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十三年来,魁北克戏剧创作成绩斐然,数量大且品种多,使人难以理出各种新趋向和当前不同探索。但经过粗略分析,可看到三种不同流派:一是被相当多女性剧作家统治新现实主义,她们作品反映是女权运动中出现新问题;二是以戏剧形式为创作核心青年派;三是八十年代形成集体创作运

  • 标签: 后现代 魁北克 新现实主义 女权运动 戏剧创作 戏剧形式
  • 简介:作为“英国后现代小说领军人物”,艾米斯使用了一些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后现代招式”。本文试图探讨艾米斯如何通过独家拥有的“颠倒”或“倒置”手法来玩弄颠覆性后现代游戏。第一,通过“角色倒置”,艾米斯以戏谑与反讽方式解构了性身份中中心与边缘、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关系;第二,通过“时间倒流”,他游戏式地颠覆了现代主义时间观、意义观、审美观与道德观。

  • 标签: 后现代招式 角色倒置 时间倒流 马丁·艾米斯 审美观 道德观
  • 简介:近些年来,后现代主义成为世界范围内文化文学研究热点问题.根据著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伊哈布·哈桑(IhabHassan)说法,"后现代"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①,作为一种普遍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思潮则滥觞于20世纪60年代并发展至今.它是西方社会继现代主义浪潮激荡之后面临历史阶段,伴随着后工业时代到来崭露头角,以波涛汹涌、不可阻挡之势荡涤冲击整个西方思想界.文学领域是意识形态前沿阵地,首当其冲受其影响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文学形式.这些被归为"后现代派"文学作品对传统文类改弦易辙,给整个文学界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召唤新文学批评出现.

  • 标签: 后现代主义小说 后现代派 滥觞 艺术世界 文学研究 哈桑
  • 简介:早在1979年,利奥塔在《后现代情景》中指出,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现正改变着知识性质,任何称作知识东西,如果不能转化为新形态,终将遭到淘汰,而学术研究方向将取决于其成果是否有可能转换成计算机语言。随着信息处理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利奥塔预言似乎正迅速成为现实。除了互联网上每天涌现新信息、新知识以外,

  • 标签: 东西 后现代 预言 现实 利奥塔 情景
  • 简介:《城堡》在时间上既具有传统现代因素,又具有反传统后现代因素。小说中K生活和经历大致可以清理出一个时间秩序,但另一方面,小说中,不论人物行动时间还是作者叙述时间都有变异。小说中两封信事,因为没有时间顺序或者说时间混乱,我们无法复原或勾勒出它故事和情节。

  • 标签: 《城堡》 卡夫卡 后现代 时间
  • 简介: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情节方面的特征违背了从古代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福斯特等著名学者对情节定义.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反情节"小说.当代加拿大女作家卡罗·希尔兹发表于1993年获奖作品正是这样一部"反情节"后现代小说.该作用每章各部分之间和各章之间事件安排具有鲜明后现代主义非连续性和碎片性特征,从而起到了重要"反情节"作用.此外,文学拼贴画大量应用更加有效地加强了这一效果.

  • 标签: 情节 后现代主义小说 后现代小说 当代 女作家 福斯特
  • 简介:一从艺术上说,我不很喜欢卡夫卡叙述风格,可从精神上讲,卡夫卡却对我极为重要.当然,卡夫卡对许多现代作家,尤其是对大多数自觉为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作家,都非常重要.不过,我想他对不同作家有不同重要之处.

  • 标签: 哥白尼 本体体验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情感体验 《城堡》
  • 简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股时髦社会思潮,已经从西方流出,遍及世界.在那里,多年争论和标新立异,使人们对它认识感到困惑.然而,经过细致梳理和辨析,我们发现,后现代思潮对以人为本世界之认识,有其深刻一面.后现代主义者面对人类生存,考虑他们痛苦,为他们设想合理发泄方式和美好处境,为他们构想人与人,人与环境和社会合理关系.一部分人试图用重构主义观念面对解构主义迷惘和失落,找回人类意志.作者通过他散文,表现了他文学创作观和为人处世的人生观.他观念和主张似乎使我们在错综复杂西方思潮中悟出一些真谛.

  • 标签: 后现代精神 价值取向 生存 痛苦 重构 个人与环境
  • 简介:一般来说,在西方建筑界,格罗皮乌斯、米斯、柯布西埃和莱特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第一代,年龄比他们较年轻建筑师被认为是第二代,第三代则是从20世纪50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青年建筑师。首先是第三代反对第一代建筑理论,后来第二代也起来反对了。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建筑艺术 建筑理论 悉尼歌剧院 约思·伍德
  • 简介:本文将英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定义为“具有本体论主导因素模仿”,并将它同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作了简明比较。本文通过对格雷厄姆·斯威夫特、马丁·艾米斯等作家作品分析,论述了英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对于传统现实主义在观念和艺术方面的改造。

  • 标签: 本体论 不确定性 互文性 语言表征
  • 简介:后现代主义小说放在广义新时代技术范畴内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它操作已经体现了麦当劳化几个基本原则:文本生产和提供简单、快速原则;文本生产和提供大量化原则;以能指技术不及物性为保障可预测性原则;以能指技术无主体性为标志控制原则。这四个原则既囊括了后现代主义小说快餐化特征。又体现了因写作技术意志放纵所导致、与非文本社会技术相通消灭主客体异化本质,同时也表明了后现代主义小说追求自由和反叛相对性和有限性。

  • 标签: 后现代主义小说 文本 不及物 反叛 追求 能指
  • 简介:澳大利亚女作家盖尔·琼斯《抱歉》一出版便以其显著主题与风格引发了争议。有些批评家认为,它是一部反映澳大利亚民族寓言宏大叙事小说。本文认为《抱歉》中虽确有政治话语因素,但它呈现更是一种后现代"小叙事",因为它首先立足于白人视角,讲述一个白人女童家庭恐惧故事;其次,该作品基于澳大利亚本土知识,呈现一种柔弱和妥协反殖民话语;第三,它以一种"诗意迂回"方式,书写他者伤痛。作为"小叙事",《抱歉》具有后现代小说对抗性特征,它从个体经验出发,努力探求在理解"他者"基础上与人交流可能性。

  • 标签: 盖尔·琼斯 《抱歉》 后现代 小叙事 个性化叙事 对抗性写作
  • 简介:关于谁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之父"问题,是西方学术界长期后现代论争所遗留问题之一。本文认为,伊哈布·哈桑和戴维·洛奇等学者所提出后现代主义小说始于乔伊斯或贝克特观点是欠缺说服力。文章通过对博尔赫斯代表作发表时间、理论贡献、整体创作实绩和对其他后现代主义作家影响等方面的梳理,指出只有博尔赫斯才是名副其实后现代主义小说之父。

  • 标签: 哈桑 博尔赫斯 后现代主义小说 影响 模仿
  • 简介:物化概念和根源既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等社会历史学解释,也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解释。而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物化或拜物既有19世纪末盛行唯美主义背景,更有20世纪初滥觞现代主义背景。本文主要借用物化概念,并以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一些经典作品为个案展开分析,来讨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较为普遍物化景观,指出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所遵循独特物化——反物化模式。

  • 标签: 物化 反物化 拜物 后现代主义小说
  • 简介:文学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过程,作者和读者位置与关系也随着文本变化而变化。现实主义作品主“说”(telling),话语权力由作者控制;现代主义作品主“示”(showing),作者隐退到幕后;后现代主义主“思”(反思,self-reflective),作者由突前而隐退而消亡,读者则由受控而介入而积极参与。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读者 文本
  • 简介:马丁·艾米斯长篇小说利用启蒙运动以来主导时间观念--时间线性、矢量性和不可逆性,将时间流程倒置过来,使时间不可逆性成为可逆性,通过戏仿诞生、堕落和拯救的人生模式,构成了对启蒙运动以来线性进步历史观质疑;而主人公分成为两部分--"魂灵"与"身体",互不了解与互不统属,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拉康分裂主体观;主人公人生轨迹倒置又瓦解了现代根本价值"自由"观念;所有这些使整部作品构成了一部质疑现代后现代寓言.

  • 标签: 马丁·艾米斯 《时间之箭》 长篇小说 英国 文学评论 启蒙运动
  • 简介: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擅于运用“拼贴”手法展现后现代作品片段性、凌乱性、边缘性和分裂性特点.《皮男人》中,他通过视角和话语拼贴、历史事件拼贴、小说人物拼贴三个角度表达了对美国现代社会关注,揭示“被压制真实”,通过“事实降格”来揭露和抨击权力政治谎言,达到“去权威化”效果.多克托罗借助“拼贴”手法有意唤醒读者去了解和发现历史真相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意识到文本意义和历史真相都是社会性语境建构,是一种基于特定利益“谋划事实”.

  • 标签: 《皮男人》 拼贴 谎言 异化 去等级化 分裂
  • 简介:传统小说中图文关系是松散而和谐,删掉插图对阅读文本不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图一般都为文服务,它们意义所指也是明确;而后现代小说图文关系则是紧密而对抗,删掉插图,文本就无法正常阅读,图不是文傀儡,而要凸显自身意义和价值,图像与文字所指意义关系常常是解构性和不明确。这种由《项狄传》开创“语像写作”手法,在后现代小说中仍以文字叙事为主导,但图像在小说发展中逐渐展现出与文字相同地位,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噱头。图像突破了媒介差异直接参与到叙事流中,以“图像修辞”方式呈现出一种媒介融合叙事风景,对读者提出了新要求。这印证了现代社会表达“语言危机”,也预示着文字叙事在纸媒上所能达到极限。

  • 标签: 后现代小说 媒介 插图 图像修辞 语像写作
  • 简介:美国后现代文学批评家伊哈布·哈桑对后现代主义研究是从先锋派文学开始,他认为先锋派是后现代主义这个交响乐中必不可少前奏。他从古希腊俄耳甫斯神话中揭示出20世纪最有价值文学是"沉默文学",是那些毁灭与创造并进先锋派文学,而它们是后现代主义先行者。

  • 标签: 哈桑 沉默的文学 先锋派 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