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古代画论甚多,大抵出于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以及画商骨董之笔,精芜互杂。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书画部份,文笔生动,言简意赅,深得画识、画理与鉴赏要旨,尤以评及宋初大山水画家李成一段,不到二百字,提出透视学问题,指出李成不知“以大观小”之法,讽其“掀屋角”,读后深有回味。何谓“掀屋角”?是说李成画山上亭馆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而北宋山水画家、特别是西北与中原画家,大都作层峦叠嶂的高远山水,视线

  • 标签: 绘画透视学 以大观小 画理 散点透视 山水画家 《梦溪笔谈》
  • 简介:我曾与杨炳延先生品茗闲聊时,谈到了全景式再现书法文化生态的话题,并勾勒出一个新型展览的轮廓,初步叫做情景式或情境式书法展。

  • 标签: 文化生态 书法展 情境式 全景式
  • 简介:由我院部份中青年教师组成的一个创作组,不久以前举办了一次习作展览。这个展览在师生中引起了一些反响:有赞扬也有批评,还有的不置可否。国画系山水教研组召集了一次座谈会,发言颇为热烈。会后我们请发言者将讲话整理成文字。可惜一经成文,就不象说话时那样生动活泼了。但总算提出了一些问题,有利于引起更为深入的讨论。我们希望真正能够造成一种热心于学术讨论的风气。对于创作和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是平时大家都在思考的),希望大家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都来发表意见,畅所欲言,并希望能写出更多有质量的文章来,将讨论引向深入。

  • 标签: 浙江美术学院 中青年教师 艺术语言 国画系 西方现代绘画 谷文达
  • 简介:一、这件作品创作背景这件作品取材于清代黄景仁的诗作《少年行》,该诗刻画了一位胸怀远大理想,向往建功立业的有志少年形象,诗中少年英姿勃勃、意气风发,心里只想着登上高台瞭望军情,奔赴战场,毫无离乡之愁,思乡之苦,抒发了作者不甘平庸,誓建奇功的鸿鹄之志。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是,庭院里训不成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热火朝天的军营、硝烟弥漫的战场,才是建功立业、砥砺人生的好地方。这件作品的尺寸是175厘米×211厘米,而创作内容仅有28字,在这么大的尺幅内如何把这件作品更好的呈现出来?首先,在书体的选择上,我联想起一代忠烈、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故我使用的是颜体唐楷的基本格调,我认为只有颜体才能达到这种雄强、豪迈、正义凛然的视觉效果。

  • 标签: 创作背景 书法家 《少年行》 品鉴 建功立业 少年形象
  • 简介: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碑帖,其中贮存着数千年古人的辛勤与智慧。在一细将磨洗认前朝一的寻幽探胜中,使人感受着历史文化的深邃与厚重。

  • 标签: 生活方式 创作 临摹 临帖 历史文化 碑帖
  • 简介:"东家之子美也,施朱则太赤,着粉则太青."在我心里,白描正如东家之子的美,它简约、提炼,富于内涵,是独具魅力的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白描课作为中国画系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它沿袭了西洋画学院式教学方式,结合了中国画的传统入门手段,大致分成了临摹和写生两个阶段的课程.通过临摹的方式,初步接触中国画,向古人学习白描,学习传统工具及其使用技巧;接受传统中国画审美意识的熏陶,仔细品味其中的妙处.

  • 标签: 中国画 课程教学 白描 工笔画 笔谈 艺术表现形式
  • 简介:经过长时间的反复酝酿、策划、运作,以名篇、名家、名作为特色的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大展,终于在秋高气爽的北京面世了。它以新颖的形式、磅礴的气势、精湛的内容呈现证中国关术馆。

  • 标签: 书法展 三十年 中国 工程 内容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