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大家都知道中国菜非常有名。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中国餐馆。大家也许还会注意到,中国人在餐具上也有一些特别之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筷子”。这在许多外国朋友看来,中国人吃饭很像是表演杂技。另外,吃中餐时用盘子盛菜,用碗盛饭,也不一样。今天在中国看到的碗,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瓷器碗,也有木头的、搪瓷的、金的、玉的等等不同材质的碗。

  • 标签: 说文解字 “食” 中国餐馆 中国菜 中国人
  • 简介:书画离不开印章,没有钤章的书画只能是一幅不完整的作品。印章的起源很早,在三千余年前的奴隶制初期就已出现。据《后汉书·祭祀志》记载:“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由此可见印章的最初功用是在器物上戳压印记,以此证明物品的主人。到了西周玺印侪身于符节一类的行列,有了凭信的作用。秦汉

  • 标签: 巴林石 印章 石材入印 治印 叶蜡石
  • 简介:我在创作中注意把握这样几点:首先选好内容。书写的内容要格调高雅,情深调和才有创作欲望和激情。其次,下笔前要思考用什么风格来创作,考虑到章法和形式。我的隶书创作风格有两种取向:一种是端正、隽逸方向,主要以《礼器碑》为主。《礼器碑》书风细劲而雄陡,端庄而俊逸,尤其是碑阴部分用笔灵活多变,结体活泼自然,线条率性、恣意放松。

  • 标签: 《礼器碑》 创作欲望 创作风格 内容
  • 简介:习印近三十载,作为少数民族篆刻家,我从小就对民族文字印,即蒙古文、八思巴文印由衷喜爱,并且不断研习、创作至今。近几年对古玺印产生浓厚兴趣,战国纷繁奇妙的文字系统,深深吸引了我,

  • 标签: 篆刻创作 融会贯通 感言 少数民族 民族文字 八思巴文
  • 简介:书法尽管是造型艺术,但其深沉内涵是视觉艺术的韵律化,即所谓的“无声之音”。而这一特征,首先是建立在沟通各审美器官关系的基础上的,即“通感”。并在这一基础上,通过整体直觉最大层面地沟通人与自然、人与艺术间的本真之联系,最终通过创作,达到身心合一或天人合一的可能性。艺术境界与人生境遇的高度统一,恰恰是中国艺术的生命之本真。

  • 标签: 通感 视觉 听觉 身心合一 书法
  • 简介:设计的本质是让人们的生活更为美好,所以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多时候它也会通过艺术的方式提出问题,让人们产生对于生活、社会、传统文化甚至哲学上的思考。很多时候设计的题目和关注点不一定非要着眼于高新干斗技以及未知领域,

  • 标签: 产品设计 日常生活 “食”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传统文化
  • 简介:"泗水鼎"是西汉中期至魏晋时(公元前1世纪—公元3世纪)流传甚广的画像题材,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画像石或画像砖都再现了秦始皇在泗水打捞周鼎却遭受失败的传说。这一传说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则表明,"泗水鼎"的故事到北魏时尚在山东民间流传。

  • 标签: 四川 嬗变 图像 汉代 九鼎 《水经注》
  • 简介:中国古代的美学范畴的思维方式是在青铜时代成熟起来的,“象表意”造就了其后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用象的方法,对审美创造和审美经验进行直观概括与形象喻示,从而构成具象化的美学范畴,这是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多么抽象的命题,中国人总是能够用具象予以表述。

  • 标签: 青铜艺术 形式魅力 拟容取心 纹样 中国商 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