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耀州窑,《中国陶瓷史》上“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在陕西省铜川市的耀州窑博物馆,记者看到了数以千计的耀州窑古瓷整器和残片标本,并参观了其窑口遗址。然而昔日耀州窑“十里陶场、炉山不夜”的辉煌,如今俨然已有些陌生。

  • 标签: 耀州窑 传承 当代 陶瓷史 博物馆 铜川市
  • 简介:阿联酋是一个以产油著称的中东沙漠国家,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位于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东南部,以七个酋长部落组成,拥有数百个岛屿,是沟通亚、非、欧的交通要道。近30年来,凭借其丰富的石油资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了工、农、牧、商的现代化,无数奇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生,沙漠变成了绿洲,一座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出现。阿联酋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和多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随着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建立,宁夏与阿联酋的经贸往来会步入更加广阔的天地。

  • 标签: 阿联酋 经济文化 中阿关系
  • 简介:作为“历史研究之研究”中人,海登.一怀特的深刻之处,是他的发现能够激活那些因为过于“成熟”而陷于“停滞”的专业学科的工作。我们的很多研究,都停留在对“现成历史叙事”的认知、重申和维护上;’但海登·怀特并不这样看。海登一怀特的说法也许并不全面,但解决了一个问题,即找出了一个“进入问题”的方法。

  • 标签: 海登·怀特 《后现代历史叙事学》 文学史研究
  • 简介:民间传统纹样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文化积淀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表现出新的形式。在现代图形设计的概念里,与民间传统纹样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二者之间存在的某种内在的联系。文章开篇对图形创意设计的概念进行了描述,并指出民间传统纹样的内在特征与审美取向,及其在社会的发展潮流中被赋予的新的内涵,着意探讨民间传统纹样对现代图形创意设计的启示,说明现代设计中合理融入民间传统纹样的思想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民间传统纹样 图形创意设计 启示
  • 简介:本文以原有叙述分层理论为参照,讨论赵毅衡《论底本:叙述如何分层》的理论贡献,认为它从符号叙述学出发,将原有的线性底本转化为非线性的聚合轴上的痕迹,改变了底本的状态与性质。它有利于从写作者角度理解底本和述本,在解释“元小说”等问题上很有效。本文对新“底本”提出一些困惑,认为对于如何从读者角度来理解底本、述本,该理论还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比如读者的底本与作者的底本可否同一,不同读者的底本如何整合,读者如何比较底本和述本,如何解释合著或续写作品的底本问题,如何解释非虚构叙述问题等。本文在对原“底本”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试着回应《论底本:叙述如何分层》要解决的三大问题,认为这三大问题并未对原有分层理论构成致命挑战。

  • 标签: 底本 述本 分层理论 叙述学
  • 简介:儿童题材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人物画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从开始的陪衬角色到独立画幅的出现乃至之后愈加深入的研究探索的过程.在绘画题材和艺术表现语言上都具有着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审美艺术形式。

  • 标签: 中国画 儿童题材 历史脉络
  • 简介:重抒情而淡化叙事的华语电影以“散文电影”命名为佳。散文电影不是华语电影的主流,但它在戏剧电影之外另开一路,以独特的抒情风格丰富了中国电影史。华语散文电影的美学特征在取材、叙事视角、叙事结构、镜头语言四个方面与戏剧电影有异。华语散文电影尽管吸收了苏联诗电影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经验,实践了新浪潮电影的艺术主张,但是它是在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继承古典诗词曲赋及书画艺术传统的影像表达,是“天人合一”、静观、顿悟、意境等美学范畴的银幕再现。

  • 标签: 华语散文电影 历史流变 美学特征 抒情 淡化叙事 意境
  • 简介: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以宣扬“幼稚力”见长.其充满想象力和商业气息的雕塑作品直达波普艺术精髓。扁平化风格的日式动漫雕塑借多元化东风顺利敲开西方当代艺术市场的大门。这并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以及软实力建设有一定启发意义.

  • 标签: 村上隆 动漫雕塑 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动漫
  • 简介:民间歌谣源自底层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创作,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透过满汉民间歌谣将晚清与民国之际满族历史生活予以综合解读,有助于揭示潜隐于民歌之中真实的满族社会历史生活。

  • 标签: 满族 民歌 价值
  • 简介:《古兰经》在中国,很长-个时期里是靠手抄和口头讲解得以流传的。中国穆斯林将缮写《古兰经》视为宗教善行,富贵之家也以资助抄写经文为功德。中国各地不同时期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古兰经》。20世纪,海内外涌现出十余种汉译《古兰经》,译文各有千秋,文体有文言、白话、经堂语、韵语等,呈百花齐放之势。

  • 标签: 古兰经 翻译 古传 手抄本
  • 简介:运用格雷马斯的“动素模型”理论分析“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六类人物的表征,以及人物塑造上的规律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 标签: “十七年”电影 行动素 人物塑造
  • 简介:唐卡是藏民族独特的佛教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膜拜、传播、净化和审美等功能。传记唐卡是西藏祖师唐卡的一部分,表现的内容是在藏传佛教领域中具有高深学问和非凡造诣的宗教领袖的生平故事。宗喀巴传记唐卡是西藏祖师唐卡的代表之作,也是唐卡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本文以宗喀巴传记唐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西藏传记唐卡的后期发展过程,宗喀巴传记唐卡形成与繁荣背后深刻的历史及宗教原因。

  • 标签: 宗喀巴 藏传佛教 传记唐卡
  • 简介:《野战排》中美军士兵被划分为两个对立的营垒:一个是以伊莱亚斯为代表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正义营垒”,另一个则是以巴恩斯为代表的“邪恶营垒”,这种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是好莱坞电影经典化的冲突模式:恰恰由于美军在影片中被区分为两个具有不同价值观引导的对立营垒,当巴恩斯在道义上被彻底抹黑之后,伊莱亚斯自然成为美国在越战中一种合乎人性与法理的正义代表,他引起了观众对伊莱亚斯的同情、甚至敬佩,进而忽略了他们其实是更忠实地站在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所以,影片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这场侵略战争的合理性,而只是将这场战争中败露出来的人性的邪恶呈现出来。观众更多地看到的是战争给美国人带来的痛苦,而不是在揭示侵略战争本身的罪恶。

  • 标签: 越战电影 文化视域 历史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发展通过对传统电影表现内容和手法的扬弃、改造和悬置来构建同一政权在新的成长阶段所显示出的新的个性特征。因此这一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意识形态表达策略,是在有批判性地继承和吸收“十七年”时期英雄主义电影表达策略的基础上,采取新的缝合机制,从而与时俱进,显示出新的生命力和发展高潮。

  • 标签: 伦理化 纪实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 简介:一位资深文化人曾经说过,何谓文艺经典之作?就是那些具有“异时、异地”仍然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说,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设立,具有深刻意义。面对着许多年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烈场面,面对着繁花似锦、熙熙攘攘的新作频出,我们的确有必要寻找那些真正能够沉淀下来,被时过境迁之后的历史所充分肯定的东西——或许,其中我们能够发现真正的文化价值。

  • 标签: 优秀保留剧目 获奖作品 历史时空 文化部 艺术魅力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