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说文》中训为“鬼”,乃令人生恶之意也。从儒家文艺观的角度言,即恶,而文质彬彬、契合中庸谓之尽善尽美也,书入野、怪、淫、邪而非蹈中道,则难以称美。而就道家关学而言,矫饰不真,雕缋满眼则,只有自然无为、拙朴简淡乃真美。

  • 标签: 儒家文艺观 《说文》 文质彬彬 尽善尽美 自然无为 “丑”
  • 简介: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始终是作为“美”的衬托或曲折反映美的。中国文化对“”却有着包容的态度,不管是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或是艺术创作中,都有对“”的阐释和表现。“”与“美”交相辉映,两者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标签: 中国 传统绘画艺术 传统艺术理论 艺术创作 审美需求
  • 简介: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书坛出现了“以为美”的怪论,颇为极少数识书不深的青年书法爱好者所赏识。时至今日偶尔还能听到或看到这种论调影响下的低劣之作。其论调是:“书法以为美,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我们知道各种艺术门类,都有它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都要服务于人们审美的需要。当然对书法艺术可以见仁见智,但美丑问题,却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书

  • 标签: 丑为美休
  • 简介:批评是一种学术风度的体现,直率犀利是一种文风,不激不厉也是一种文风,关键是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击中要害。本期刊登的李庶民、刘善堂、洪亮、张传亮4位先生对沃兴华、刘一闻书法、篆刻的品评文章,或直率犀利,一针见血,或含蓄若绵里裹针,见仁见智各异。读者、青年朋友对其品评文章若有不同看法,可写成300字内短文,本刊将在“点击·2003”精彩回放栏目中选发。大河诸子

  • 标签: 观念
  • 简介:在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一种学思想根基于道家哲学,这种指向超逸散淡的审美维度,另外一种学思想根基于儒家并受乾嘉学风的影响,这种因此具有指向敦厚浑穆的美学意味。两种学思想均对当下书坛纠正恶札之风有着启示性意义。

  • 标签: 道家 儒家 乾嘉学风
  • 简介:《神仙小品》系列画作以道家“神仙”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在似与不似中,对传统文人画的表现对象和技法试图进行突破。这些古拙丑陋的道家人物形象,一个个和蔼可亲,神情怡然自乐。这些“神仙”形象,实际上蕴涵了画家试图对物质时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迷失寻找出路之深意。

  • 标签: 张明学 神仙小品 庄子思想 道家思想 人物画
  • 简介:萧君春源受廛澳门,意轻牟利而刻意稽古。遇有大陆出土玺印、铜兵流于香港,无不多方网罗,蓄藏甚富。春源学兄精于鉴赏,一印在手,物之真赝,时之后先,品之高下,质之良窳,值之丰绌,如烛照数神而不爽于毫厘。一九九三年已有《珍秦斋古印展》出版行世,并承蒙允诺择其要者收入拙编《中国篆刻全集·先秦玺印》、《中国书法全集·先秦玺印》两卷中,使拙编生辉。

  • 标签: 玺印 珍秦 全集 先秦 一九九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