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陶诗鲜明个人风格的获得,景物描写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诗中经常出现的青松、芳菊、孤云、飞鸟等寄托了诗人孤独的情怀和孤高的人格追求.陶诗的景物描写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他注重对于比兴、寄托等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发扬密不可分.陶渊明对于平凡而常见的田园风物的审美,在中国美学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

  • 标签: 陶诗 风格 景物 描写
  • 简介:当前学生作文最突出的1部,是缺乏生活气息,缺乏生活的留心和观察,缺乏对生活独到的感受,这一点在学生作文——写景的片段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写景不是孤立的,它常常同写人叙事,抒情结合在一起,创造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若要达到这个目的,前提即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 标签: 景物描写 观察 联想 想像 心灵颤动 抒情
  • 简介:中国古典小说真正的美丑对立描写自明代始,在此之前,我国古典小说讲究古典的谐美,丑还没能成为独立的审美范畴;明以后形成了不同于古典美范畴的崇高美,而丑亦必然包含在其中,冲破了和谐统一,偏重于矛盾对立,这使我国古典小说审美趣味和趋向发生变化.其原因,一是对真的追求,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三是与小说的读者对象——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有关.

  • 标签: 中国古典小说 美丑对立 崇高 缺陷美 审美趣味
  • 简介:本文对《史记》中人物肖像进行了细心摘录,并认真分析比较,发现司马迁面临的难题是:许多人物与司马迁非处同一时代,司马迁从未见过、也无法见过这些人物,但又必须描摹出这些人物的容貌和精神。司马迁巧妙地找到了属于自已的方法:利用传说,借他人之眼,相人之口来传神地进行肖像描绘,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历史人物肖像描写的真实性问题。这些方法又与后来的川端康成、托尔斯泰在人物描写方法上不谋而和。可见,司马迁2000年前使用的方法,至今仍显示出他的现代意义。

  • 标签: 史记 肖像描写 方法 现代意义
  • 简介:这部小说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其贯穿全书的风景描写也十分有特色.本文试从内涵与艺术手段两个方面分析中的风景描写,指出这些风景描写对反映主人公心理历程、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论述描写本身所展现的艺术魅力.

  • 标签: 《简·爱》 风景描写 小说情节 主人公 心理历程 艺术魅力
  • 简介:就场面描写而言,《红楼梦》在本真生活的摹写和对场面描写的调度艺术上实现了对讲史和神魔小说的超越;与《金瓶梅》相比,其在内容和语言等方面则“青出于蓝,蝉蜕于秽”。《红楼梦》独具特色的场面描写,成为其审美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更多还原

  • 标签: 《红楼梦》 《金瓶梅》 场面描写 古典小说
  • 简介:明代的李卓吾,在容与堂刊《水浒传》的评语中指出。《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金在同而不同处有辨。”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且看他举的实例:“如鲁智深、牵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者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 标签: 同而不同 人物描写 《水浒》 《水浒传》 李卓吾 鲁智深
  • 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它是明清长篇历史小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本文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刻划,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性格冲突 衬托 铺垫 夸张
  • 简介: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结构主义三个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的科学性、实用性特点,使得这一流派的理论对世界语言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对汉语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文章就这一流派的基本理论观点的发展、描写方法,以及对现代汉语研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美国描写语法学 理论 方法 现代汉语研究
  • 简介:中国小说源远流长,若追其源头,可上溯到远古神话传说,其后的先秦寓言故事、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和野史杂记中,也都有小说的若干因素在孕育、发展着,但这些毕竟还都不是小说,从远古到两汉也只能算是中国小说的酝酿时期。真正被当今的文学史家、小说史家目为最早小说的是以晋人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宋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作品,称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唐传奇虽承袭志怪小说的传统,以传写奇闻为能,追求所谓无奇不传,但又同志怪、志人小说有着显著差异:首先在创作观念上,《搜神记》的作者干宝说:其写作目的是要“发明神道之不诬”①,说明当时一般志怪小说作者的主观意图,正如鲁迅所言是“传鬼神明因果

  • 标签: 中国 古代小说 唐代 诗歌艺术 唐传奇
  • 简介:对人性的关注一直是莫言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莫言除了为读者奉献了一系列美的艺术形象,传达对人性的认识外,还塑造了一系列丑的艺术形象,同样表达他对人性的理解,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如果抛开传统美学的审美惯性和审美定势,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莫言的小说,其审美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 标签: 莫言 小说 生命哲学 兽性 艺术风格 人性精神
  • 简介:在19世纪的美国文学史上,霍桑以其精湛的心理描写铸就出了一部浪漫主义之作《红字》。通过探究小说《红字》精湛的心理描写艺术,探讨其家庭、历史根源、自身性格等的影响,认为霍桑将人物的内心矛盾思想、潜意识活动等进行了深入刻画,让人物的现实、想象、回忆交织起来,最终赋予了人物个性化的心理,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使人性得以探究,从小说风格上让浪漫主义色彩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 标签: 《红字》 心理 浪漫主义 清教 色彩