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正>0.句法学(syntactics或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明确地作为符号学的三个分支首见于美国学者C.W.Morris1938年问世的《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sofTheoryofSigns)一书,60年代我国学者周礼全先生在翻译此书时把它们分别译为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据我所知,把pragmatics译为语

  • 标签: 语用学 语义学 句法学 方法论分析 语言学研究 语言表达式
  • 简介:本文从方法角度探讨钱钟书的汉语修辞史研究,文章分四个部分:修辞史研究与修辞学史研究相结合;专书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现象描写与原因解释相结合。

  • 标签: 钱钟书 汉语修辞史 方法
  • 简介:近年来,对把字句的回避问题有一些新的观点和讨论。研究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区分回避的不同含义,即对偏误现象分类意义上的回避和学习策略意义上的回避。其次应明确判定回避的标准,即在特定语境中必须使用把字句而未用,以避免出现扩大把字句回避范围的后果。第三,以母语者也很少使用的致使类把字句的使用率低为据来证明二语者回避把字句理由并不充分。第四,关于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应在同质性的前提下进行讨论。第五,研究方法各有长短,并无优劣之分,应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以使研究不断深入发展。第六,开展学术批评非常必要,批评者应对被批评者的观点和相关事实有全面、准确的了解与把握,以确保批评的学术价值。

  • 标签: 把字句 回避 判定标准 同质性 研究方法
  • 简介:文章在语用调查的基础上,从方法的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语词类活用说,认为古汉语词类活用说在方法上存在重大偏误:忽视语言的民族性,因袭印欧语的语法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以洋框古;忽视语言的时代性,拿现代汉语比附古代汉语,以今律古;忽视语言的系统性,孤立地就个体词的某种用法妄下结论,以意逆古。

  • 标签: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方法论 以洋框古 以今律古 以意逆古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针对外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句式习得研究情况,发现研究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而核心问题是考察范围小和缺乏实证研究,导致我们对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的基本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所提出的教学对策缺乏实用价值。据此,本文提出了句式习得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策略。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句式 习得 方法论
  • 简介:4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西古典学方法对话学术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刘咸炘(1896-1932),四川双流人。学隐成都,优而不仕,淡泊宁静,知之者稀。有哲学、史学、文学等著作二百多种四百余卷,以灵活运用辩证方法为能事,曾谓“平日论文论诗书小道,无不统于此”。惟世人但知辩证要羲在于“执雨”,独刘氏能辨别执雨有真假之分,提倡循相封以求绝封,合两端而成三极。故其书于分一为二之外,更进而合二成三,以致得兄常人之所罕见,能发前贤之所未发。本文谨就其哲学方法之要点,略作绍介,以期引起读者进一步探索兴趣。

  • 标签: 哲学方法论 刘咸炘 一分为二 辩证方法 灵活运用 探索兴趣
  • 简介:4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语言学研究方法方法问题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会议主题是“大数据视野下的语言学研究新趋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新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社部主任柯锦华编审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单位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曹志耘教授主持开幕式。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正>自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以来,语言学主要重视研究语言本身。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其强化的科学性获得了显著的学术地位,影响了一个世纪的语言研究。这种研究成果大大帮助了人们认识语言的内部规律。但是,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这种“纯”语言学研究逐渐脱离了现实,脱离了应用,脱离了使用语言的人群,成为一种“armchairlinguistic”的哲理化高论。于是语言学界普遍有一种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研究者纷纷从语言内部规律的纯语言研究转向对语言的外部联系的研究。在中国近年来受到西方人类语言学和文化学的影响,有人也试图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建立“文化语言学”,从而打破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沉寂局面,繁荣语言学的研究。但是这种“文化语言学”只能作为语言学研究的补充,

  • 标签: 西方人类语言学 同语 伍铁平 比较研究 味觉 客观现实
  • 简介:佛经文献训诂中并不仅有词义训释的问题。在读佛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弄懂一个句子里的每个词之后,对整个句子究竟说了些什么仍不清楚。要把句义弄明白,进一步达到把篇章弄明白的目的,传统方法固然不可或缺,但仍嫌不够,还要引进新的方法。本文提出来的是系统对勘的方法和语用学的方法

  • 标签: 佛经 训诂 句义 对勘 语用学
  • 简介:竹内好(1910-1976)这个名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透射着令人费解的色彩——因为这个名字被相互对立矛盾的因素所环绕着。有人说他肯定源自西方的近代性价值①,也有人说他是反近代主义者;他生前所得到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去世至今已有20年,对他的评价仍无法统一。在他的专业领域中国学界,

  • 标签: 竹内好 日本 中国学 文学研究 文化形态 民族主义
  • 简介:本文在写作研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写作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视角,探究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特殊性质,从而阐明作者关于写作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中科学定位与方法的认识。

  • 标签: 对外汉语 写作 教学 定位 写作心理 教学方法
  • 简介:戌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作《戊毅力》,鼓舞改革者士气,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作为散文后世亦称经典。有论者以为此文“论证周密”,此说似有可推敲之处。且看原文: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标签: 毅力 “说” “论” 梁启超 改革者 推敲
  • 简介:文章在对单一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讨论了综合英语课堂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群"的必要性,并通过实践分析了其可行性。文章指出,综合英语课程不仅是对学生多种语言技能和知识的"综合"培养,也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的要求。

  • 标签: 综合英语 教学方法群 以学生为中心
  • 简介:言说类动词较易发展为话题标记,言说类话题标记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本文重点考察言说类话题标记“2”。能够引入各类话题的“2”已是一个成熟的专用话题标记。在语篇中,“2”具有“分”的话题标记功能,标引从不同方面对语篇话题进行说明的话题。“2”一般不用于标引语篇话题,仅用于标引句内话题。“2”的“分”功能与其所在语篇的“对比”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分析言说类话题标记“2”的特点、其所在语篇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窥探此类话题标记的些许规律性特征。

  • 标签: “论2” 言说类话题标记 话题标记功能 语篇特征
  • 简介:体用引申是词义由表示一种实体到表示这种实体的性质、状态或功能的引申,即由名词向形容词或动词引申。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但哲学上的体用关系是一种逻辑上的联系,汉语词义中的体用关系受到社会运用的制约,最终由社会的约俗所决定。文章分析了体用引申类型在整个汉语词义引申类型中所处的地位,汉语词义引申类型的系统构成等。

  • 标签: 哲学范畴 引申类型
  • 简介:<正>1关于“同义联用”的概念为了明确“同义联用”的概念,需要交代几组概念的区别:1.1词汇同义与修辞同义一般所谓同义,包括等义和近义(广义同义),这是大家公认的。这里着重谈一下词汇同义与修辞同义的区别。关于这一点,张弓先生曾经指出:“有些词在一定上下文中,彼此可能构成同义关系,离开具体上下文就不是同义,有这种同义关系的词可以叫做灵活的同义词;不以上下文为转移的,词汇中公认的同义词,可以叫做固定的同义词。前者是说话人在临时语境中自由创造的;后者是语言词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现代汉语修

  • 标签: 同义词组 联用 同义关系 双音词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上下文
  • 简介:自从几年前社会上出现了"新概念作文"、高考连续多年采用话题作文的方式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就随之发生着一场变革。应该说这场变革是深刻的,可喜的,它的前景是让人充满了信心的。然而,我觉得,改革的步伐还是慢了些。因为,目前中学作文

  • 标签: 生活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 新概念作文 话题作文 高考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