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有些研究历史的人说我国的传统政治是"中国式的民主",他们的论据是:我国的传统,政府中的官吏完全来自民间,既经过公开的考试,又把额数分配到全国各地,并且按一定年月,使新分子陆续参加进来,由此可见我国政府早已全部由民众组成了。

  • 标签: 知识分子 研究历史 民众 传统政治 皇帝 民主
  • 简介:一、经不起实际检验论述“粤剧怎样从外来剧种‘为本’,到‘另创一格’,怎样从外来剧种的支流到分道扬镳?始终没有作出证据充足、言之成理、经得起实际检验的论述。”(郭秉箴《粤剧古今谈》)郭氏这段话,是对几十年来研究粤剧史的评价。这个评价是客观的,也是准确的。陈非侬先生认为南宋时已有粤剧,根据是“南戏传入广东,成为最早的粤剧。”所以,粤剧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此说虽然至今仍未发现有文字资料支持,但有一有力物证,就是佛山祖庙的石戏台(这个戏台现仍存在)。佛山祖庙(在广东南海县佛山市内)有八百多年历史,南宋时已经建成。试问如何当时没有戏剧演出,又怎会有戏台?(《粤剧的源流和历史》)对于陈先生这一观点,我们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南戏传入广东,成为最早的粤剧”这一命题似乎难以成立。因为南戏传入广东仍然是南戏,不能当作为“最早的粤剧”,只能说明南宋时广东已有戏剧活动,并不意味粤剧已经产生。南戏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在其影响下,才形成四百多个地方剧种,故此,各地方剧种都跟南戏有渊源,不是剧种本身。其次,把佛山祖庙的石戏台当作“粤剧有七百多年历史”的证据,是悖于史实的。有戏台,有戏剧演出不一定是演粤剧。

  • 标签: 地方剧种 陈非侬 丝弦戏 下四府 佛山祖庙 戏剧演出
  • 简介:摘要大陆法系既是世界法律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法律体系之一,在当代世界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着广泛深刻的影响,本文就大陆法系的形成作一简单阐述,以期加深认识。

  • 标签: 大陆法系 《法国民法典》
  • 简介:知识分子译介是个突出的翻译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译介产生的背景源于一个断裂时代的知识需求,其次梳理了译介的主要文本,接着重点从五个层面——知识分子的镜像、知识分子的组成、精英型知识分子的危害、知识分子的背叛和知识分子传统的衰落——探讨了可能产生的启示,最后以萨伊德的知识分子立场为例点出一个参照系。

  • 标签: 知识分子 译介
  • 简介:知识分子的言说困境张卫东人文精神讨论从文学、作家及文学批评开始,并始终吸引着大批文学界人士参与,但文学早已被悬置一边;它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文化热点,但最终并没有产生什么,新思想”,与此相关的讨论都可还原为旧有的讨论,甚至还原为“道德”、“理想”、“精神...

  • 标签: 知识分子 道德的形而上学 悖论 无物之词 中国知识界 人文精神讨论
  • 简介:三年前,在凌子风去世一百天时,他的夫人韩兰芳女士曾召开过一次追思会。会上,凌子风生前的挚友,我国著名编剧黄宗江老师在发言中,曾提出一个观点。他说:凌子风的晚年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辉煌期”。他的这一提法受到了与会许多名家的赞同。

  • 标签: 凌子风 电影艺术 电影创作 艺术风格 导演 艺术成就
  • 简介:<正>樊星在《再谈告别20世纪》,(载《文论报》1995.12.15)一文中指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界最触目惊心的悲剧是党同伐异。因此,在世纪末反思中,知识分子的命运一直是牵动人心的重要主题。在文化挣脱政治的争鸣,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讨论,宽容、宽松的呼声中,都可感受到这主题的存在。如何在深入民间与保持独立人格之间,在干预生活、关心政治与超越党同伐异之间,在肩负文化使命与调整文化心态之间,在吸收新潮与承继遗产之间保持平衡,是一个血泪凝成的世纪性课题。一般说说容易,真正做到,很难。浮躁情绪和“唯我独尊”的偏狭不知坑害了多少有才华的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浮躁不安,当代人已来到一个转折点上,以经济竞争取代政治斗争;以百家争鸣取代“一言堂”;以兼容并蓄取代党同伐异;以豁达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独立人格 文化心态 文化使命 中国文化界 命运主题
  • 简介:面对世界范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如何开创新时期文学事业的新局面,成为广大作家认真思考的问题。当我们认真审视广西师范大学多年文学发展历程时,发现独秀峰下集结了一大批老中青作家,他们在各个时期表现出独特的文学表现力。人们对这一文学现象开始关心和关注,对其谱系和发展前景进行研究。所有伟大而独创的作家,以其伟大,以其独创为准,创造出各自的趣味来。本文笔者便试图对这一作家群体发表一些粗浅之见。

  • 标签: 作家群体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表现力 科学技术 世界范围 思想文化
  • 简介:鲁迅与周作人早年人生道路的选择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关的,兄弟二人共同选择了文学救国的道路,他们相信文学能改变国民精神,译介国外先进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抨击中国落后的传统观念,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民族的事业相关联,表现出爱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责任。

  • 标签: 鲁迅 周作人 文学救国 人生道路 人性
  • 简介:本文简要论述了通感的七种类型、通感形成的若干原理、通感的修辞作用、通感的四种形成方式。

  • 标签: 通感 类型 原理 作用 形成方式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话语失去了它原有的影响力,处于一种时刻被解构甚至是被讥讽的境地——很多人开始过度阐释它的精英意识,嘲笑它的理想与激情,批判它的现代性追求,而这些说法大有市场,颇受欢迎。在这种知识分子话语的失利背后,是关于人性、人道主义、启蒙、重申五四精神等1980年代价值理想的退潮或是中止,是20世纪提前结束的一个结果。随后而来的新写实、后现代、新左派、新国学成为提前进入21世纪的急先锋,成全了文学与文化在意识形态或政治干预下的妥协和随波逐流。

  • 标签: 知识分子话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尴尬 书写 困境 价值理想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钱锺书的人物特写艺术。尤其是他笔下的一类人物——“知识人”的特写。钱锺书想突出这一部分自视高人一等的现代“知识人”作为普通人的基本劣根性。因此,这些人物肖像大部分比较滑稽,有些是工笔,有些则如漫画,比较夸张,但主要特征与各自身份、性格极为相符。钱锺书对英国散文中的性格特写并不陌生,他对中英文学中的这两种人物描写形式都有过关注。他笔下的人物,大部分都是针对人物的某一两点夸张特性而言,形神兼备,诙谐滑稽,深得性格特写的精髓,却不似传统人物品藻的审美化批评。

  • 标签: 钱锺书 知识人特写 性格特写 人物品藻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晚清乌托邦小说作为一个"话语形构"的产生过程,讨论生产这个"乌托邦话语"的操作模式:"公共领域"与文艺报刊的关系。瓦格纳(RudolfWagner)依据近代中国历史语境,重新厘定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公共领域"的概念,敏锐地指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结构是由上层(清廷)至下层(平民)所组成。依据上述的理论框架,本文讨论晚清乌托邦小说是如何作为一种舆论工具,连同文艺报刊是如何作为舆论平台的问题。本文以《月月小说》及《竞立社小说月报》出版的乌托邦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与清廷上层对话的关系。由此展示"新中国"是如何在叙述过程之中成为一个被建构的概念。这种展示舆论的生产过程,将成为研究晚清"乌托邦话语"形成之另一途径。

  • 标签: 公共领域 乌托邦想象 国家叙述 新小说 话语形构
  • 简介:实话说,写下这个题目时,我再三犹疑并且羞愧。因为身为“知识分子”中的一员(纯粹从“知识”角度而言),我和黄灯一样都清晰地感受到,在当下,“知识分子”已经成了一个不再与真实生活和生命体验发生联系的空洞概念。不要说它已然不具备反叛压制、为民请命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就连其最底线的功能——反哺自己来处的知识谱系与精神体系——也成了难以企及的标准。毫无疑问,“知识分子”这个词已经被“污名化”了。这里面固然有某些社会和历史原因,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充任了“污名化”的主体:从角色认同的自我疏离与断裂,到人文道义的隔膜与回避,到价值失范的默认与漠视……这一切都导致“知识分子”的内涵不断被抽空和异化。

  • 标签: 知识分子精神 乡村书写 生命体验 真实生活 为民请命 知识谱系
  • 简介:将韩寒作为发展了近十年光景的“新世纪文学”,而非仅仅“80后文学”的个案人物,是因为在韩寒身上不仅有青春文学的重要特征,还有着其他“80后”写作者所没有的与社会,公众的密切联系。如果说新世纪前中期围绕韩寒的争议主要由其个人和文学写作的叛逆与顽劣性质而来的话,近年来围绕韩寒的博客与挑起的论争,网络、媒体则开始了有关他“意见领袖”、

  • 标签: 韩寒 知识谱系 “新世纪文学” “意见领袖” 80后文学 “80后”
  • 简介: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学史上一大公案,从唐代孔颖达对孔子“删《诗》”与否提出质疑后,争论至今不绝。本文不直接分析孔子是否“删《诗》”,而是论述司马迁“孔子删《诗》”这一说法的形成过程,特别论述了孔子逐渐被“王”化的这一过程与司马迁之“孔子删《诗》”说形成的关系。

  • 标签: 《诗》 司马迁 “王” 孔子 《诗经》 孔颖达
  • 简介:声乐演唱风格是一个具有多元内涵的概念。每首声乐作品都深深打上了作品所产生的时代、人文等各种因素的烙印。众多艺术家对同样一部作品的不同解读,能够丰富声乐的演唱风格,这也是丰富音乐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艺术权利已经消解的当下,艺术的膜拜价值逐渐向展示价值转换,不同的艺术风格培养不一样的艺术场,注定了当下的艺术发展必定多元。

  • 标签: 《绒花》 多元内涵 二度创作 艺术场
  • 简介:"五四"时期蓬勃兴起了以北京大学征集民间歌谣为标志的民间文艺运动.研究二十世纪文学史的论者习惯于对这场运动中出现的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关系作出启蒙与被启蒙的判定,这种看法貌似有理,实际上是缺乏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作深入全面的考察,忽略了知识分子与民众、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交融互动.

  • 标签: 民间文艺 五四新文学运动 知识分子 勃兴 文学史 民间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