成型于唐宋,兴起于明清,至清朝初叶,形成了南方评话和北方评书两大系统。北方评书以北京评书为主,发源于北京,盛行于京、津、冀和东北三省等地。自明清以来,

  • 标签: 东北三省 李鑫荃 袁阔成 于明 于京 连丽如
  • 简介:201610月18日晚7时,由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主办的“附中86届毕业30周音乐会”在学院音乐厅如期举行。当晚,音乐厅内灯火辉煌、熠熠生辉,来自附中86届8名优秀的毕业生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 标签: 毕业生 音乐会 学生 母校 音乐学院 音乐学校
  • 简介:萧友梅出生于1884,他是中国第一位公派出国学习西方正统作曲技法的作曲家。1916,在德国留学的萧友梅创作了他的第一首管弦乐作曲《哀悼进行曲》,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管弦乐作品,标志着交响音乐在中国的诞生,为交响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开辟性的基础。时至2016,恰逢中国交响音乐诞生一百周。笔者通过对《哀悼进行曲》的挖掘与分析,追溯中国交响的这份“百记忆”。

  • 标签: 萧友梅 《哀悼进行曲》 中国交响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