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运用西方新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KennethBurke的修辞情境理论,从传播效果出发,讨论我国对外报道软新闻编译稿的修辞情境观,以探索此类编译稿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缺乏读者意识、软新闻不"软"、可信度低。本文认为,适合我国对外报道类软新闻编译稿的修辞情境应包括受众、新闻价值、修辞权威三大要素,只有这三大要素在以它们为核心的修辞情境中相互作用、取得平衡才能使编译稿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 标签: 软新闻 编译 修辞情境
  • 简介:文章以汉语辞书的核心类型——语文辞书为封闭域,依辞书理论发展的特点将书理论史的发展分为五期,并梳理汉语辞书本体的收词、立目、体例、释义、参见、设例:要素在各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归纳了标志性的成果。希望能对总结我国汉语辞书编纂统以及理论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汉语辞书 本体理论史 转型
  • 简介:本文旨在阐明当今欧洲大陆文化符号学流派的社会文化背景,提出一些有关“结构主义危机”的假说,为未来“符号学科”的演进勾勒出四种图景:第一、选择排他性地只借助生物学,尤其是神经心理学(neurophysioIogy)的办法;第二、选择“多元文化符号学’’(semioticsofcultures)转向;三、选择“单一文化符号学”(semioticsofcuIture)转向;第四、选择“文化符号学”(culturalsemiotics)转向。在概述了前三种情况的优势和劣势后,本文提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第四种“文化符号学,,(culturalsemiotics),它通过倒金字塔式的拓扑学方法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它结合了格雷马斯的生成说路径(generativepath)和洛特曼的文化拓扑学(culturaltypo]ogy)。最后,本文还分析了一个具体的案例:在多种信仰的城市语境下对宗教多样性的治理。

  • 标签: 文化的符号学 解构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 宗教少数派 城市规划
  • 简介:二语语言能力描述语库的建设以语言能力的理论研究,尤其是二语语言能力的理论研究为先决条件。语言能力的理论研究要结合语言研究以及脑机制研究的最新成果,只有依据相对完善科学的语言能力理论,基于描述语建立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无论在语言水平等级划分、描述任务,还是在确定语言能力等级和语言能力描述参数设置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在制定等级量表过程中必须重视。

  • 标签: 二语语言能力 描述语 等级量表 主观性
  • 简介:感谢享有盛名的复旦大学的邀请,这对我的研究工作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感谢祝克懿教授的邀请,感谢黄蓓副教授在这里做翻译,她们的执着与努力使我的上海之行有意义又愉快!也感谢在座的各位!感谢大家的到来!

  • 标签: 互文性理论 结构主义 继承 复旦大学 副教授 感谢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未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创立了互文性理论,80年代起这一理论被逐渐译介入中国。我们将三十余年来互文性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属于早期译介期;第二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属于系统引介期;第三阶段为本世纪以来的逐步繁荣期。在此基础上,我们梳理了三十年来中西互文关系研究,指出中西互文存在着广阔的对话空间。

  • 标签: 互文性 克里斯蒂娃 综述
  • 简介:提要:从皮尔斯(C.S.Peirce)提出像似符号的概念以来,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符号系统在极大程度上建立在像似的一些类型上。但是我们越是看到类比表意扩展它的领域,就越是认识到一个物理对象跟第二个对象或一个精神实体的局部连接这种简单关系的概念是不充分的。换句话说,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设想的符号理论更完善,但这个理论由于其本身的定义,关注一个受限的领域,绝对不会包括依赖类比联系的符号领域。这篇文章旨在展示索绪尔模式如何更完美地充当一个一般重述的起点,包括在类比基础上的符号。我们可以这样形容“新古典主义”:一种创新的符号学理论,能够在我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上连接最新的“社会符号学”研究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新古典主义 类比 社会符号学 符号系统 精神实体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诗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带来了诗歌创作的转型;另一方面,与这种转型密切相关,相比较而言,这一时段,中国诗歌所呈现出的生态在现代社会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可以作为一个世纪的切片供人考察和研究。因此,这一时段的诗歌史对于诗歌评论家和文学史来说是一座富矿,因而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符号学研究 诗歌史 反讽叙事 历史转型 中国诗歌
  • 简介:互文性理论是具有哲学方法论意义和可用之于实证分析的文本理论。2012年,继1966年首推互文性理论四十六年后,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复旦大学开设系列讲座演绎互文性理论的发展演变。第一讲“主体与语言:互文性理论对结构主义的继承与突破”内容博大精深,浓缩了互文性理论的基本阐释,兼容了互文体系的核心概念。本文选取了讲座展示的、过去学界不予重视的四个方面来读解:可视为克氏人生镜像和法国学术思想编年史的《武士》;中国哲学家张东荪中西哲学理念对克氏互文思想形成的影响;克氏与巴赫金互为成就的关系与克氏对本维尼斯特结构主义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克氏的互文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本文试图通过这四个方面史实的挖掘,再塑克氏思想大师的形象,丰富对不断创新发展、多元构成的互文性理论的认知。

  • 标签: 互文性理论 多声构成 《武士》 张东荪 巴赫金与本维尼斯特 弗洛伊德
  • 简介:新近出版的《符号学诸领域》,标志着符号学理论与应用的新拓展,也彰显出描述性的、分析性的、建设性的符号学在今天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2008年,四川大学符号学一传媒学研究所创立,在著名符号学家赵毅衡教授的主持下,西部符号学派逐渐在这片广阔的沃土上兴盛起来。几年来,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应用 主编 2008年 四川大学
  • 简介: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都应该研究。关于汉语的个性特征的研究,早期的西方汉学家和中国许多语言学大师都已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但多局限于个别特征的考察,缺乏全面系统的表述。汉语和其他语言相比,特点突出,加上历史长、文献多,方言复杂、语言接触频繁,亟须集中合力,进行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的古今、南北、内外的全面比较,深入理解其特征。文章列举了若干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并指出研究这些特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汉语 特征 研究
  • 简介:按照“入声归阳平”、“四声框架”和“其他语音条件”三个区分西南官话的标准综合判断,文章认为甘肃两当县的广金、泰山,武都县的枫相,文县的碧口四个乡镇属于西南官话;康县的太平、阳坝,文县的中庙、肖家四个乡镇为中原官话向西南官话过渡的方言。

  • 标签: 西南官话 甘肃境内 区分标准
  • 简介:<正>为促进我国语音教学和言语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目前应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语气和语调,韵律与节奏,语流音变,生理语音学及语音对比等。一语气和语调语气可以用语调表示,也可以用语气助词表示。1.语调:汉语语调有两个变量,音高重调和边界调。音高重调传递焦点等信息;边界调传递疑问等语气信息。汉语音高重调和边界调的语音表现跟英语的很不一样,有自己声调语言

  • 标签: 语音研究 语音教学 声调语言 调和边界 语流音变 生理语音学
  • 简介:《说文解字·鱼部》是鱼类名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文解字》鱼部字的深入探讨对辞书专名研究和鱼类学的研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说文解字》鱼部有关鱼名字的词义疏解及对这些鱼名古今意义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汉代人对鱼类的认识,同时为辞书专名词条的撰写和鱼类学中鱼类中文名称的命名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说文解字·鱼部》 名物词 辞书专名
  • 简介:计算机模拟方法最近正被大量应用于演化语言学的研究中。文章讨论此方法对语言演化研究的必要性,归纳对已有模型的分类准则,介绍开发计算机模型研究语言学问题的主要步骤和常用的模拟手段,总结此方法的优势与局限,并指出未来演化语言学研究将会更多的建立在这种跨学科的研究之上。

  • 标签: 演化语言学 计算机模拟 复杂适应性系统 多个体模型
  • 简介:自从1984年尤里·洛特曼(JuriLotman)发表《论符号域》(OnSemiosphere)一文以来,“符号域”这个概念已经从文化符号学的术语范畴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术语范畴。在塔尔图一莫斯科文化符号学派的学科背景中,“符号域”一词与“语言——第二模拟系统——文本——文化”等术语相关;而在跨学科的术语领域中,“符号域”与“生物域”、“智域”,以及“语言域”的结合则更值得重视。作为一个元学科的概念,符号域属于文化研究方法论的范畴,并且与“整体主义”、整体与部分等相对概念有莫大关联。因此,在此语境下,“符号域”作为元学科概念,对于文化研究,普遍文化生产机制的研究的转向,以及对“方法论本身的认知”起到了学科互补与整合的作用。

  • 标签: 文化符号学 符号域 学科概念 文化生产机制 文化研究 跨学科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个语音合成语料库。语料的设计考虑了音段和韵律,语料库中包含汉语的音节、词语、独白语句和情景对话语篇。语音的录制在卦限录音室中进行。语料库中还包括了科学的语料管理系统,它具有查询、浏览和更新等功能。

  • 标签: 汉语语音合成 音段 管理系统 三音 语调模式 标音
  • 简介:文章认为“动宾+宾语”的语体功能一方面是由“动宾结构”在词和语两重特征的作用下无法实现其具体时空性造成的,双音节短语、离合词、双音节动词句法特征与此不同,语体功能有所差异;另一方面是“动宾结构”的核心移位降低了原来状语表处所、时间等将事件具体化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了泛时空性造成的,代体结构尽管也发生了核心移位,但其中的动词具有较强的具体时空性,故具有口语性。

  • 标签: “动宾结构+宾语”双音节动宾短语 离合词 双音节动宾式动词 代体结构 泛时空化特征
  • 简介:卡莱维·库尔(KaleviKull),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符号学系教授,现任该系主任,《符号系统研究》(SignSystemsStudies)期刊编辑。主要研究领域:生物符号学、广义符号学、生物学理论研究。在国际符号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参与编写的重要作品包括《阅读霍夫米尔:对生物学的再思考》、《朝向符号生物学:生命是符号的行为》、《理论生物学讲稿》等。库尔教授是新塔尔图学派的代表人物,而“新塔尔图”之所以为“新”,是因为它的起点应从1992年塔尔图大学成立专门的符号学系开始算起。新学派的研究主要具有两大特点:第一,它将符号学视为研究所有生命系统的符号过程之科学,这也就意味着对魏克斯库尔和西比奥克(该系设有专门的西比奥克图书馆)符号学思想的倚重,也意味着符号域思想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第二,较之于深受形式主义影响、着重于文本研究的莫斯科一塔尔图学派,新学派的研究跨越了多个领域,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面貌。国内学者对塔尔图学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尤里·洛特曼、乌斯宾斯基和伊万诺夫等人之上,对新塔尔图学派尚无引入和介绍。因此,本辑特邀库尔教授进行专访,请他就新塔尔图学派对原有符号学传统的继承和推进,以及现今的主要发展方向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由此创造一个与新塔尔图学派进行对话的契机。

  • 标签: 教授 继承 生物学理论 符号学 期刊编辑 生命系统
  • 简介:2013年6月28日至30日,由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语言能力研究与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峰论坛”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语言学专家对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及国民语言能力建设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 标签: 语言能力 创新中心 高峰论坛 协同 徐州 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