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理论与创作实践两个层面来探究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词曲去向,一方面通过探究“白话”“白话文学”在中国古代与五四时期的不同定义和内涵,了解五四时期白话诗在理论上对词曲两种文学体裁的囊括。另一方面,以新诗第一人胡适的白话诗创作实践过程为例进行具体地分析。使我们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五四时期传统文学的生存状态和革命知识精英们对古典文学的复杂矛盾态度。

  • 标签: 五四 文学革命 白话 新诗 词曲 去向
  • 简介:郭沫若在"五四"时期提出的即兴而"写"的诗学主张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促进了自我表现的个性主义及其自由奔放的时代审美风尚的形成,张扬了"主情论"、性灵论等诗美理论,并以纯真为美的诗美思想丰富、充实和传播了表现主义思想,从而为初期的新文学实践确立了基本的理论依据;突破了"文贵曲"和温柔敦厚的古典诗美传统,为自由体诗的中国化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 标签: 即兴而“写”论 自然流露 诗学策略 审美实现机制
  • 简介:鲁迅是一面鲜明的爱国与战斗的旗帜,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贯穿着他全部的作品,贯穿着他的全部生命,这是战士鲁迅一生事业中非常杰出和始终一致的特征。他的科学救国思想,他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以及他对于进化论与超人哲学的独到理解,都渗透着他强烈的忧患意识;主张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尤其要建设精神文明;不仅要发展科学,尤其要提倡新文艺。鲁迅文艺理论的思想启蒙价值是巨大的,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 标签: “五四”前夕 鲁迅 精神文化 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