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在论述曼彻斯特和德累斯顿的德国学术一章里,我们提到盛大的荷尔拜因画展,于德意志帝国成立的那一年在德累斯顿举办。赞誉一位伟大德意志画家的作品当然有点民族主义意味,哪怕画展的出发点仅仅只是德国收藏家和国际鉴赏家们间相互的较量。1813年伦敦,在英国美术协会的雷诺兹画展上,爱国主义情绪清晰可辨,

  • 标签: 爱国主义 艺术展览 民族主义 雕刻艺术 画家 绘画展览
  • 简介:爱国档案张爱国,字掖之,号老爱、南北居士、紫蔓吟馆主人等。1967年6月生于江苏淮安。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1999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执教,获文学硕士学位,曾获首届“潘天寿奖学金”。作品历入:第五、六届全国展,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中青展,第二、三、四届全国篆刻展,第二(获奖)、三届西泠印社全国篆刻评展等。出版有《潘天寿》、《楷书笔法概述》、《乔大壮篆刻的章法》、《中国前卫书法》、《张爱国书法作品集》等。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讲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标签: 张爱国调 调书法
  • 简介:当代中国画近20年迅速呈现出多元的态势,其间不乏优秀的艺术家和美术作品,但同时,画家浮躁投机的心态、批评家缺少原则和标准的吹捧、观众欣赏中国画的低水平、画商的盲目炒作等种种因素使中国画处于一种繁荣与萎靡并置、精英与低劣同存的尴尬境地。

  • 标签: 中国画 画商 工笔 美术作品 画家 观众
  • 简介:别的组已经开始思想交锋了,早些交锋好。罗中立的画有代表性。对他的画的看法很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他这种画不宜提倡,不是一条路。相当多的人有这种看法。有些人说:搞现代派容易认识,似乎好办,而罗中立这种画不容易认识。某个美术学院有同学写了一封讽刺的信给罗中立这个班。信中对他的画进行了分析,并改了画:把老太婆涂成红衣服,把《春蚕》改成现代派的。有的同志把他的画列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认为内容是消极的,歪曲了我们的社会,而且是“恶毒地精心炮

  • 标签: 罗中立 思想交锋 资产阶级自由化 人说 程丛林 现代派绘画
  • 简介:明清人物画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人物画方方面面的有关问题——人物画的形神关系、环境描写、题材选择,以及人物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等等,几乎都谈到了。这些问题有不少是前人论述过的(尤其是宋元绘画美学论述过的)。我们将看到,明清美学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并不只是对前人的重复,而是有所发挥、有所创造,他们提出的许多独具新意和极富价值的观点把中国人物画美学思想推出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明清绘画美学对人物画的探讨也是同绕“形神”这一对概念展开的。但是在看待“形神”关系上,明清绘画美学和宋元绘画美学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在明代徐沁下面这段论述中得到了很好的披露:叙曰:东坡论画不求形似,至摹壁上灯影,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美学思想 绘画美学 明清 用笔 美学家
  • 简介:鲁迅先生重视美术、重视美术教育,最早见诸文字的,要算写于1907年的《科学史教篇》的那段结束语了。《科学史教篇》是鲁迅论文集《坟》的第二篇论文。作者通过这篇论文,介绍了西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惊人成就和它的发展规律,提出了"科学者,神圣之光,照世界者也"的结论,最后,写了下面这段名言:

  • 标签: 鲁迅 美术教育思想 中国美术 科学史 西方世界 论文集
  • 简介:针对南宋书风流弊,赵盂顺力倡“古意”,奠定了自己的书学主旨;他推崇王羲之为百世楷典,并能于识其“清真”之韵,规范自己的审美祈尚;他不仅钟情《禊帖》,更融会百家,于诸家笔法中,求其“不易”,廓清了用笔规律;并于前贤古质盎然的书作中,悟其“通变”,领会其一开新体的契机所在。这些构成了赵盂頫书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标签: 书学思想 赵孟頫 书风 用笔 笔法 王羲之
  • 简介:  回顾中国的书法理论史,我们不会忘记孙过庭,也不能忘记孙过庭,他的书学思想对中国书法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他的理论水平、识见令后人服膺,他的书法创作也为后人所推崇.他的书学思想以其杰出的艺术性展开了书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从而为整个中国书学理论的建构奠定了基础.他的书学思想结晶--《书谱》是中国古代书论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国书论史上一座重要里程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孙过庭的书学思想对中国书法理论的贡献,对我们坚持用书法理论指导书法创作实践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和完善中国书法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书法思想 孙过庭 思想窥探
  • 简介:杨守敬(一八三九——一九一五),字惺吾,晚年号邻苏老人,湖北省宜都人,他是我国著名学者、史地学家、书法家、金石学家,擅长历史地理学,著作颇丰,与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李善兰的算学,被誉为清代三绝学。而他收藏的金石、碑版的拓本,光精品就有数千种之多,特别是北朝碑版,是其收藏的核心,他曾自称;“我国好古家亦不多。……然酷好者通国不过十人。然好金者,多不好石好钟鼎者,多不好古钱.好碑者,多不好集帖;好集帖者,多不好碑。……弟于诸人中皆非第,而兼有诸人之藏。然弟钟鼎古钱,皆在下乘,唯碑与集帖,颇称博览,大约在诸公中亦能独树一帜。”(日下部鸣鹤《八棱砚斋随笔》)。

  • 标签: 杨守敬 诸人 集帖 碑版 不好
  • 简介:沈尹默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书家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书学思想是对清初中叶以来阮元、包世臣等人碑学理论的最大改变,是对古代帖学的重新认识和发展。他严谨的法度和创作实践.开一代书学新风气.对当代书坛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沈尹默 书学思想 碑学理论 古代帖学
  • 简介:格林伯格美学思想初探(下)冷林三、格林伯格艺术批评的第二个阶段:现代主义的完善在40年代后期,格林伯格在明确了现代艺术发展的必然性与所遵循的方向后,开始着手处理一些具体艺术中所产生的理论问题。他通过分析对艺术中最根本的“媒介”的具体操作,阐述了现代主...

  • 标签: 格林伯格 现代主义艺术 美学思想 现代艺术 艺术作品 批评家
  • 简介:人对世界的表述或描绘,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思想或精神的升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宇宙的观照,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意识、自我意识,反映了把人作为本体的尊重,意识统领着行为,行为的规范是一定主观思想之后的结果。在艺术表现中,由于传统文化理念的渗透,画家的主观思想被要求特别的凸显,所谓的“心象”,“意象”之说,就是将客观融入于主观

  • 标签: 中国画 绘画理论 绘画技法 画风 艺术思想 程式
  • 简介:在赵孟頫、董其昌书风盛行的背景下,翁方纲提倡尚古、尚质厚的审美观,极力推崇学习汉碑、唐碑,开启了乾嘉崇唐学欧之风。同时翁方纲一再肯定北碑作为欧、褚楷书源头的重要地位,对于碑学书风的形成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但是,翁方纲的师古主张存在泥古不化的缺陷。翁方纲与阮元、伊秉绶等人均有密切的交往,对当时的碑学书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金石学 古朴 唐碑 北碑 翁方纲 书学思想
  • 简介: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在书法创作上,高举“尚意”大旋,为宋代书法有别于唐代开辟丁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他的出现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巾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座醒目的里程碑。本文试就《东坡题跋》所体现的书法美学思想作初步探讨。

  • 标签: 苏轼 题跋 笔法 笔势 史论
  • 简介:对《笔阵图》历来争议颇多,但主要集中在考据上,对其艺术价值则研究不够。笔者以为《笔阵图》毕竟是六朝时重要的书学著作,其创作思想有相当突出的价值,主要在六个方面:明确必备的创作素养的重要性;以笔阵为喻,表现了全新的创作理念;意在笔先的睿智创作论;重视技法的新视角;达源明理的创作性鉴赏论;重视创作工具等。

  • 标签: 笔阵图 创作思想 全面 独到
  • 简介:清代碑学理论的建立与金石学有着最密切的联系,陈介祺作为金石学中的代表人物,其书学思想与书法实践更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基础上,对陈介祺书学观点及其根源、得失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探析,并结合其书法进行了考察。

  • 标签: 陈介祺 书学思想 金石学 书法 碑学 钟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