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两”字的德文法大连铁道学院卢兆宽汉语中“两”字用途很广。它的主要意思就是“二”,但同其他词搭配起来,它的词义变化就大了,如“他们两人去过北京”。“小两口过得挺和美”。“我想在会上说两句”。“他今天多喝了两盅”。在上面四句话中虽然出现了同一个“两”...

  • 标签: “两” 文译法 耍两面派手法 德文 词义变化 翻译错误
  • 简介:在汉译德时,我们常常会碰到“关于…”这种介词结构。与它意思接近的最常用的德语介词短语是“über...”,但是我们可不能一见到汉语中的“关于”就不加思索地译成über。在德语中,表示“关于”意思的,除über外还有von,für等许多介词。汉译德时,...

  • 标签: 介词短语 介词结构 德语 动词词组 定语从句 代副词
  • 简介:汉语的单词“入口”译成德语为Eingang,“出口”为Ausgang。大多数德汉或汉德词典对“入、出口”两词的释义几乎如此。在“杜登通用德语词典”(DUDENDeutschesUniversalwrterbuch)中,Eingang和Ausgang作...

  • 标签: 高速公路 德语 表达方式 译成德文 生活语言 汉语
  • 简介:汉语古文德瘗旅文王守仁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娱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

  • 标签: 汉语 德译 王守仁 贵州修文 七尺之躯 明武宗
  • 简介:汉语古文德黄冈竹楼记王禹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剖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予城西北隅,雉堞记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

  • 标签: 黄冈 夏宜 省也 大者 公退 铮铮然
  • 简介:“在……之下”的几种德语法大连铁道学院卢兆宽现代汉语中,“在……之下”这个介词结构使用得相当广泛,它与德语介词unter意义接近,但又不能一律译成unter的介词短语。这个介词结构即可表示空间位置关系,又可表示条件、原因等关系,翻译时因受德语词汇搭...

  • 标签: 介词结构 语译 介词短语 现代汉语 空间位置关系 词汇搭配
  • 简介:德语惯用语的巧郭丽很高兴在贵刊1995年第三期上读到了江西教育学院周小英老师的文章“德语中表达愚蠢意思的几种方式”。我觉得周老师选的句子都非常好,很有代表性,但读后总有些遗憾,觉得选的12个短语,几乎都简单的解释为汉语的“蠢笨”,似是不妥。因为这样...

  • 标签: 惯用语 德语 德国人 汉语 表达方式 原译
  • 简介:中国古代寓言德:狂泉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

  • 标签: 古代寓言 德译 杭州 狂疾 独得 水饮
  • 简介:德国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作品带有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塑造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孤独和异化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本文试以《乔迁》为例,分析瓦尔泽小说的现代性。

  • 标签: 马丁·瓦尔泽 《乔迁》 现代性
  • 简介:本文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卡夫卡小说《诉讼》中特殊的“法”与“法院”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主人公约瑟夫·K身上体现出的罪感、耻感的来源、生成、衍生、影响,借以观照小说中“罪”与“耻”之间的交互关系。

  • 标签: 客体化 劣等感 自我审视
  • 简介:德国作家E.T.A.霍夫曼以一种独特的黑暗美学,对教育、想象、虚构、魔鬼、机械等19世纪初的一些核心思考命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维度。在来自内心的黑暗冲动、想象和现实的暧昧不明、身体和机器的彼此填补中,呈现出的是19世纪初的人的心理图景。这种图景已经不再沉浸在古典主义的完美理想中,而是为未来的断裂和延异敞开了门户。

  • 标签: 恶的美学 教育 想象 机器
  • 简介:荷尔德与一些18世纪德国作家相似,通过关于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阶段的历史发展模式表达历史哲学观与诗学观。万有和谐的理念构成其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的鲜明特征,历史的发展演进遵循由过去的和谐与繁荣转为现代社会的异化与不和谐,再转向未来更高层次的万有和谐。本文结合荷尔德的代表作,分析梳理他对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的演绎。

  • 标签: 荷尔德林 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 和谐观 诗艺理想主义
  • 简介:本文通过探索小说《修正》中的空间象征的含义,解读小说中人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出人物本身的极端矛盾性以及其在空间意象上的体现,为解读伯恩哈德笔下的精神狂人提供思路。

  • 标签: 托马斯·伯恩哈德 空间象征 精神 矛盾性
  • 简介:文化因素的翻译一直是学者热议的焦点。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今天,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效果。本文以《中国文化常识》(中德对照)一书为语料,对760个包含中国文化因素的词和词组及其德进行分析,归纳译者倾向于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从功能翻译角度探究五种翻译模型及一些主要翻译方法的优劣,以期为中国文化的德提供一定借鉴。

  • 标签: 中国文化因素 《中国文化常识》(中德对照) 功能翻译 翻译模型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卡内蒂的小说《迷惘》诞生于二战前夕,作者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怪诞的群体像,令人费解。本文以作者战后形成系统的群众和权力理论为基础,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作品里普通群众如何转化为攻击性群众,这种转变带来的后果、群众的权力结构及其运作,从而揭示作者对时代危机和隐藏在荒诞背后残忍现实的敏锐感知,进而印证作品的时代预见性。

  • 标签: 群众 权力 对时代的隐射和预言
  • 简介:本文着重介绍了新生代女作家英卡·帕莱及其处女作《女拳师》,小说讲述了女主角赫尔曲折的生活经历。作者在小说中用一种尖刻、明了、能抓住读者心理和生动的语言、以一种无奈的眼光描写了过去和今天都身受重负的大都市柏林,她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成功地借助语言写出了“痛苦的诗意”。

  • 标签: 英卡·帕莱 《女拳师》 小说 语言 人文精神
  • 简介:对纳粹时期的意识形态及其后果进行反思是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许多叙事作品的主题.本文试图概括性地介绍并评论作家最新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叙事特点.格拉斯通过描述一个德国中学生开枪打死一个假称犹太人的网友这一事件的前前后后折射出德国当今社会内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即德国人面对耻辱的二战历史采取的冷漠或者狂热态度都是德国新生代中极端右翼分子增加的原因.

  • 标签: 纳粹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 排犹思想 种族主义 极端右翼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