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将近两个世纪前,德国那对姓格林的哥俩编成了一部《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尽管他们是考古学教授,是日耳曼现代语言学奠基人,是柏林科学院的院士,但这些暄赫的头衔似乎都微不足道了,全世界大大小小的读者都只把他们的姓氏和那本童话联结在一起,人们只知道:格林童话。格林童话80多年前开始翻译介绍到中国,时至今日,各种各样的译本、选本、绘图本,印行的册数恐怕早就以百万计。那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灰姑娘、小红帽……多少奇妙人物、神奇意境一直是孩子们幻想世界的基本构件。也许今天情况已有些不同,童话园地里

  • 标签: 格林童话 基本构件 幻想世界 青蛙王子 德意志民族 悦可
  • 简介:当代的语言形式大多是意识形态统治的工具,这种语言追求最大便利的交际化,它毫不留情地排除了和个人最细微的感觉与经验相关的语言方式,排除了个人话语中蕴含的感知力。而诗人的努力就在于借助诗歌的语言来表达他的生存处境,通过这张“被冰雹打过的嘴”说出事实的真相。德国诗人格林贝恩诗中出现的各种疾病的意象,并非要赋予疾病本身以社会性和道德性批判,而是“疾病”这一词所蕴含的痛苦、伤害、恐惧、分裂以及忍受,契合了诗人的感受所要求表达的形象,是创作冲动使它以神秘的方式参与诗歌的创造。诗人的语言惟有通过隐喻及象征,才能使诗歌摆脱时代的局限,获得超越于我们当下理解力的意义。诗歌天然地反对意识形态,它决不会以出卖自己的艺术规律为代价来赢得社会批判的胜利。格林贝恩借助“疾病”这一象征,述说时代作用于个人生命的经验和心灵痛苦、意识分裂的感受,从而构建了属于他个人的“微观语义学”和个人的修辞学。

  • 标签: 疾病的隐喻 象征 意识形态 个人修辞学
  • 简介:  第一章就要转运了  在子弹射进脑袋之前,理查德·希尔卓想着的最后一件事是:他就要转运了.  他正准备去他的律师亚历克斯·特雷文位于硅谷的办公室.亚历克斯·特雷文安排了他和克莱纳·帕金斯见面.克莱纳是风险投资界的大佬,只要他开口说准备投资,一家公司就会增值百倍.现在克莱纳正在考虑为理查德·希尔卓开一张支票.理查德是一个天才,黑曜石的发明者.黑曜石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据加密软件,其他同类软件与之相比都显得很落伍.亚历克斯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如果和风险投资人的合作顺利,希尔卓就会租办公室,购买设备,雇用员工……他就要着手做每一件需要做的事情,使他的产品商业化,并且在网上销售.只要几年,他的公司就能上市,而他所持的股份将会值很大的一笔钱.……

  • 标签: 断层线
  • 简介:认识她以前,他从别的朋友那里听说过她的故事。故事总是这样开始的:“哦,康奈尔大学?是的,在康奈尔,有一位年轻的小姐。我听说她……”他记不得多少,只知道是个女孩,比他大一岁,在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到了他在美国生活的第三个冬天,他要去康奈尔大学参加一个基础粒子学术会议。去之前,他打算到了那边就给她发封电子邮件。他想在邮件里说:“我听说过很多关于你的事情,我很想见你一面,当然,你得有空才行。”但到康奈尔之后,他好像不会写那封电子邮件了。怎么办呢?跟一位可能很漂亮、很风趣还有很多其他优点的女子见面,可是他为什么要跟她见面呢?与距离他只有六个小时车程、比他大一岁的女子相见可能会发生什么?如果以后继续见面还可能会发生什么?在康奈尔呆的最后一天,在他离开之前的最后三个小时里,他无事可做,便上网查收电子邮件。他的电子邮箱除了一些垃圾邮件没有别的新东西,他删除了那些垃圾邮件,并回复了一些旧邮件。为了排解无聊的情绪,他甚至阅读几年前的邮件,其中有一些是他刚到美国的时候为了交新朋友而发出去的。重读这些旧邮件使他的心里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没再跟这些朋友联系了。读完那些邮件,他看了一下表,还有两个小时。他点了写信栏...

  • 标签:
  • 简介:人生的道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我们很难从中找到一条康庄平坦之途.从而顺利地达到目的。我在青年时代即志于词学,虽然几经沧桑.历尽艰辛,清苦一生,却颇感欣慰。小学毕业之后,我因家贫而辍学,遂遵父命从塾师刘果新先生学习:杲新先生既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又接受了近世维新思想。从他学习儒家经典、诗词和书法,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年,却使我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求并最终。

  • 标签: 词学 诗词 国学 历程 人生 儒家经典
  • 简介:他,站在那里,被敬仰的目光包围.随低沉的声音流淌出的,是那首加拿大华人无不知晓的诗.像迷途的孩子在这里流浪,被一块块无字的木牌深深触动.风雨剥蚀了墨痕,岁月淡化了记忆.踏过脚下黄土掩埋的白骨堆,寻找金山男人留下的踪迹……他朗诵的,是自己的第一首诗:,朱蔼信.作于1977年.

  • 标签: 作家朱蔼信 华裔作家 接续华裔
  • 简介:  一  "乌托邦"(utopia)一词为英国政治家和作家托马斯·莫尔所首用,出自他用拉丁文写的描绘理想社会的同名作品;乌托邦小说指的是描绘现实中并不存在而由作家虚构的理想社会的小说.出于对现存不合理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追求,不少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对构想和描绘理想社会颇感兴趣,在其身后留下了一长串的乌托邦小说.在西方,最早的乌托邦小说可追溯到柏拉图的;在我国,则以晋朝诗人陶渊明的最为著名.……

  • 标签: 乌托邦小说 地平线评析 奇异乌托邦
  • 简介:尽管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触景默想诗《渔房》和萨缪尔·柯尔律的叙事诗《古舟子咏》在形式、长短和风格上好像大相径庭,但是两首诗在处理大海经历上却极其相似,两部作品的隐含作者有着相近的人格和诗境,两部作品在文体上也有很多相近之处。毕肖普留意平凡之美的精神、她对超自然力量的看法加上她对动物的态度都可能使她成为欣赏老水手故事的理想听众。水作为知识的主题以及汲取知识再到升华的过程在两部作品中产生了共鸣。

  • 标签: 毕肖普《渔房》 柯尔律治《古舟子咏》 文体 意象
  • 简介:"五四"后,都市女性追求真爱的身影成为都市独特的风景线,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杂糅中畸形发展的都市,一定程度上为女性的解放提供了空间和文化背景。在当时的文学文本中出现了一批迥异于传统的都市女性形象:觉醒后的新女性勇敢地实践自己的爱情宣言,却在商业化的都市中寻求不到真爱,陷入苦闷彷徨的境地;追求性爱自由的摩登女郎性感的身体成为男性欲望的对象;在冰冷的现实面前为了生存臣服于男权文化的都市女性,在金钱的腐化下丢失了女性的尊严。都市女性的困境折射出女性的生存环境,独立自主的女性的成长需要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女性意识的提高。

  • 标签: 都市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 简介:在纷繁复杂的版本构成史和批评阅读史背景之下,评论家从宗教、伦理、心理分析、传记学、哲学、美学和政治学等角度,对《古舟子咏》进行了精彩、动人的论述。但字里行间确实存在的一个深刻而明显的寓意,却是评论文字未曾阐发的,即人是永远的流浪者,绝对意义上从原罪的阴影和桎梏中走出来是不可能的。人须努力回报上帝仁慈的爱,在不断的忏悔中追求救赎。这才是《古舟子咏》阐释的人与上帝真实的辩证关系。

  • 标签: 管萧婚曲 流浪者 柯尔律治 《古舟子咏》 基督宗教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