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半说半唱的京韵大鼓是我国北方鼓曲中人们喜闻乐见的曲种,它是以木板大鼓为基础吸收子弟书形成的,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曲艺界对京韵大鼓音乐和历史研究似无明显争议。2013年,一部关于京韵大鼓声腔音乐研究的新作《京韵大鼓音乐·历史》(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问世了,该书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细致缜密的分析,对以往京韵大鼓研究中诸多学术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成为当前曲艺音乐和历史研究中的一个亮点。该书旗帜鲜明地指出:半说半唱的演唱形式并非京韵大鼓原创的艺术形态;刘宝全并非京韵大鼓的创始人;“京腔京韵”也并非是对京韵大鼓韵味和风格的准确描述。这样的观点颠覆了以往京韵大鼓研究成论,应该引起曲艺界的关注。

  • 标签: 京韵大鼓 历史研究 音乐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修补 曲艺音乐
  • 简介: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母语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古典诗词歌曲以气质典雅、文辞考究、音乐精美、意境深邃的个性风格,演绎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声韵、字韵、情韵中的意境之美和气韵之美,歌唱者若要准确把握好古诗词的演唱,需要对音乐旋律与词义完美融合准确的领悟,深刻理解古诗词的意蕴,展现出古人的气韵和神态。

  • 标签: 古典诗词 历史进程 代表作品 演唱要求
  • 简介:"协同创新"理论是政府从国家层面提出的战略构想,对新时期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4年,南京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南艺")以复排歌剧《秋子》为抓手,整合全校之力,通过创演过程中不同层面、不同阶段的协同运作和高效组织,在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前夕将该剧成功公演,在践行"协同创新"理论方面初尝甜果,其成就与启示意义值得思考和总结。

  • 标签: 歌剧 《秋子》 协同创新 艺术实践
  • 简介:原生态音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民族音乐的发展源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原生态音乐兴起和发展既丰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传承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本文将以原生态音乐为主要论点,对原生态音乐的艺术价值以及其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进行探究。

  • 标签: 原生态音乐 艺术价值 高校 声乐教学
  • 简介:民间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保护和传承的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新西兰作曲家杰克·波蒂(JackBody)的作品《布依I》取材自云南布依族民歌。该作品结合了其它媒介手段将音乐创作和音乐保护结合在一起,真实再现出布依族民歌的本原精神,不仅为结合民间音乐的专业音乐创作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也为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揭示作曲家独特的创作观念及在作品中实现对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创作相结合的技法手段。

  • 标签: 杰克·波蒂 布依族民歌 混合媒介 民间音乐
  • 简介:意大利、德国的音乐人才培养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国家音乐学院的发展、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特色及考核体系来对位探讨我国音乐人才培养体系。它们成熟的模式在课程构建及教育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到考评体系都给我们以启示和借鉴。

  • 标签: 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音乐教育 课程设置 意大利 德国
  • 简介:影视筑高台历史总是不断地被后人追忆、书写,铸成了“历史题材”,撞击出历史深处的回声。小说、戏剧、电影、电视是历史题材最适宜的艺术载体,是最受大众欢迎的表现形式。

  • 标签: 历史题材 戏剧 影视 回声 抗战 当代
  • 简介:<正>民国戏曲学校与科班是民国戏曲人才培养的两类最重要的机构,戏曲学校是戏曲改良思潮催生出来的新事物,也符合新时代艺术教育的特点。在民国戏曲学校中,影响较大的有南通伶工学社、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校、夏声戏剧学校、四维剧校等,其中又以1930年9月在北平成立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为最,后世对其办学成就评价也最高。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规模大,开办时间长,一直到

  • 标签: 戏曲学校 夏声戏剧学校 南通伶工学社 上海戏剧学校 金仲荪 李玉茹
  • 简介:2014年叠加获奖的《白日焰火》在艺术本质上的坚持和大众要求之间的协调值得注意,因为电影需要市场,但电影更需要文化思考。在价值观上,电影给予我们关注社会、探索人心的保证;在艺术表现上,注意叙事逻辑性把握和曲折吸引的设计,使得电影具有坚守底线而生发思考的效能。如何强化中国电影的自身和大众的切合关系,本土坚守仍需要自身的文化品性建设,都提醒我们中国电影到了更为沉静下来做好自身的艺术探求创造和积极性的适应时代人心的阶段了。

  • 标签: 白日焰火 中国电影 市场 艺术表现 金熊奖
  • 简介:北方昆弋"同台、同班、同籍"的演剧形制亦可称为北方昆弋特殊性中的"京畿现象",这一现象在中国昆曲近现代史上独一无二,有其独特性,是由北方昆弋的生存状态、生存环境和传承方式、传承路径决定的。北方昆弋的活动范围为京畿地区(北京、天津、河北),演员和主要观众来自京畿地区,所演昆弋剧目主要承自清"内廷"与清王府,也有清代以来京畿地区流行的昆弋剧目,演出偏重"北曲"

  • 标签: 荣庆社 生存状态 韩世昌 曲家 生存环境 传承方式
  • 简介:中世纪音乐的基石男声歌唱,既是教会音乐的主体,又是世俗音乐的主流。从中世纪教会音乐兴起的男声合唱,是欧洲近现代合唱艺术的先声;从男声歌唱培训起步的中世纪教会音乐学校,是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制的先驱。文章试以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发展为主要线索,力求探讨男声歌唱在中世纪音乐历史进程中的特殊价值,及其对后世音乐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 标签: 男声歌唱 中世纪音乐 唱诗班 早期合唱艺术 教会音乐学校
  • 简介:文章试图借用胡琴艺术的一部分"历史音响",进一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胡琴作为20世纪中国器乐艺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整体的结构系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第二,目前所存见的胡琴"历史音响",为这门艺术的文化建构发挥了何种作用?第三,今天强调胡琴艺术的"历史音响"价值,对于当代胡琴艺术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当代的胡琴演奏家应该与前辈人比什么?

  • 标签: 历史音响 胡琴艺术 文化建构
  • 简介: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歌曲《嘉陵江上》再一次被人们所熟知,这首产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坚强抗战的抗日救亡歌曲,采用了西洋歌剧式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以其独特的歌曲风格、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浓烈的感情色彩,成为我国音乐史上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其表现出的巨大感染力和号召力,在整个中国革命历史的长河中都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歌曲《嘉陵江上》的文化解读,旨在使演唱者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好此曲的演唱风格和情感基调。

  • 标签: 嘉陵江上 历史意义 情感表达 艺术特点
  • 简介:文章根据笔者2014年1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中欧音乐分析论坛》上的英文发言稿整理而成,旨在研究现存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体制和曲式教材选用之间的关联,回顾以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曲式教学历史,以便将学术视角放眼到未来的学科建设上来。文中主要论述的是中国在曲式教学方面,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所经历的事件、发展的脉络,国内曾经出版、并且作为各个大学专业教学基本教材的一些情况及其评说。以多维的学术视角观察,我们则需要更加宽泛地理解前人所作的种种专业领域的积淀性工作,汲取历史的教训和经验,用以促进作曲技术理论学科的基本建设和理论提升。

  • 标签: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体 作品分析 教学研究 历史评说
  • 简介:涅高兹通过自身的钢琴艺术实践逡巡于"一般钢琴家"与"一个完善的人"之间,将音乐与文化、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钢琴教学思想。这种在音乐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中审视某种艺术形态的研究路径,在西方已受到诸多学科领域及学者的关注,涅高兹将这一研究路径与钢琴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路,无疑为当代钢琴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启示

  • 标签: 涅高兹 音乐 文化 钢琴教育
  • 简介:谈到平行进行,人们往往会很自然地将其和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联系在一起。然而,平行进行并非印象主义音乐所独有,有关平行进行的各种实践在二十世纪以前即已出现。本文将聚焦于平行和声这一特定技法,通过对李斯特以及德彪西作品中的平行和声技术进行梳理,试图从这个特定的视角展示西方和声语言风格的发展。

  • 标签: 平行进行 和声静止 延长 平面化 和声式旋律
  • 简介:本文从学术方法与研究关系角度,探讨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不同时期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所起的重要作用与历史贡献。从“国学”到音乐学、从史料到田野考察、从音乐本体到文化、从单一实证到多元论证、从历史事件到学科发展,这一学科的研究视角、基础、范围、方法、地位等学科建设的每一次蜕变,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都起到了直接的推动和催化作用。目前学科内部细化而缺乏彼此联系与整体观照,局限于西方专业艺术史理念而缺乏中国文化艺术史特质,受制于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判断而缺乏客观与公心的历史观,过度强调文献史料而缺乏史事为历史学服务的意识,学科性质认识不足而缺乏学术争鸣和高品质研究成果。我们应该关注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不落窠臼,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促进这一学科深化发展。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学术理念 学术方法 学术研究 学科建设
  • 简介:周小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她的录音活动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百代、大中华等公司都曾录制唱片,出国学习后,根据文献记载,也曾在欧洲录音并出版唱片。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积极投入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在繁忙的社会活动、行政工作与教学演出之外,还录制了一批唱片。这批珍贵的历史音频资料为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并研究作为表演艺术家的周小燕,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文本。文章通过对周小燕历史音频文献(1948~1959)的搜集、梳理与考据,从历史音频文献本体特征出发,对周小燕的表演艺术发展与成就做出分析,同时也分享在音乐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史、风格史、技术史研究方面的一些思考,并由此探索适合音乐表演艺术规律的研究方法的新视野。

  • 标签: 历史音频 表演史 周小燕
  • 简介:《二十世纪澳门天主教音乐》以其全面、深刻、新颖、独到的学术视野为学界呈现了二十世纪澳门天主教音乐文化的整体面貌、音乐创作及其审美趣味,填补了国内外多年来澳门音乐史学领域的空白,是澳门二十世纪天主教音乐史研究的重大发现和卓著贡献,标志着澳门本土音乐理论体系研究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全书构思立意新颖、史料珍贵翔实,分析深刻透彻、结论精妙独到、史学价值多重、学术意义深远。

  • 标签: 二十世纪 澳门天主教教音乐 史学价值 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