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昭和初期社会转型的不安和自我意识的震荡是心理分析小说《机械》呈现的两种表征。与之相对应,作者在叙述上也呈现出不同视角交错的声音。这种结构延伸出第三人称视角下“腐蚀性”作用和第一人称视角下“化学分子”人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支配下导致「私」人格分裂的过程。而第四人称视角正存在于克服主体性失位症状的期待之中,透过这种期待最终将自我超越的可能性还原于内在心灵。

  • 标签: 横光利一 机械 四人称 相对性 化学性
  • 简介:《蝇》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利一的处女作。全文不过三千五百余字,但其内容幽默诙谐,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真可谓是一部短小精悍的人生短剧。如今,在日本高中国语教材中仍能见到这篇小说入选,足见其价值所在。殊不知,当时这部作品被发表时,除了得到作家菊池宽赞赏外,并未博得满堂喝彩。中村武罗夫甚至把它视为新感觉派的"败作"。战后,在日本文坛他一度被视为国粹主义的作家而受到藐视和抹煞。因此,如何客观地赏析这篇作品乃是撰写本文主要目的。其次,在这篇作品的结尾处,作者寄笔于苍蝇的一对大眼睛视一车人死于非命而泰然处之。其冷眼看世界的态度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这些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苍蝇 馒头
  • 简介:现代汉语中的兼语是由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部分重叠在一起组成的,用符号表示为V1NV2。其中的N既是V1的宾语,又是V2的主语(V2有时也可以是形容词A或小句S)。例如:“我让他进来”。句中的“让他”是动宾结构,“他进来”是主谓结构。“让他进来”构成一个兼语:VNV2。句中的“他(N)”即是“让(V1)”的宾语,又是“进来(V2)”的主语。

  • 标签: 汉语 兼语式 日语 翻译方法
  • 简介:日语词汇按其来源可分为“汉语·和语·外来语·混种语”等4类。其中,汉语(也称汉字词)最多,占总数的将近一半。不过,汉语词汇中也有日本人根据汉语的造词法创造的词。这就是[和製漢語]。有趣的是自古以来,特别是明治维新后,大量的[和製漢語]又重新传入中国。那么,为何[和製漢語]又重新传入中国?它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传人中国的[和製漢語]分布在何领域?它对中国产生了多大影响?当今[和製漢語]锐减的原因何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核心。

  • 标签: 和制汉语 重新传入 社会影响 锐减原因 发展趋势
  • 简介:“日语能力测试”是以日本国内外,母语为非日语的学习者为对象,客观测试其日语水平的一种测试方式。在日本国内,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在日本国外,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在当地教育、测试部门的协助下进行。日语能力测试分一级至四级,每级测试内容由“文字词汇,听力,读解语法”三部分组成。一级程度最高,要求达到九百学时以上,掌握一万左右的单词。四级程度最低,要求达到五十学时,学完初级日语前期课程即可。

  • 标签: 日语能力测试 国际交流 考试中心 级程度 口语能力 客观测试
  • 简介:中国文化人对有吉佐和子的研究文本为研究对象,可以映射出中国文化人眼中有吉佐和子的完整镜像,反映出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其中,中国文化人与有吉佐和子的文化交流,是中日民间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见证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国文化人对有吉佐和子文学文本的译介,体现了由主流向边缘转变的特点,这种转变亦伴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所带来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中国文化人对有吉佐和子文学文本的研究所体现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则是全球化时代学术文化研究繁荣的表现。

  • 标签: 中日关系 中国文化人 有吉佐和子 研究文本
  • 简介:不富而喻,日语中表达敬意是以敬语为中心进行的。但仔细分析一下日语口语的待遇表现,不难发现,日本人在表达轻度的礼貌、谦虚、客气、感谢的心情时,经常使用一些不包括敬语在内的表达方式,本文中将其称为“敬语表现”。一个民族的语言同其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两种语言在翻译上,常常不是一

  • 标签: 日语教学 语式 自动词 授受关系 授受动词 否定形式
  • 简介:中国人在学习日语发音时,常常遇到一些难以准确把握的音。这些音,有的因为与汉语中的某些发音近似,初学者往往容易以汉语语音的发音方法去类推;有的则因为是日语中特有的音素,而汉语中没有类似的发音,初学者很难准确地掌握其发音要领。本文拟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对中国人学习日语发音时容易遇到的若干发音难点作一个初步的分析。

  • 标签: 中国人学 促音 不送气音 发音方法 舌位 二合元音
  • 简介:疑问句具有丰富的情态色彩,结合上下文语境可派生出不同的交际-语用功能。"почему"引导的原因疑问句充当态反应对语,表达受话人对说话人态的反驳。原因疑问句的这种反驳功能常处于一种固定的对话结构下,对其进行语义描写,可实现对话结构形式化,为态反应对语模式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态式 态式反应 模式化
  • 简介:本文为2015年中国大陆日本文化研究综述。对战后七十周年反思;对日本儒学、佛教、神道等传统文化的研究;对日本五山文学以及中日文化交流、比较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对日本近现代文化的研究以及对当代日本影视、动漫等流行文化的研究;日本文化研究相关史料整理及海外研究成果的译介等领域皆出现了一批选题前沿、立意新、有深度的成果,特别是对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探讨体现了日本文化研究的深化。然而,也存在着对日本文化研究资料的挖掘和整理仍很不够;在中日文化关系研究领域对日本历史文明程度评价偏高;缺少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的深入系统的研究;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等问题。

  • 标签: 研究综述 日本历史文化 日本流行文化 中日文化关系
  • 简介: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华南分会成立于2012年12月7日。目前共有会员校53所,其中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广东地区42所,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福建地区4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广西地区4所,海南省的海南大学、海口经济学院等海南地区2所部属、省属、市属高校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

  • 标签: 华南师范大学 教学研究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日语 中国 福建师范大学
  • 简介:《令集解》虽为日本古代律令文书注释书,但由于引用了大量汉籍记载,有些被引汉籍业已不存,有些记载的引用和排列包含着当时日本文人的深刻意图,故其文学研究价值及史料价值都很高。日本研究者已将现存日本的几种《令集解》抄本进行了梳理和相关版本研究,但截至目前,除相关馆藏目录外,尚未见有涉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令集解》两种抄本的先行研究。本文现对国图藏两种抄本的版本来源、特点及价值做一介绍。

  • 标签: 令集解 抄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杨守敬 律令
  • 简介:2015年度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在往年基础上有所推进,40岁左右的中青年学者尤为活跃。在日本文学总体研究、日本古代文学及中日古代文学关系研究、日本现代文学及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方面,在翻译文学研究的"译介学"和"译文学"层面,都出现了一批有新意的专著与论文。尤其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70周年的背景下,关于日本对华殖民侵略时期中日两国文学关系研究的高质量的成果显著增多。同时,往年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年度依然存在,缺乏学术价值的平庸选题仍然较多,不合学术规范、以祖述常识和知识充作学术研究的现象仍然存在。

  • 标签: 日本文学研究 学术述评 学术研究史
  • 简介: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文化交流异常频繁,特别是在汉、唐时达到高潮,这种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从语言学角度上来看,汉语和日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范畴。日本为了自身本民族的语言——日语而吸收了大量的汉字词汇。这种汉字外来词己经完全融合于日本的固有词汇之中,从而成

  • 标签: 修饰词 日语汉字 汉字词 外来词 后汉书 文化交流
  • 简介:本文根据中国朝鲜语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朝鲜语的研究从语法、词汇、语义、语体修辞学、朝鲜语史、社会语言学领域、语言教学领域、普通语言学理论以及语言对比研究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的朝鲜语发展过程做了综述,并对中国的朝鲜语发展做了展望,提出中国的朝鲜语今后发展的重点。即要注重朝鲜语的本体研究和语言教育研究;要深入研究朝鲜语同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要致力建立旨在国际化的语言对比的文献资料库等。

  • 标签: 中国的朝鲜语 研究历史 研究及前瞻
  • 简介:历史小说作家的历史观和创作手法是作品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界热议的话题。近年,司马辽太郎的代表作《坂上云》(『坂の上の雲』)在日本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其中很多文字涉及中国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历史人物,其内容的客观性值得商榷。本文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说明司马辽太郎笔下的"中国"在该部小说中仅起到衬托作用,同时,对其历史观和创作手法提出批评,以修正日本学界及社会中存在的某些文学观和历史观,体现中国学者的研究主体性。

  • 标签: 《坂上云》 司马辽太郎 中国形象 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